澎湃新闻记者 胡丹萍

“全球2020年结核病病例报告数大幅下降,较2019年下降18%,去年新诊断报告结核病病例数下降到2012年的水平,倒回去了8年。”近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在对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解读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10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当前,结核病防治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终止结核病还有哪些挑战?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多位结核病防治的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新诊断报告结核病人数大幅下降,在许多人看来或许觉得结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是一件好事。但在结核病防治专家眼里却是忧而非喜。

“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全球年递降只有1-2%,我国大约3-4%,突然下降较快是由于没有及时发现所致。”原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部主任姜世闻告诉澎湃新闻,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应该发现结核病患者没有发现。

“新冠肺炎大流行进一步扩大了结核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相关服务的差距,终止结核病目标达成进一步偏离轨道。”陈仲丹表达了他的担忧,实现全球终止结核病的目标,结核病发病率需要在2025年之前达到年均下降10%,2025年以后达到年均下降17%,但现在的下降水平还只有2.2%,挑战十分严峻。

我国虽然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结核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本次的世卫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84.2万,发病率约为59/1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总数排全球第2位,仅低于印度(259万)。

约六成结核病患者获得治疗和关怀服务

《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全球只有不到60%的患者获得了治疗和关怀服务,也就是说2020年在总共发病人数990万人里有410万人没有得到诊断,或者诊断没有报告到国家结核病防治系统,而没有得到治疗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退步。”陈仲丹表示,获得治疗的人数从2019年710万下降到2020年的580万。

2020年有410万新发/复发结核病病例没有得到诊断,其中74%发生在10个国家,包括印度占24%,印尼占11%,菲律宾占8.3%,中国排在第六位。

《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150万人死于结核病,相比2019年增加了10万人;全球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结核病死亡数从2019年的121万增加到128万,这是自2005年以来结核病死亡数首次出现增加。

在全球联合国结核病高级别会议上制定了2018-2020年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治疗人数、预防人数和经费投入的具体的、量化的目标。

但从《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可以看到,实现全球结核病治疗人数目标的进展严重滞后,目标是五年要治疗四千万,但截止到去年年底三年实现的目标不到50%;在不同人群治疗里面差距非常明显,儿童治疗里面只实现了目标的41%;在耐药治疗方面只实现了五年治疗目标的32%;在儿童耐多药结核病里面只实现了目标的11%。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哪些人群、哪些领域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更多投入。”陈仲丹表示,而预防性治疗目标3000万人只实现了29%,只有870万人接受了预防性治疗。在结核防治经费方面,2020年出现了下降,去年经费投入不如目标经费的一半。

技术重大突破才能实现目标

“终止结核病的目标实现需要在2025年于防治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包括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和预防技术。”陈仲丹表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反复在呼吁要加大投入的原因。

陈仲丹认为,根据俄罗斯、南非及一些欧洲国家、美洲国家既往的经验,如果把现有的防治技术用好,包括预防性治疗、早筛、早治、早诊、社区参与以及和卫生系统更好地衔接,下降的速度可以达到10%的水平,那2025年实现目标水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在技术方面没有更好的诊断技术、新的治疗方案、药物、疫苗问世的话,2025年以后实现发病率年均下降17%不太可能,实现2030乃至2035年的目标非常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取得了一定进展。据陈仲丹介绍,在诊断技术方面,截至2021年8月,世卫组织已经批准了20个新的诊断技术、在对13项诊断技术进行评估,还有19个未评估的诊断技术已经问世、25个在研发之中;药物方面,对敏感结核、耐多药结核以及结核感染治疗的25个药物已经进入到临床试验,包括I期、II期、III期,其中有两个药已经进入了快速评审通道,另一个药最近已经被美国FDA予以批准;疫苗方面,进入到临床试验有14个疫苗,I期的有两个,II期的有8个,III期有4个。

从新冠肺炎防治中借鉴诸多经验

而同样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在防控新冠疫情过程当中,肺结核防治可以从中借鉴哪些经验?

“依靠行政命令、环境、个人防护的控制措施,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得到了很有效的验证,这种措施同样也适用于结核病。”陈仲丹表示,从行政、环境、个人防护防治感染措施方面应用到结核病防治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陈仲丹还提到,新冠肺炎防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一体化和多部门应对。相关的部门集体应对,服务也出现了整合,所以结核病防治如何加强一体化应对、如何加强多部门应对、如何加强问责机制,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很大程度上强化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黄飞同样认为,结核病防治有许多方面可以向新冠防控办法学习,比如快速的疫苗研发、分子诊断技术;通过大数据和APP快速定位到密切接触者,现在出行都需要刷健康码,所以现在追踪新冠密接很快,而且有公安大数据配合,包括电信运营商的数据配合。

“什么时候结核病防治也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做密接筛查还有做其他工作,我相信会非常简单。”黄飞也认同多部门问责机制,结核病防治如果得到政府更多重视,消灭结核病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模式上已经逐渐探索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据黄飞介绍,“三位一体”模式以疾控、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大机构为支撑,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全过程无缝衔接的诊疗管理。其中,疾控机构牵头负责管理辖区内结核病防治工作,对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指导、管理和考核总体规划;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登记、定期复诊检查和健康教育等;基层医疗机构负责转诊、追踪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及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居家治疗期间进行督导管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等。

2016年至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开发、验证并在浙江、吉林、宁夏三省成功推广了新的结核病防控模式。目前,这一成功的创新模式还有待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