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

“全球2020年結核病病例報告數大幅下降,較2019年下降18%,去年新診斷報告結核病病例數下降到2012年的水平,倒回去了8年。”近日,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技術官員陳仲丹在對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解讀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10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當前,結核病防治出現了哪些新變化?終止結核病還有哪些挑戰?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多位結核病防治的專家對報告進行了解讀。

新診斷報告結核病人數大幅下降,在許多人看來或許覺得結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是一件好事。但在結核病防治專家眼裏卻是憂而非喜。

“結核病是慢性傳染病,全球年遞降只有1-2%,我國大約3-4%,突然下降較快是由於沒有及時發現所致。”原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規劃部主任姜世聞告訴澎湃新聞,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應該發現結核病患者沒有發現。

“新冠肺炎大流行進一步擴大了結核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等相關服務的差距,終止結核病目標達成進一步偏離軌道。”陳仲丹表達了他的擔憂,實現全球終止結核病的目標,結核病發病率需要在2025年之前達到年均下降10%,2025年以後達到年均下降17%,但現在的下降水平還只有2.2%,挑戰十分嚴峻。

我國雖然在應對新冠疫情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結核防控形勢仍不容樂觀。本次的世衛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估算的結核病新發患者數爲84.2萬,發病率約爲59/10萬。結核病新發病例總數排全球第2位,僅低於印度(259萬)。

約六成結核病患者獲得治療和關懷服務

《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全球只有不到60%的患者獲得了治療和關懷服務,也就是說2020年在總共發病人數990萬人裏有410萬人沒有得到診斷,或者診斷沒有報告到國家結核病防治系統,而沒有得到治療服務。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退步。”陳仲丹表示,獲得治療的人數從2019年710萬下降到2020年的580萬。

2020年有410萬新發/復發結核病病例沒有得到診斷,其中74%發生在10個國家,包括印度佔24%,印尼佔11%,菲律賓佔8.3%,中國排在第六位。

《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約有150萬人死於結核病,相比2019年增加了10萬人;全球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羣的結核病死亡數從2019年的121萬增加到128萬,這是自2005年以來結核病死亡數首次出現增加。

在全球聯合國結核病高級別會議上制定了2018-2020年的目標,這個目標包括治療人數、預防人數和經費投入的具體的、量化的目標。

但從《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可以看到,實現全球結核病治療人數目標的進展嚴重滯後,目標是五年要治療四千萬,但截止到去年年底三年實現的目標不到50%;在不同人羣治療裏面差距非常明顯,兒童治療裏面只實現了目標的41%;在耐藥治療方面只實現了五年治療目標的32%;在兒童耐多藥結核病裏面只實現了目標的11%。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哪些人羣、哪些領域還要面臨更大的挑戰、更多投入。”陳仲丹表示,而預防性治療目標3000萬人只實現了29%,只有870萬人接受了預防性治療。在結核防治經費方面,2020年出現了下降,去年經費投入不如目標經費的一半。

技術重大突破才能實現目標

“終止結核病的目標實現需要在2025年於防治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包括診斷技術、治療技術和預防技術。”陳仲丹表示,這也是爲什麼現在反覆在呼籲要加大投入的原因。

陳仲丹認爲,根據俄羅斯、南非及一些歐洲國家、美洲國家既往的經驗,如果把現有的防治技術用好,包括預防性治療、早篩、早治、早診、社區參與以及和衛生系統更好地銜接,下降的速度可以達到10%的水平,那2025年實現目標水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在技術方面沒有更好的診斷技術、新的治療方案、藥物、疫苗問世的話,2025年以後實現發病率年均下降17%不太可能,實現2030乃至2035年的目標非常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結核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研發和創新取得了一定進展。據陳仲丹介紹,在診斷技術方面,截至2021年8月,世衛組織已經批准了20個新的診斷技術、在對13項診斷技術進行評估,還有19個未評估的診斷技術已經問世、25個在研發之中;藥物方面,對敏感結核、耐多藥結核以及結核感染治療的25個藥物已經進入到臨牀試驗,包括I期、II期、III期,其中有兩個藥已經進入了快速評審通道,另一個藥最近已經被美國FDA予以批准;疫苗方面,進入到臨牀試驗有14個疫苗,I期的有兩個,II期的有8個,III期有4個。

從新冠肺炎防治中借鑑諸多經驗

而同樣作爲呼吸道傳染病,在防控新冠疫情過程當中,肺結核防治可以從中借鑑哪些經驗?

“依靠行政命令、環境、個人防護的控制措施,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得到了很有效的驗證,這種措施同樣也適用於結核病。”陳仲丹表示,從行政、環境、個人防護防治感染措施方面應用到結核病防治可以產生積極作用。

陳仲丹還提到,新冠肺炎防控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一體化和多部門應對。相關的部門集體應對,服務也出現了整合,所以結核病防治如何加強一體化應對、如何加強多部門應對、如何加強問責機制,這些措施的落實可以很大程度上強化結核病的防治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黃飛同樣認爲,結核病防治有許多方面可以向新冠防控辦法學習,比如快速的疫苗研發、分子診斷技術;通過大數據和APP快速定位到密切接觸者,現在出行都需要刷健康碼,所以現在追蹤新冠密接很快,而且有公安大數據配合,包括電信運營商的數據配合。

“什麼時候結核病防治也能夠做到以上幾點,做密接篩查還有做其他工作,我相信會非常簡單。”黃飛也認同多部門問責機制,結核病防治如果得到政府更多重視,消滅結核病是沒有問題的。

事實上,我國在結核病防治模式上已經逐漸探索出以患者爲中心的“三位一體”新型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

據黃飛介紹,“三位一體”模式以疾控、定點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大機構爲支撐,實現了以患者爲中心的全過程無縫銜接的診療管理。其中,疾控機構牽頭負責管理轄區內結核病防治工作,對開展結核病防控工作的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指導、管理和考覈總體規劃;定點醫療機構負責對肺結核患者進行診斷、治療、登記、定期複診檢查和健康教育等;基層醫療機構負責轉診、追蹤肺結核患者或疑似患者及有可疑症狀的密切接觸者,並根據定點醫療機構制定的治療方案,對患者居家治療期間進行督導管理,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等。

2016年至201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下,與蓋茨基金會合作開發、驗證並在浙江、吉林、寧夏三省成功推廣了新的結核病防控模式。目前,這一成功的創新模式還有待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