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4日開始,下半年第二次寒潮過程已開始影響我國新疆北部。5日起,它會影響我國除青藏高原和雲南西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從黑龍江一直到海南。寒潮首先會影響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而南方將也將在週日開始受到顯著影響。

11月5日到8日的降溫幅度預報丨中央氣象臺

各地將普遍降溫6-8℃及以上,其中京津在內的華北地區降溫至0℃以下,南嶺一線也將降至約10℃。

這場寒潮來勢洶洶,它緣何而來?又將何時結束?本文將對這一次寒潮的特點,進行一些簡單的解說。

5日到8日全國最低氣溫預報丨中央氣象臺

北京時間11月5日14時的地面天氣圖,可以看到數千裏冷鋒橫亙我國西北到東北,其北側強大的冷高壓即寒潮主體。丨中央氣象臺

什麼是寒潮?

這次寒潮有什麼特別之處?

降溫常有,寒潮……其實也常有。不過寒潮不是一般的冷空氣:它不僅帶來了幅度較大的降溫,也將帶來顯著的低溫

這次發佈的是寒潮黃色預警,表明24小時內會出現(或已經出現)10℃以上的降溫,並會造成一些區域的最低溫度低於4℃。

寒潮黃色預警信號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寒潮有較強的暖溼氣流的水汽輸送,這意味着雪要來了:在包括京津地區在內的華北北部和東北,將迎來大範圍降雪(或雨轉雪)天氣,其中東北地區中西部的一些區域將出現極端強降雪和凍雨等惡劣天氣,需要特別注意強降雪和凍雨造成的災害。

此外,本次寒潮過後還有多次稍弱的冷空氣南下補充,因此下一週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也將持續偏低

中央氣象臺對11月5-8日雨雪形勢的分析丨中央氣象臺

如此迅猛的降溫,讓人想大喊救命,那麼如何科學地穿衣保命呢?

關注“果殼”公衆號,在後臺回覆[穿衣],可得你此刻急需的保暖裝備深度解析

這次寒潮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天前在地球另一面呼嘯的一個強烈風暴

在中緯度的對流層,西風帶強勁地存在着,如同一條環繞地球的長河。而這條長河裏也會有漣漪或巨浪——在向東奔流的洪流裏出現南北向的波動,爲下方的大地寄來熱帶的氤氳或極地的凜冽。這一次的寒潮的起源,正是一個遠在太平洋另一岸的風暴,它直接地爲北美西海岸地區造成了狂風暴雨。但這遠不是它的謝幕演出

北京時間10月25日深夜(當地10月25日早晨),即將影響北美西海岸的強大溫帶氣旋。丨 https://rammb.cira.colostate.edu/

這個風暴在呼嘯北美西海岸的同時,也藉助西風帶的長河,向下遊的東側區域更快地傳遞了自己的能量——於是,一系列新的波動就此形成,沿着西風帶一路向東掠過北美東海岸、北大西洋、歐洲,直到10月30日前後,在烏拉爾山的西側形成了一個高空暖高壓脊。而在高壓脊東北側的北冰洋沿岸,則有一個攜帶了強烈冷氣團的低渦移動,它就是正在影響我國的寒潮前身;此時暖高壓脊的出現,給了它東移南下的動力。

北京時間10月31日8時的北半球對流層中層天氣圖。圓圈代表北美西海岸風暴激發的大氣擾動,其中黑色圈即烏拉爾山西側暖高壓脊;白色圈爲攜帶了初始冷氣團的低渦,可以視作寒潮源。丨Easterlywave

在這一旅程中,低渦攜帶着冷氣團路過已經進入寒冬的西伯利亞荒原,在地面的冷卻下實力有了進一步增強;而烏拉爾山西側暖高壓脊也在順着西風帶向東移動並有了進一步發展,它東側的偏北氣流將低渦進一步東移南推,讓它將寒潮引導向我國。於是,北國的衰草披上了霜雪,而江南的木葉也將在朔風中肅殺搖落。

這樣的過程,在過去的千萬個秋天裏早已上演了無數次,並非很極端的事件。

寒潮預示着冷冬麼?

先說結論:二者並沒有直接關聯

寒潮是一種持續數日的天氣尺度過程,而“冷冬”則是描述了季節平均的氣溫異常。在一個季節裏是可能有劇烈的冷暖起伏,但短時的冷暖並不能直接決定一個季節總體的溫度高低;它更多地是受短期氣候因子所影響,如極地海冰的多寡、海溫的冷暖異常等。

2020-21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偏離1981-2010年氣候平均態的狀況)。雖然這一年冬季出現了多次強寒潮,東北等地也有所偏冷,但全國平均還是顯著偏高,被判定爲一個暖冬。丨國家氣候中心

在近期,有一次拉尼娜事件正在發展中。通常而言,拉尼娜事件和我國冬季氣溫有一定相關性,更可能傾向導致我國冬季大部分地區偏冷。不過拉尼娜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並不直接,且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子很多,不能僅因爲這一個條件斷定冬季的氣候狀況。

最近一週全球海表溫度距平(偏離1981-2010年平均值的狀況),可以看到赤道中東太平洋呈現顯著偏冷,一次拉尼娜事件正在發展。丨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

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佈了冬季總體氣候形勢的預測,認爲這個冬季除青藏高原和雲南外,全國大部分地區以氣溫偏低和接近常年爲主,其中強寒潮等極端天氣過程較頻繁。不過這還不能給今冬打下“冷冬”的標籤:最終要等到次年3月氣候學意義的冬季結束後,根據12-2月全國平均的氣溫實況,才能正式判定這個冬季是否爲冷冬。

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冬季(12-2月)的氣溫趨勢的預測。丨國家氣候中心

全球變暖,咋還這麼冷?

首先要明確,全球氣候變化的增暖,是空間尺度很大(全球平均)、時間尺度也較長(工業化發展的一百多年來)的框架下,平均溫度持續升高的概念。

然而,具體的氣溫的分佈和變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很不均勻的。在類似本次寒潮的小範圍、較短時間的天氣系統影響下,各地天氣各不相同,也有着不同的冷暖異常,其中會有一些地方存在短期的明顯偏冷。不過,這些冷暖與風雨陰晴都沒有被漠視,經過等權平均後都融入了這個全球平均的偏暖結果裏。一隅大地的數日寒涼,和寰宇的期年偏暖並不矛盾;在這個角度上,我們不應一葉障目。

此外,平均溫度顯著上升,的確是氣候變化最顯著的特徵。但氣候變化還有另一大特徵:變率增大。換言之,顯著偏離平均值的極端冷暖事件頻率都有上升。例如寒潮頻率在近些年的增加,其實很可能是氣候顯著變暖的結果。

前文提到過,西風帶裏南北向的波動會導致極地和熱帶間的熱量交換,這其中就有可能出現寒潮。然而當前,北極地區變暖速度顯著高於全球平均(也被稱作北極放大效應),使得北極和赤道的溫差顯著下降,導致了這一熱力差異引起的西風帶顯著減速。而西風帶的減速將導致極地與熱帶間交換變得更加劇烈,極地的極寒氣團也更容易南下,造成包括我國在內的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寒潮頻率上升

一次寒潮的背後,卻能看到遼闊天地間的風雲變幻,或許這正是一葉知秋。不過或許思緒有些過於遙遠——在朔風蕭瑟的眼前,我們還是再次提醒所有正在受寒潮影響的各位,注意關注天氣劇烈變化的影響,及時防寒保暖~

關於全球變暖帶來的極端天氣自然災害,果殼寫過相關文章介紹。

作者:風雲夢遠

伸出還沒凍僵的小手手,把文章轉發給親朋好友,提醒他們加衣服吧~

本文來自果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