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人民幣開立個人錢包1.23億個 支付機構迎來發展新契機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冰 見習記者 餘俊毅

11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行長易綱在芬蘭央行新興經濟體研究院成立30週年紀念活動上表示,“將推動數字人民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工具間的交互。”

據悉,已有多家上市支付機構披露增值服務涉及數字人民幣領域。此外,隨着數字人民幣的普及與推廣,將助力支付機構及產業數字化升級。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推動數字人民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工具間的交互,將爲支付機構發展及數字化時代轉型帶來新契機。”

多家支付公司增值服務

涉及數字人民幣

據易綱此次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8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350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1.23億個,交易金額約560億元。而據7月份央行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個、對公錢包351萬個,累計交易金額約345億元。

“對比後發現,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數字人民幣開立個人錢包用戶量增長超1億個。”王蓬博表示,根據此前多樣本調研分析顯示,目前多方面因素導致支付行業整體利潤下降,部分支付機構面臨生存難題。而數字人民幣的出現,將給支付機構帶來新機會,尤其是對於錯過移動支付發展紅利期的機構而言。

據支付公司公告統計,多家公司認爲助力數字人民幣推廣將使其在支付市場上提升商戶黏性。例如,拉卡拉在業績報中表示,隨着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公司業務開始快速涉足之前未涉獵的產業供應鏈、景區等,公司也因此將在支付市場上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目前,拉卡拉作爲首批具備包括數字人民幣在內的全聚合支付能力的支付機構之一,已經完成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以及發行數字人民幣的全部六大國有銀行的系統對接,並深度參與全部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的推廣工作,以及2022北京冬奧會數字人民幣受理的環境建設工作,開發出數字人民幣聚合支付、數字人民幣錢包、數字人民幣手環應用產品等。

優博訊表示,正積極參與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應用場景設計與落地工作,並根據數字人民幣具體場景推出更多定製化產品,積極探索下一代商戶應用場景的創新與應用,把握商戶終端全面更新升級的巨大潛在需求。

移卡業績報中披露,在新型支付方面,自2020年以來,公司持續與商業銀行聯動,推進數字人民幣落地,滿足市場對數字人民幣支付能力的需求,擴大支付服務範圍。

博通分析在《中國支付行業產業數字化服務專題分析2021》報告中指出,由於傳統支付業務利潤空間在市場競爭下不斷萎縮,多家支付機構均在計劃及實施業務轉型,並逐步將業務經營重點轉移到智慧平臺建設、數字人民幣等數字化增值服務項目中。

王蓬博對上述行業發展趨勢表示認同,“數字人民幣區別於傳統賬戶體系創造出新的支付邏輯,將爲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清算機構帶來新的合作模式與市場博弈。”

助力支付行業

數字化升級

縱觀整個支付行業,目前C端移動支付市場發展進入穩定期,移動支付滲透率接近90%。用戶消費習慣及場景基本固定,支付場景帶來的流量紅利空間正在收窄,繼續發展C端市場的邊際效用有限。但隨着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升級,將助益支付機構在B端市場發展的同時,也助力支付行業的數字化升級。

例如,移卡在業績報中披露,其專項團隊正加快突破包括移動支付和終端安全在內的數字人民幣關鍵技術,如交易界面、管理錢包、基於錢包和金融IC卡交易場景的創新應用、區塊鏈和數位人民幣的結合應用及數位人民幣晶片卡等;優博訊在業績報中指出,正在研發的智能移動支付終端及收銀雲打印一體機等產品中標了中國郵政、通聯支付等智能一體化支付項目。

博通分析認爲,只需在數字人民幣特有的貨幣屬性中增加信息流,即可完成可追溯性改造。因此,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普及,有助於支付機構推動相關產業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

從目前相關試點情況來看,自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小額紅包雨、新場景融入輪番上陣。其中,圍繞綠色低碳領域的創新應用表現尤爲突出。成都、長沙、北京等地接連啓動數字人民幣公交、地鐵試點活動;山東青島上線首個以數字人民幣爲結算方式的碳普惠平臺;美團共享單車試點也在一個月內吸引超過一百萬人使用數字人民幣綠色出行。

王蓬博表示,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呈現小額、綠色等新場景不斷增加的特點,從而迫使支付機構根據其需求進行數字化升級。相較於此前試點,當前數字人民幣更加靈活,商業化平臺和金融機構均在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與自身業務結合。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目前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與碳減排的社會價值實現充分融合,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具有積極意義,未來隨着數字人民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工具間的交互,勢必會帶動支付行業以及產業數字化改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