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全球首家數字化能量代謝監測平臺來了,可定製出健康生活方案

得了糖尿病等慢病,抑或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如何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預防或控制疾病,讓身體變得更健康?臨牀醫學上最新的科技給出解答。

1月11日,上海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科學設施宣佈成立全球首家數字化能量代謝監測平臺。該中心集成了10個不同功能的智慧代謝艙。目前已成爲單體數量全球第一、最具影響力的代謝研究平臺。據統計,全球現有大約80個研究型代謝艙體供人體代謝研究使用,主要分佈在北美洲、歐洲和亞洲。


智慧代謝艙就設立在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的五樓國家代謝性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瑞金醫院的智慧代謝艙就設立在該院轉化醫學大樓的五樓國家代謝性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該中心代謝艙體按照功能分爲標準代謝艙、靜息代謝艙以及生存環境模擬代謝艙,每個艙的面積在4-10平方米不等,裏面配備了牀、桌椅、馬桶、洗手池、運動設備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代謝艙的光照、聲音、溫度、溼度等參數都可以通過系統自然調節,既可以模擬高溫或者寒冷下的環境,也可以模擬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環境。

如果有測試者進入艙內,如何實現監測?進入後,又需要多久才能完成監測?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代謝性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瑞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衛慶透露,代謝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測試者可以在相對舒適的艙內自由活動24小時至幾天,自由活動包括喫飯、睡眠、運動等,根據不同外部干預刺激引起人體呼出CO2和吸入O2含量的微弱變化被精準的採集、分析,利用間接熱量法測定人體動態代謝率。

“我們中心的代謝艙,還能接收生理參數、生化指標乃至心理參數,總共能夠實現80餘項相關數據的實時採集和精準分析,標誌着給予人體能量代謝的臨牀研究將進入數字化的全新階段。”王衛慶說。

這些蒐集到的數據有什麼用?可以爲測試者帶來什麼改變?王衛慶進一步表示,能量代謝與健康息息相關。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能量代謝失衡與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一系列重大慢病以及老齡化密切相關,加強對機體能量代謝調控機制的基礎研究,是應對慢病挑戰的關鍵所在。

她表示,這一代謝艙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爲測試者個人定製化一套健康適宜的生活方式,“有了數據,最終目標是讓大衆身體更健康,譬如可以知道某人在什麼時辰做運動最佳,應該喫多少最健康,如何才能喫得更瘦等,都可以通過數據最終分析出來。”

院方表示,這一代謝艙適用於健康人羣,也適用於糖尿病等一些慢病、亞健康狀態的人羣,還能對一些職業羣體開展能量代謝監測。目前,航天、極地科考、運動等領域專家也向醫院方面表達了合作意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