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雙十一“剁手”了嗎?誰在瘋狂購物?

原標題:“雙十一”支付互聯互通調查: 銀聯確保交易峯值時期正常支付 銀行卡清算機構“三足鼎立”

今年的“雙十一”,在支付領域呈現不少新景象。

一是支付互聯互通持續推進,令用戶可選擇的支付渠道大幅增加,比如淘寶開始支持銀聯雲閃付付款,京東除了自身的白條支付,也支持微信支付與雲閃付等,二是美國運通發起的國內首箇中外合資銀行卡清算機構——連通首度參與“雙十一”,促成了銀聯、網聯、連通“同臺競技”。

“針對支付互聯互通下的首個‘雙十一’,相關部門要求我們務必做好網絡支付清算業務高峯保障工作。”一位銀聯人士向記者表示。因此銀聯開展大量準備工作,進行多輪壓力測試,按照“雙十一”全流程模擬交易峯值處置機制與應急處理能力,保證廣大消費者在“雙十一”交易峯值時期的正常支付。

不少消費者也感受到“雙十一”期間支付互聯互通的全新支付體驗。比如有些消費者發現部分電商平臺通過雲閃付渠道享受的優惠力度更高,轉而在淘寶界面選擇銀聯雲閃付付款;也有部分消費者發現“雙十一”凌晨支付寶處理效率較慢,及時改用銀聯雲閃付完成下單付款。

一家股份制銀行信用卡部門業務總監向記者指出,隨着支付互聯互通,他們在“雙十一”期間的動卡率較去年也有一定的提升。究其原因,以往用戶在支付寶界面選擇銀行卡支付時,會選擇自己習慣使用的信用卡,如今他們發現很多信用卡在雲閃付渠道提供更高的優惠,自然“改換門庭”。

但記者瞭解到,儘管支付互聯互通持續推進,但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之間尚未形成“直通支付”,也給部分消費者帶來一定的操作煩惱。例如消費者在阿里旗下性價比電商平臺淘特選擇微信掃碼付方式後,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付款二維碼,用戶需先保存圖片,再通過微信掃碼進行支付或發送好友代付。

一位支付領域業內人士直言,就技術層面而言,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互聯互通未必存在很大難度。目前雙方需先解決用戶數據保護、支付風險管控、利益重新分配等方面的挑戰。

支付互聯互通下的用戶“新體驗”與銀行“新思考”

“隨着支付互聯互通,如何做好網絡支付清算業務高峯保障工作,的確是一個新挑戰。”上述銀聯人士表示。

數據顯示,去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銀聯處理網絡支付交易金額較10月日均增長36.78%。其中,去年11月11日當日,銀聯處理網絡支付交易金額及筆數,均較10月日均增長31.4%。今年在支付互聯互通推進下,銀聯面臨的網絡支付交易業務量勢必水漲船高。

記者多方瞭解到,銀聯對此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包括多輪壓力測試,保證用戶在“雙十一”交易峯值時期的正常支付。

“去年,我們通過多次專線升級與系統擴容,可支持峯值每秒24萬筆交易,加之今年的系統升級投入,整個系統有能力應對今年‘雙十一’網絡支付清算業務峯值。”前述銀聯人士指出。

記者多方瞭解到,支付的互聯互通,也給衆多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支付體驗。

“以往只能選擇支付寶,今年可以貨比三家。”多位消費者向記者透露,比如他們發現銀聯雲閃付提供的優惠力度更高,會果斷在淘寶界面選擇銀聯雲閃付下單付款。

多位電商平臺人士向記者表示,通過梳理後臺支付數據,他們也發現不少用戶在淘寶下單時選擇銀聯雲閃付渠道。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銀聯雲閃付與不少銀行合作提供的消費優惠折扣更高。

一家城商行信用卡部門業務總監向記者透露,支付互聯互通,也令用戶在“雙十一”擁有更多支付渠道選擇同時,帶動信用卡動卡率上升。

“今年‘雙十一’期間,我們信用卡的動卡率較以往高出約8個百分點。”他告訴記者。因爲銀行與銀聯雲閃付合作給予的優惠力度更高,令很多用戶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下單時改用銀聯雲閃付渠道,選擇這家銀行信用卡完成支付。

受此啓發,目前這家城商行正制定新的消費促銷計劃,力爭圍繞不同支付渠道與不同客羣消費行爲,採取差異化的消費優惠措施,在各個支付渠道都能提升用戶動卡率與刷卡消費頻率。

支付互聯互通促進市場良性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雙十一”還迎來了新的銀行卡清算機構——連通。

作爲美國運通發起的國內首箇中外合資銀行卡清算機構,連通首度參與“雙十一”,其美國運通卡通過支付寶,推出面向人民幣卡用戶的優惠活動。

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機構人士向記者直言,“雙十一”期間,使用連通支付清算渠道銀行卡消費的用戶不多,主要原因是美國運通卡的發行量不夠大,且衆多消費者也不熟悉連通清算機構,更傾向使用標記“銀聯”的銀行卡進行下單消費。

在他看來,隨着連通的“加入”,銀聯與網聯都將感受到新的競爭壓力,進而推出更具優惠力度的刷卡消費促銷活動,最終受益者仍是廣大消費者。

記者多方瞭解到,相比連通的快速“加入”,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互聯互通仍然慢了一拍,導致不少用戶發現在阿里旗下電商平臺使用微信支付仍面臨不少煩惱。

在業內人士看來,若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實現互聯互通,“雙十一”期間很可能出現支付流量大“遷徙”。具體而言,不少用戶若在淘寶界面使用微信支付下單支付,將令不少支付流量從支付寶轉向微信支付。

“這就會帶來不少新挑戰,比如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如何做好各自的用戶數據保護、利益重新分配與支付風險管控。”他指出。此外,用戶流量與商家合作格局也會出現新的變化,也是支付寶與微信支付需要全面權衡的新問題。

在多位支付領域業內人士看來,支付互聯互通更大的價值,恰恰在於電商平臺無法在支付終端開展“排他競爭”實現業務壟斷,由此促進各大電商平臺與各大支付公司開展良性競爭。

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或許在明年“雙十一”,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將完成互聯互通,到時消費者與電商商家的支付渠道選擇面更廣,由此帶來力度更大的消費優惠體驗。

(作者:陳植 編輯:包芳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