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FOF成信託業轉型抓手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方圓

中國證券報記者11月12日獲悉,中國外貿信託FOF業務規模再創新高,已突破200億元,領跑信託行業。業內人士表示,目前FOF業務已成爲信託行業探索標品業務的重要路徑,具有巨大發展空間,但也面臨專業能力要求高、績效考覈困難等問題。未來信託公司亟需提升投研能力、底層基金甄選和監控能力以及風險管理能力。

發力FOF業務

數據顯示,除中國外貿信託外,多家信託公司都將FOF業務作爲着力點,在產品數量、產品規模、投資收益方面均取得較快發展。

以上海國際信託爲例,截至今年8月,該公司共發行數十單FOF產品,總體管理規模已突破100億元。

今年9月22日,“杭工信·光源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運作到期,圓滿結束。據瞭解,該產品爲一年期封閉型產品,也是杭州工商信託發行的首隻主動管理FOF產品,A類信託累計收益率爲27.40%、B類信託累計收益率爲60.24%,均超過收益基準。

豐富的產品背後,離不開信託公司的努力。以中國外貿信託爲例,公司從2013年就開始發力FOF業務,擴充搭建了一支專業FOF投資研究團隊,同時逐步建立起資產配置框架與基金績效分析評價體系,構造了集投資研究、運營管理、風險監控、績效分析等爲一體的FOF投研管理平臺。

作爲標品業務的典型代表,FOF產品規模大增,信託資金投向結構也有所優化。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從資金信託在五大領域佔比來看,排序分別是工商企業(30.00%)、證券市場(17.52%)、基礎產業(13.42%)、房地產業(13.01%)、金融機構(11.97%)。

多渠道破解投資難題

業內人士表示,在行業轉型背景下,當前信託公司開展FOF業務,主要通過與專業私募管理人合作,學習並借鑑其投資和管理經驗,逐步熟悉相關領域的基礎資產,逐步提高主動管理能力。

不過,在實踐過程中,信託公司開展FOF業務也存在難點。中融信託表示,一是大類資產配置難度大,二是底層子基金難以進行有效篩選及運作監督,三是FOF業務團隊績效考覈困難。FOF產品的超額收益以及大部分管理費或要在實現業績很長時間之後才能提取,這與信託公司目前業務收入特點有很大不同,信託公司需要重塑績效考覈機制。

對此,中融信託建議,信託公司應從以下方面提升開展FOF業務的能力:一是提升投研團隊事前鑑別及風險管理能力,二是加強底層基金甄選與監控能力,三是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由於FOF產品配置的資產種類較多,需要關注來自於不同類型資產自身的風險以及多個資產間相關性帶來的風險。信託公司需要基於所投基金的風格、基金之間的相關性等信息,管理投資組合的風險。”中融信託稱。

加強運營管理能力也至關重要。中國信託業協會表示,從投資端來看,現階段,信託公司通過FOF/MOM業務模式切入,部分公司在開展量化投資,這些業務都對金融科技提出較高要求。從項目運營管理上看,證券投資業務標準化程度較高,交易更爲頻繁,並且採用淨值化管理模式,因此運營管理能力至關重要,這也對金融科技提出較高要求。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