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在古淮河之上,就有一座非常奇特的橋,一邊是藍色 一邊是紅色,藍色代表的是冷,而紅色代表的是熱,那麼這座橋代表的意義也就非常明顯了

這座橋,就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千百年來,中國南北雙方的氣侯和文化都在這裏交匯融合,從而造就了淮安綿長深厚的人文底蘊~

淮安,依水而安,多條大河穿城而過,讓淮安成爲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河多自然橋也會多,但其實在古代,修橋是一件非常昂貴的事情,所以單從淮安橋的數量上,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古時的淮安經濟有多麼地繁榮,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了當時淮安的富庶呢?答案就在這裏——

淮安市水上立交樞紐工程,這裏是淮安非常重要的水工建築物,也是亞洲第一的水上立交工程,而在古代,京杭大運河就是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淮安就處在京杭大運河和淮河的交匯處,自古以來有非常多的南來北往的商船貨物人員在此彙集,這也就是淮安之所以如此富庶與繁榮的原因,同時也讓這裏成爲了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物資交通樞紐!

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

淮安因爲水上運輸的重要地位,不僅爲淮安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更激發了本地的特色菜系,淮揚菜的出現與普及!淮揚菜對廚師的烹飪技藝要求非常的高,而且它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就地取材。很多的食材可能出了淮安,你就再也喫不到了。

香蒲,也就是淮安人通常所說的草芽,淮安的蒲菜那絕對是,獨步江湖 當仁不讓,當然 越好喫的東西,收穫起來往往就會越麻煩。

身穿厚重的皮衣,手拿一把小彎刀,深入及腰的水下,摸索着蒲菜的根部採割,每根蒲菜都有將近三米長,一斤多重,每次下水數十分鐘的辛苦勞作會有百來斤的收穫,但是 這看似豐厚的斬獲,能喫到嘴裏的卻是少之又少,割好幾十斤的蒲菜,最後成品也就只有三四斤,所以淮揚菜裏有一句話叫做“無蒲不成席”,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金鉤蒲菜,可能是技術含量最簡單的淮揚菜之一,但是卻因爲食材的特殊,使得這道菜成爲了所有離開家鄉,特別是僑居海外的淮安人心中最掛念的家鄉味道。

懸湖邊上的美味

洪澤湖位於淮安市洪澤區,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因爲湖底高程高出東側平原四至八米,所以也被稱爲”懸湖”,到了這裏就一定得嚐嚐這裏最傳統的味道——小魚鍋貼

乍一看上去製作方式和北方的柴鍋魚很是相像,但是兩者之間除了醬料的區別,兩人搭配操作的傳統竈臺和本地特有的作爲柴火的芝麻桿,更奠定了這道菜在風味上的與衆不同!

除此之外,更爲特殊的是燉小魚的靈魂伴侶——麪餅的製作,與北方經常喫的貼玉米餅不同,這裏使用了發好的白麪作爲原料,更加美味易熟。

喫小魚鍋貼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用的是雜魚,所以就像喫巧克力一樣,永遠都不知道下一條是什麼魚,充滿着驚喜。鍋貼底下一層完全被熱鍋,烤得脆脆的,一口咬下去嘎吱嘎吱的響聲,讓人的嘴巴和耳朵都能得到極致的滿足!

想知道更多節目信息敬請關注本週日BRTV生活頻道中心21:34《四海漫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