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20萬一針的抗癌藥無緣醫保,共付機制能爲“天價藥”埋單嗎

爲期三天的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日前落下帷幕。“120萬一針”的抗癌藥CAR-T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最終還是沒能坐上談判桌。

今年6月初剛剛獲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是中國首款CAR-T產品。據國家醫保局消息,阿基侖賽注射液通過了初步形式審查,但並未進入醫保目錄談判環節。

“CAR-T藥未能進入醫保流程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中國太平洋人壽首席醫療官邵曉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120萬元的藥費、兩年的緩解期、有效的治癒率尚不盡如人意,且價格沒有太大的降低餘地,所以醫保不將其納入很正常。”

價值醫療顧問專家委員會祕書長梁嘉琳也告訴記者,從目前我國約3萬億元的醫保基金來看,新冠疫苗支出就佔了相當一部分比例。因此他認爲,在可預期的未來,包括“十四五”期間,國家醫保部門並不會對創新藥開放基本醫保支付。

但爲了讓患者獲得更好生存體驗、提升中長期生存率,並減輕其經濟負擔,用得上這些創新藥,“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將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其中提到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堅持公平適度、穩健運行,持續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鼓勵支持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等協調發展。

多位專家也表示,目前業界已探索出了一些針對創新產品的綜合支付解決方案,患者的醫療費用按價值支付,涉及基本醫保、商保、藥企等多個主體。

高價創新藥商保先行

CAR-T免疫細胞治療的原理是,通過基因工程修飾患者自體T細胞,以表達靶向腫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體分子,由激活的T細胞介導殺傷腫瘤細胞。

目前,中國已批准兩款CAR-T產品上市,除了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外,另一款是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兩家藥企均採用了合資模式快速引進這一國際創新產品,使國內患者能夠儘可能早地用上藥。

“CAR-T產品的特點很鮮明——高價值、高價格、一次性,但也是能給患者帶來獲益的產品。”儘管如此,復星凱特COO齊淵元仍表示,CAR-T產品在支付上面臨許多挑戰,比如,患者是否具有長期的絕對支付能力,願不願意拿出這筆錢。

而在藥明巨諾首席商務官吳瓊看來,病人更關心的是CAR-T的療效而非價格。“去年我做了48個腫瘤患者的訪談,絕大部分患者關心的是療效。患者的顧慮在於,哪怕該藥針對99%的患者有效,但是該患者不幸成爲了1%,就會面臨人財雙失的打擊。”

以上述CAR-T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爲例,其作爲我國首個批准上市的細胞治療類產品,適用人羣還比較狹窄,只適用大B細胞淋巴瘤,部分人羣還存在復發的可能。邵曉軍表示,雖然這款藥目前還沒有納入醫保,但商業健康保險可以先行一步,對這些創新型的藥物進行支付,以滿足多層次醫療保障的功能。

事實上,目前業界已爲此探索出了一項針對CAR-T等創新產品的綜合支付解決方案,“如果患者只有60萬~70萬元,在他適合做臨牀治療的階段(需要醫生評估),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或銀行進行分期付款、抵押貸款。如果治療效果好,則慢慢償還費用,這也是值得的;但萬一治療效果不好,也可以通過商保公司退還100萬元貸款。”吳瓊說。

記者瞭解到,上述解決方案已在3.0版本的“蘇惠保”中體現,參與方包括了藥企、商保公司、醫生、患者等多個主體。

邵曉軍表示,太保旗下的“特藥保”也已將價格高昂的CAR-T藥納入了賠付目錄,“一旦患者進入理賠流程,也就是需要用藥時,我們就會有個案管理師介入並跟進,與院方處理好預授權等工作,下一步,包括費用支付以及後續的康復、出院等全程服務都可以由我們商保機構一併完成”。

但並非任何一種價格高昂的藥品都會有支付解決方案來支持。“對於一些傳統的、過往的藥或療法,如果這類疾病已有更低成本的藥或療法,就不會被醫保、商保納入。”梁嘉琳說,“基於價值支付,是要看患者端是否有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

邵曉軍進一步告訴記者,在商保的深度參與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價格高昂但療效好的藥物進入國內市場,比如諾華1100萬元一針用來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新藥、渤健每年約30萬元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新藥等。

共付方案面臨哪些難點

“我國早在2017年就探索出了首個按療效支付的創新保險項目,該項目爲丙肝患者提供持續用藥服務,但僅停留在商業醫療保險層面。”梁嘉琳說,在基本醫療保險層面,近年來,由上海醫保部門指導的“滬惠保”將質子重離子醫療項目(1個療程花費約30萬)納入理賠名單,浙江則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肝移植術基本醫療保險按績效支付試點。

梁嘉琳表示,按療效支付的項目需要滿足一定前提條件,最主要的就是該病種醫學指南、臨牀路徑都已非常成熟,且形成了醫學界的高度共識,那纔可以爲這個產品的療效評判提供權威的依據。

“同時,按療效支付,涉及分期付款、資金墊付、退還等,在現階段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下操作難度較大,但它卻可以撬動商業醫療保險、慈善捐助等方式,爲建立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助力。”梁嘉琳說,現階段,業內專家的共識是,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患者實現“一站式報銷”,即無論是醫保還是商保都要少跑路、無感支付。

那在這項新型支付方式中,作爲主力軍的商業醫療保險要如何發力?

《“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中特別提到“鼓勵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並從鼓勵產品創新、完善支持政策、加強監督管理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尤其是在完善支持政策上提出,要“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更好覆蓋基本醫保不予支付的費用”。

梁嘉琳解釋,“銜接”型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是醫保、商保各保一部分,以形成資金的合力,剩下的部分由患者自付或由慈善捐助等來補充。

那麼,對於高價值、高價格的創新藥,醫保、商保應如何有效銜接以發揮最大價值?多位業內專家向記者透露,由於醫保、商保涉及到不同的出資方,關鍵在於是要建立和完善商保目錄,希望可以將CAR-T產品或關係重大的創新藥/療法納入其中。

梁嘉琳建議,可以將CAR-T等產品納入目錄,但在支付上,要將患者的自付段以及醫保、商保的支付段、共付段,包括起付線、封頂線等內容都設置好,這樣才能讓不同醫療保障層次、不同險種可以有機銜接起來。

記者瞭解到,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牽頭、18家商保機構參與的《商業健康保險目錄的標準制定與長期發展》課題研究已於今年4月啓動。

“商保目錄將進一步解決創新藥、新醫療技術醫保支付覆蓋不足的問題。”邵曉軍告訴記者,“但這是一項龐大的工作,商保目錄最快將於2023年形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