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誠:對於企投家這個羣體,您會怎麼建議?

何伯權:對於起頭家來說的話,就唉你說邊做企業邊做投資,這個是不是最好的選擇,那我這個是打問號的,(金句5:邊做企業邊做投資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就從我自己經歷來說,我希望他就真的是要有一個很好的界限去界定。就最後的話就企業就是企業投資,就投資,只是你是一個連續的一個過程,是一個階段的過程,還是一個同時的過程。那我自己的話就覺得同時的話就以我爲例,我認爲假如我繼續做樂百氏,我做了投資不會成功,因爲最起碼不是這樣一個模式。因爲樂百氏的話是我的傳播名譽地位金錢全部都是都是在那個說話,就我所有的精力或者是大部分的精力都會集中在樂百氏上面,對其他項目話就只是關注。然後或者是找下面的人去找項目,然後他就我聽彙報再去那個啊投資,那這樣話就差距是非常大了。

艾誠:首先你不是投資家,你用企業家的角度去談一個項目,不一定是能夠能夠同一個共振思維能夠判斷得了的那個是第一第二的話就是下面跟你的彙報,跟你自己的企業家的初覺,你的敏感性,去看到的機會是不同的,因爲下面話也多了幾個層次,而且這個幾個層次的話就還是通過他去那個啊去做模型,什麼什麼一大堆的東西的話,就過濾過濾過濾之後纔去到你那裏,你憑這個判斷,我覺得他語言差距差別很大了,而最關鍵話你的精力不在這,肯定是最最重要的還是在企業上面。你用業餘的精力去做投資,那我覺得話這個是憑什麼你會比專注做投資做得好,憑什麼又比做企業的做的好。

何伯權:所以我自己的話就是因爲停了企業,然後我用在企業裏面積累的經驗,用企業之類的一個財富,啊用企業激勵的人脈,啊再去學習,然後去找到了投資我自己的風格,那這樣話就才能夠有這樣的一個結果。但假如是最後話就還是專注,嘛你是專注做企業了,還轉轉去做投資。但他就我覺得起頭家這個這個概念或者這樣一個定性是對的。

艾誠:今天您在講投資的時候才說那些經驗有用,那些坑也有用,對對對對。就跟就一出來就做投資的那那個肯定不一樣。

何伯權:我覺得企業化就企業家做投資的話,就他有他的優勢。就真的是可能很多都是有過創業的經驗,有我管理的經驗,跟純粹出來就做投資,它是靠模型靠過去的,書本的值,嘞就這樣去判斷是是兩個不同的一個東西,企業家做投資有什麼毛病?有毛病的話就是可能阿D的話就是指揮的比較多,就因爲他有過經驗,想老闆想想控制,或者是想別人去聽它,啊但它的投資是不一樣的,因爲投資的話就運作的主體還是創業者。你的話就只是一個投資者,你可以給意見說話,就我一直跟所有的投資者,我投資的項目都剛纔我提過一下,但他就沒有展開,就說你不用聽我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