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瑗於1997年因患脊椎癌去世,一年後,錢鍾書故去。楊絳彷彿是做了一場悠長的夢,18年後享壽105歲。

欲寄彩箋兼尺素,天長水闊知何處……她終於和兩個最親的人再次團聚,在天國。

楊絳曾夢見“我和鍾書一同散步,說說笑笑”,後來卻四顧尋找,不見影蹤。她把夢告訴錢鍾書,錢鍾書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錢鍾書和楊絳總讓我想起“神仙眷侶”這個詞,縱然是這樣的眷侶,又何嘗不因“遇不見”而恓惶,又何嘗不因兩界相隔而神傷。造化弄人,他們唯一的女兒錢瑗,又怎一個坎坷了得,自幼多病,命途唯艱,經歷兩段婚姻,一生未育,花甲之年的門檻都未邁過……

她捨不得三尺講臺兩位爹孃

錢瑗不似父母那般大才,學成後她選擇了三尺講臺,作爲一生的情之所繫、心之所往。她精通俄語和英語,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前往英國進修,歸國後晉升教授,後擔任博士生導師。

錢瑗首創英語“文體學”。她愛教書也愛學生,每次備課都要去圖書館翻閱書籍,將精彩例句記下來,只爲讓課堂變得更有趣。她將學生視作自己的孩子,晚上上完課疲累地回到家,沒坐定就有學生打電話請教問題,她耐心解答,從不厭倦。有一次,她在外語資料室偶然看見一名學生勤奮自學,得知這位學生還旁聽其他課程,便主動指導其學業,連續幾年不間斷,終於使這名學生考上了民族大學的研究生。

錢瑗說自己“志向不大”,只想當教師中的“尖兵”。在長期超負荷工作後,錢瑗出現咳嗽、腰疼等病症,直至某天突然發現直不起腰,纔去醫院,後被診斷出骨結核,脊椎有三節病變。再檢查時,發現肺也有問題,被診斷爲肺癌。到最後,癌細胞侵入脊椎……

彌留之際,錢瑗仍想着工作,惦念同樣生病的父親。因心疼忙碌的母親,錢瑗總是保持樂觀的微笑,而揹着母親時,卻常獨自嚥下苦味的淚。

錢瑗不懼死亡,她最放不下最捨不得的是三尺講臺和兩位爹孃!

錢瑗的生命定格在59歲。在她去世8年後,她的一位學生捐款一百萬港幣,設立“錢瑗教育基金”。

錢瑗生於英國牛津,是錢鍾書和楊絳唯一的女兒。兩人早就約定好,只要一個女兒就夠了,只想把全部的愛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

錢瑗從小就乖巧懂事,無奈幼時體弱多病,無法去學校上學,父母便在家裏教她讀書寫字。在這樣一對滿腹才華又開明有趣的父母的教誨和浸染下,錢瑗識得萬千世界,育得桃李芬芳。

在北師大讀書時,錢瑗結識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王德一。當時,兩人都是學校美工隊的成員,都喜歡畫畫,且同樣富有才情。畢業後,兩人均留校任教……1968年結婚。

王德一和錢瑗是所有人眼中最般配的一對,楊絳在《幹校六記》寫到:“阿圓交給他,我們大可放心。”

然而,兩人結婚僅僅半年,王德一就因被安上莫須有的罪名,而不幸早逝。錢瑗後來與父母同住,她以爲自己的一生就這樣一個人度過了。

37歲那年,錢瑗遇到了楊偉成。楊偉成比錢瑗大十幾歲,出身名門、海歸碩士,是知名的建築設備專家。兩人一見面就發現彼此有聊不完的話。楊偉成對錢瑗溫柔體貼,很快讓錢瑗走出了情感傷痛。1974年,錢瑗和楊偉成結爲連理。楊偉成和前妻育有一雙兒女,和錢瑗結婚時,兒子已經18歲。沒有做過母親的錢瑗,就這樣成了兩個孩子的繼母。

兩個孩子一開始並不接受她,漸漸地,他們將錢瑗視爲親生母親,他們覺得錢瑗是個很隨和的大人,也是一位無私的母親。

楊偉成的兒子18歲就到工廠上班,總覺得沒能繼續上學是一種遺憾,但又擔心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錢瑗瞭解繼子的想法後,鼓勵他考大學,還盡心教授他英文。在錢瑗的幫助下,他最終考上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進修,獲得碩士學位。

錢瑗是個好老師、好母親,卻自言不是個好廚娘。她總會在週末回家時,給孩子帶回許多好喫的,比如涼麪、牛肉串、牛肉餡餅。有時爲了給他們買稀罕的西式點心,她會坐好幾路公交車,回家時已然大汗淋漓……

親情是什麼?

其實不過是暫存於我們的一筆財富。

何其平凡,

又何其珍貴!

倘明白下輩子我們不一定還能遇見,

還會再奢求什麼呢……

作者:夯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