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瑗于1997年因患脊椎癌去世,一年后,钱钟书故去。杨绛仿佛是做了一场悠长的梦,18年后享寿105岁。

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她终于和两个最亲的人再次团聚,在天国。

杨绛曾梦见“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后来却四顾寻找,不见影踪。她把梦告诉钱钟书,钱钟书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钱钟书和杨绛总让我想起“神仙眷侣”这个词,纵然是这样的眷侣,又何尝不因“遇不见”而恓惶,又何尝不因两界相隔而神伤。造化弄人,他们唯一的女儿钱瑗,又怎一个坎坷了得,自幼多病,命途唯艰,经历两段婚姻,一生未育,花甲之年的门槛都未迈过……

她舍不得三尺讲台两位爹娘

钱瑗不似父母那般大才,学成后她选择了三尺讲台,作为一生的情之所系、心之所往。她精通俄语和英语,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前往英国进修,归国后晋升教授,后担任博士生导师。

钱瑗首创英语“文体学”。她爱教书也爱学生,每次备课都要去图书馆翻阅书籍,将精彩例句记下来,只为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她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晚上上完课疲累地回到家,没坐定就有学生打电话请教问题,她耐心解答,从不厌倦。有一次,她在外语资料室偶然看见一名学生勤奋自学,得知这位学生还旁听其他课程,便主动指导其学业,连续几年不间断,终于使这名学生考上了民族大学的研究生。

钱瑗说自己“志向不大”,只想当教师中的“尖兵”。在长期超负荷工作后,钱瑗出现咳嗽、腰疼等病症,直至某天突然发现直不起腰,才去医院,后被诊断出骨结核,脊椎有三节病变。再检查时,发现肺也有问题,被诊断为肺癌。到最后,癌细胞侵入脊椎……

弥留之际,钱瑗仍想着工作,惦念同样生病的父亲。因心疼忙碌的母亲,钱瑗总是保持乐观的微笑,而背着母亲时,却常独自咽下苦味的泪。

钱瑗不惧死亡,她最放不下最舍不得的是三尺讲台和两位爹娘!

钱瑗的生命定格在59岁。在她去世8年后,她的一位学生捐款一百万港币,设立“钱瑗教育基金”。

钱瑗生于英国牛津,是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两人早就约定好,只要一个女儿就够了,只想把全部的爱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

钱瑗从小就乖巧懂事,无奈幼时体弱多病,无法去学校上学,父母便在家里教她读书写字。在这样一对满腹才华又开明有趣的父母的教诲和浸染下,钱瑗识得万千世界,育得桃李芬芳。

在北师大读书时,钱瑗结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王德一。当时,两人都是学校美工队的成员,都喜欢画画,且同样富有才情。毕业后,两人均留校任教……1968年结婚。

王德一和钱瑗是所有人眼中最般配的一对,杨绛在《干校六记》写到:“阿圆交给他,我们大可放心。”

然而,两人结婚仅仅半年,王德一就因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而不幸早逝。钱瑗后来与父母同住,她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一个人度过了。

37岁那年,钱瑗遇到了杨伟成。杨伟成比钱瑗大十几岁,出身名门、海归硕士,是知名的建筑设备专家。两人一见面就发现彼此有聊不完的话。杨伟成对钱瑗温柔体贴,很快让钱瑗走出了情感伤痛。1974年,钱瑗和杨伟成结为连理。杨伟成和前妻育有一双儿女,和钱瑗结婚时,儿子已经18岁。没有做过母亲的钱瑗,就这样成了两个孩子的继母。

两个孩子一开始并不接受她,渐渐地,他们将钱瑗视为亲生母亲,他们觉得钱瑗是个很随和的大人,也是一位无私的母亲。

杨伟成的儿子18岁就到工厂上班,总觉得没能继续上学是一种遗憾,但又担心自己不是学习的料。钱瑗了解继子的想法后,鼓励他考大学,还尽心教授他英文。在钱瑗的帮助下,他最终考上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修,获得硕士学位。

钱瑗是个好老师、好母亲,却自言不是个好厨娘。她总会在周末回家时,给孩子带回许多好吃的,比如凉面、牛肉串、牛肉馅饼。有时为了给他们买稀罕的西式点心,她会坐好几路公交车,回家时已然大汗淋漓……

亲情是什么?

其实不过是暂存于我们的一笔财富。

何其平凡,

又何其珍贵!

倘明白下辈子我们不一定还能遇见,

还会再奢求什么呢……

作者:夯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