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加兒化音!

比如天安門兒,地安門兒,前門兒!

一定會讓一個北京土著,

措手不及、花容失色。

在節目錄制過程中,

北京土著林天趣導演按捺再三,

終於還是打斷了年輕的唐山籍規劃師,

請看導演剪輯版花絮。

至於爲啥“前門”不能加兒化音,

北京話“兒化音”到底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皇家的 正規的重要的東西不能帶兒化音

“前門到了,請您前門兒上車,後門兒下車。”

前門、前門兒、後門兒爲什麼有的地方帶有地方不帶?

皇家的、正規的、重要的東西不能帶兒化音,小的可以帶。北京內城的門,一般不能帶兒化音。但也有例外,如朝陽門也叫齊化門(元代名稱),老百姓俗稱齊化門兒。外城只有兩個門不帶兒化音,一個是永定門,一個是廣安門,因爲這兩座城樓比較大。

東便門兒,西便門兒,廣渠門兒,都要帶兒化音。不帶就是不知道這個規矩。那左安門、右安門呢?因爲左安門、右安門是朝廷的叫法。當初老百姓,對左安門叫“礓礤門兒”,還是帶兒化音。因爲左安門、右安門也不大。右安門叫“南西門兒”,也是門兒,那帶兒化音。

再比如,皇家的頤和園、圓明園,不能說頤和園兒,圓明園兒。萬壽山,不能說萬壽山兒。景山,不能說景山兒。您可能要說那爲啥石景山兒、九龍山兒,都可以帶兒化音,因爲它不是皇家的,就這麼簡單。

大的不帶 小的帶

一般來說,大的不能帶兒化音,小的要帶兒化音。“大爺大媽”“大哥大嫂”就不帶,“小子兒”“小不點兒”“小屁孩兒”就帶。

小孩的身體幾乎各個部位都可以帶兒化音。小手兒、小腦袋瓜兒、小腳巴丫兒。但是大人,大手兒,大腦袋瓜兒,不成。

成年人也有年紀相對大和年齡小的。比如說,剛入廠的小年輕兒、小青年兒,小李兒、小趙兒、小張兒、都可以帶兒化音。但如果上了歲數了,老李兒、老趙兒、老張兒,這就很奇怪。

約定俗成

還有一些兒化音是約定俗成的,加不加“兒”,詞義就變了。

比如,白麪,不能說白麪兒,那就成了毒品了。但是棒子麪兒、玉米麪兒、胡椒麪兒就帶兒化音。

“寶貝”(輕聲)和“寶貝兒”,前者指珍貴的東西,後者是指親近的人,一般指對晚輩或者愛人的一種稱呼。“老張家裏收藏了好多寶貝”“老張家的寶貝兒學習成績可好了”這兩個詞要混淆了可是要鬧笑話的。

看完上面這麼多,下面咱們練習練習!

來來來,咚次噠次,一起rap走起!

“進了門兒,倒杯水,喝了兩口兒運運氣兒,順手拿起小唱本兒,唱一曲兒,又一曲兒,練完了嗓子我練嘴皮兒。繞口令兒,練字音兒,還有單絃兒牌子曲兒,小快板兒,大鼓詞兒,越說越唱我越帶勁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