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孙天琦:金融风险主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正从内生风险向外生风险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愿 北京报道 11月18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中国网举办的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云端峰会上表示,经过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主要特征已发生明显变化,近两年金融业风险正从内生风险向外生风险转变。

“攻坚战以前,金融风险较多源于金融机构自身违法违规经营,金融脱实向虚,自我循环。”孙天琦介绍,华信系、安邦系违规控制并掏空金融机构,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暴露了公司治理失效、内部人控制、监管不力、“猫鼠一家”、内外勾结、违法犯罪、金融腐败等问题。

孙天琦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三年攻坚战,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脱实向虚、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孙天琦认为,近两年,金融业风险正从内生风险向外生风险转变。金融是经济的镜像,金融是经济的体温计和传感器,经济运行情况会充分反映到金融体系。当前部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乏力叠加疫情冲击影响;一些企业盲目扩张、资金链紧张,甚至恶意“逃废债”,“逃废债”的企业不仅涉及民营企业,也包括地方国有企业;有的地区政府隐性债务负担重,财政紧张叠加债务约束,直接或间接利用银行贷款弥补财政缺口。“上述产业风险、企业风险、财政风险等均可能演化为金融风险。为此,必须准确研判金融风险形成原因,避免开错药方。”

对于银行业存量风险呈区域集中分布情况,孙天琦介绍,少数省份集中了多数高风险机构,近年出险的少数几个典型银行,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和舆论影响极其恶劣,严重恶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银行出险易引发‘骨牌效应’,存量金融风险还需持续重视。”

“我国大型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在国际上表现较好。”孙天琦表示,从资产质量看,我国大型银行介于欧美之间,好于欧美整体水平;从拨备水平看,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较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25.33%和208.41%;从经营效率看,2021年6月末,美国、欧洲、中国大型银行ROA分别为1.07%、0.29%、0.86%,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最后,孙天琦建议,要从四方面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履职运作,建立科学激励约束机制。二是严肃对大股东侵占、内部人控制、失职渎职等问题追责问责。三是资产业务回归本源,优化资产结构,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做好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