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同城貨運烽火再燃 瘋狂燒錢搶奪市場 實惠背後有隱憂

原標題:萬億快運市場 “沙場秋點兵”

當五年前國內快遞頭部企業掀起上市潮時,快運市場與資本的關係始終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儘管融資事件時有發生,但國內快運市場似乎並沒有快遞市場那麼轟轟烈烈。

然而,進入2021年,快運市場駛入資本快車道,整合期加速而至——滿幫、安能物流先後登陸資本市場;壹米滴答被匯森速運收購,百世集團“斷臂”主攻快運戰場……

當資本擁抱龍頭企業,快運市場狂奔的腳步擲地有聲,中國萬億快運市場是否迎來了黃金時代?

“腰部市場”的下半場啓示

普遍來說,快運市場長期受制於“長尾”的難題:准入門檻低,同質化嚴重,行業集中度不高,整體競爭結構鬆散。

但“硬幣”的另一面則是,中國零擔快運的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頭部企業估值超千億。艾瑞諮詢估算,到2025年,中國零擔市場規模爲2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5%。

縱觀國內整個公路運輸市場,快遞、零擔和整車在2020年的市場規模分別爲0.8萬億元、1.5萬億元、2.5萬億元,呈階梯式擴大。然而,三個細分領域在市場集中度和利潤率上卻遞減。其主要差別在於,以零擔快運爲代表的物流市場運營網絡尚不完善,運輸各環節成本高,產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從而影響了行業的效益。

快遞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完成了運輸網絡標準化和高效化的升級,實現了諸如今年“雙十一”首日的攬收量達到5.69億件這一驚人的能力。

相較之下,國內快運行業在市場集中度和整合度方面仍處於初級階段。

快運企業承接了快遞企業運力無法滿足的大件商品,由於貨品量無法裝滿整車,被視爲“腰部市場”。也因此,這個萬億級規模的市場又十分考驗管理者對貨車裝載、路線規劃等環節的運營管理調度能力。

事實上,與成熟度較高的歐美快運市場的發展路徑對比,國內快運市場的集中度無疑有進一步提升的巨大可能性。據業內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零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爲美國市場的5倍。去年,美國的前十大零擔網絡的市場份額爲74%。而同期,國內前十大零擔網絡的市場份額僅爲5.7%。

經歷了上半場大規模投資搶佔市佔率的洗刷後,“散裝”的零擔快運市場也到了“沙場秋點兵”的環節。“市場趨勢給處在‘腰部市場’的快運玩家的下半場啓示是,企業亟待向標準化、數字化、精細化、高效化的方向優化。”一位物流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行業機構運聯智庫發佈的《2021中國零擔企業30強》排行榜顯示,國內快運頭部的“天花板”企業年營收已經邁入200億規模——2020年,順豐快運實現零擔收入207.76億元,同比增長67%;德邦股份、安能物流去年零擔收入分列二、三位,分別爲106.5億元、75.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僅有兩家快運公司零擔貨量突破千萬噸:安能物流、順豐快運貨量分別爲1025萬噸、1015萬噸。今年的“雙11”,安能物流登陸港股市場,成爲港股快運第一股。儘管隨後幾日遭遇破發,但安能物流仍然維持着百億市值,順利在資本市場“上岸”。

安能物流百億估值的背後,自然離不開貨運量的支撐,這也是目前影響快運企業估值的核心因素之一。經營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該公司貨運量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1%。今年1至4月,安能物流貨運量爲360萬噸、日均4.41萬噸,環比2020年繼續爬坡。

可以肯定的是,當前頭部快運企業貨量維度競爭格局的成形,得益於過去資本驅動、“價格戰”等方式,“日均萬噸貨量”的玩家與日俱增。但趨於理性的資本市場,已經逐步將快運企業發展的重點,落腳於高質量的規模增長和有效的利潤提升上。這也意味着,未來快運企業的競爭內核也需“進化”。

快運行業的競爭邁向高維

對於競爭激烈的快運企業而言,天平的一頭是向外整合市場存量,但另一頭則是向內提升服務能力。在內驅的這頭,後疫情時代下客戶對服務向智能化升級的需求更加顯著。

不可否認的是,製造業不斷推動產品個性化、渠道扁平化、銷售終端化的演變趨勢,讓快運行業面臨着全渠道融合、訂單碎片化、供應鏈柔性化的挑戰。由於具有To B的濃重印記,企業端供應鏈的升級,對綜合及時的零擔服務產生了更高要求,這使得快運企業的貨運網絡既是供應鏈升級的關鍵推動者又是受益者。

面對現代化的物流體系建設,快運市場的細分賽道將更加精準和聚焦。

可預見的是,經歷了初篩的國內快運市場正在面臨新一輪商業模式的“搏殺”。從商業模式的選擇來看,安能物流首創的貨運合作商平臺模式、壹米滴答的“區域小霸王”模式,各顯神通;百世集團的“斷臂”自救,德邦股份的跨界雙網戰略,冷暖自知。

此外,零擔快運公司在分層競爭上的陣營已經逐漸明朗。德邦股份、順豐快運、跨越速運這三家直營零擔公司主打高端小票(大件快遞),安能物流、壹米滴答、百世快運主要搶佔平價小票市場,河南長通等企業主營大票零擔。

不過,頭部企業並不圈地自萌,反而更願意打造多元化的服務生態,拉長公斤段和提供多元服務,儘可能完善產品線滿足各類客戶。例如,安能物流可提供MiNi電商系列、精準零擔快運、定時達、安心達、普惠達五種服務,以便滿足客戶在時效、性價比、安全性等不同方面的需求;順豐快運也佈下了矩陣產品,覆蓋更多需求,直營制順豐快運、加盟制順心捷達以及專攻大票整車的駒豐運力,實現了產品的閉環。

運聯智庫的研究認爲,快運在未來競爭的三大方向是:網絡最優,即去中轉,體現極致的直髮率;配載最優,即大車型,重輕搭配合理;分揀高效,即操作費最低。

這也預示着,當業內呼喚快運市場黃金時代已至之時,快運企業的競爭也將同步邁向高維。

(作者:曹恩惠,費心懿 編輯:林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