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連線EDG戰隊:奪冠歸來最想喫火鍋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神樂

來源/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11月7日凌晨,一句“不破不立”火遍朋友圈。中國電競戰隊EDG以3:2擊敗了韓國 DK 戰隊,奪得S11冠軍。一時間,無論對電競是否有興趣的網友都在爭相轉發、祝賀,引發了現象級的破圈效應。

隨後,官媒也紛紛發文祝賀EDG奪冠,充分顯示了更高層面對電競選手的認可,對電子競技精神的認可。

有行業人士分析,此次EDG奪冠引發全網沸騰,或將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電競產業,消除輿論對電競產業、電競選手的偏見。諸如電競俱樂部、電競教育培訓、電競酒店等行業相關領域,很可能也會因此受益。

那麼,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小戰隊也找到贊助商了?

“原先商業贊助到處去求都求不到,只要對方一聽是搞電競的,立馬拒絕!”

不過,近十天時間,朱桐(化名)所在的電競俱樂部意外地收到了不少商演、贊助、冠名等合作邀請,其中不乏有曾經拒絕過俱樂部合作要求的大品牌,頓時讓負責外聯與公關事務的朱桐倍感驚訝。

據她介紹,兩年前俱樂部依託廣州本土一家網吧品牌成立,至今日常的運營都是依賴投資方支持。畢竟,電競俱樂部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與足球、籃球等體育俱樂部有些相似,都需要通過商業贊助、冠名實現商業化。

“但相比體育競技,電競有自己的特殊性,商業贊助只會往頭部俱樂部聚集。”朱桐解釋,目前行業巨頭贊助電競俱樂部、冠名電競賽事,可以說也比較常見了。大型企業贊助的資金,已經成爲電競俱樂部主要的收入之一,但是隻有頭部的電競俱樂部能“獲此殊榮”。

通過公開信息可以看到,EDG的贊助商有英特爾(中國)、雷蛇、灣仔碼頭等;IG爲雪佛蘭、網魚網咖、美年達等;而FPX則是寶馬中國、OPPO、上好佳……在這些金主的眼裏,關注電競的大都爲年輕人,也是其主要的消費羣體。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移動電競用戶規模逐年增長,預計2021年將達到4.05億人。目前,電競直播平臺的用戶以95後青年爲主,比例高達62.5%;其次是年齡段分佈在25-30歲的用戶,比例爲25.5%;另外,主要用戶羣體的月收入集中在5千元以下,佔比超過7成。

行業巨頭通過贊助電競俱樂部、冠名賽事,目的是讓品牌充分滲透到年輕用戶羣體,從而佈局、搶佔年輕人的消費場景。

只不過,作爲區域電競俱樂部(第二第三陣營的中小電競機構),通常很難得到巨頭、行業知名品牌的商業合作機會,生存狀況普遍堪憂。

“本土俱樂部通常只能找一些中小品牌洽談合作,但以往這些客戶都很難談下來。”朱桐告訴懂懂筆記,儘管中小品牌、當地企業也都知道電競的受衆羣是年輕人,也明白未來“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道理,但是中小品牌、當地企業對於電競仍有較大偏見。

“有的企業一聽說是電競俱樂部找贊助,冠名的是電競比賽,通常都會婉拒。”在她看來,這與輿論對網遊、遊戲“人人喊打“有很大關係,企業擔心影響品牌形象。

“畢竟,電競一直不太被外界認可,贊助、冠名狀況的慘淡代表了多數企業的看法。”她強調,尤其是日化、家居領域(中年消費者多)的企業,更不敢輕易與電競俱樂部合作,“企業主會覺得,贊助居民社區裏頭的小型籃球賽,都比贊助電競安全得多。”

不過,在EDG奪冠之後,個別中小企業的看法似乎有了改觀。在與部分主動恰詢的企業溝通時,朱桐發現在諸多媒體報道了EDG奪冠、學生通宵慶祝的新聞之後,企業似乎意識到了電競在年輕用戶心目中所佔的地位,是如此之重。

在這些中小企業看來,與其花大價錢投線下廣告、做沒有兜底銷量的電商直播,不如贊助俱樂部和冠名電競賽事。最起碼,能夠在“未來消費主力羣體”的心目當中,埋入品牌的種子,突破傳播的桎梏與圈層。

“最近幾天,團隊和幾家企業正在談贊助事宜,儘管金額不算大,但也知足了。”朱桐表示,有資金支持,俱樂部就可以簽約經驗更豐富的教練,培養更多新人選手,參與到更高級別的電競比賽中,繼續擴大戰隊影響力。

可見,EDG的奪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地方品牌、中小企業對電競產業的偏見與誤會,讓企業明白電競營銷也可以成爲品牌破圈的利器,從而樂於贊助電競俱樂部和賽事,推動電競產業的發展。

奪冠之後難覓“冠軍”?

EDG 奪冠當晚,於林(化名)連夜定製了祝賀的橫幅,掛在自家電競培訓機構的外牆上。同時,他給所有電競教練發了紅包,慶祝這一電競盛事。作爲電競培訓學校的經營負責人,於林已經好久沒有如此興奮了。

“我們這個培訓學校是在電競最火的2017年成立的,是重慶一家職培機構的內部創業項目。”他回憶,當時電競培訓學校與五、六家區域電競俱樂部、三家職業技術學院都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目的是定向培養和輸送電競人才。

但最近這兩年,網遊監管方面持續收緊,加之電競培訓亂象頻發,讓輿論對電競培訓產生了不小的誤解。曾經被譽爲踏足朝陽行業的電競培訓學校,日子過得相當艱難、苦澀。報名的學員數量持續下滑,商業化合作也迅速減少。

於林透露,近半年多爲了維持經營,電競培訓學校已經有將近一半的場地分租給了新業主,大多經營自習室和咖啡廳。放眼全國,更有個別電競培訓機構開啓了“電競勸退”業務,可以說是爲了生存而去“自斷後路”。

在EDG奪冠之後,網上又開始有聲音認爲,電競培訓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可他的內心十分清楚,通過一場比賽改變輿論對電競培訓行業的偏見,實在是太難了,“大家也不想想,電競培訓的對象是什麼羣體?”

幾乎所有的體育競技類項目,都是一碗“青春飯”,尤其是電競選手的職業週期,更是短得令人髮指。

有數據顯示,EDG戰隊選手的平均年齡僅爲21.6歲,最小的選手僅 18 歲。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PDD曾透露,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巔峯基本上就是從18至23歲。

“24歲還能活躍在賽場上的電競選手,可以算是高齡選手了,很快就要退役。”於林指出,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之所以平均只有5~6年,是因爲訓練和競賽對職業選手的體力、精力以及頭腦反應能力,要求都相當高。

一場比賽動輒六、七個小時,每天訓練也往往超過十個小時。隨着選手的年齡不斷增加,體能、精力自然會跟不上。同時,大腦反應能力的衰退,大量的職業病,也讓選手職業生涯面臨巨大挑戰。因此,電競選手平均退役年齡只有24歲。

“電競選手的巔峯時期通常只有一、兩年時間,從培養到參賽要三、四年,倒推一下,電競選手最佳的入行年紀是14~18歲,但是也正是在學校學知識、拼成績的年紀。”正因如此,他認爲即便國內電競產業再度破圈,絕大部分70後、80後家長也不會讓孩子去學電競。

有電競行業人士告訴懂懂筆記,正因爲電競選手職業生涯週期相對較短,入行時機偏早,因此電競培訓算是一個要從“娃娃”抓起的職業。但在目前的輿論氛圍中,學習與職業電競相比之下家長普遍選擇前者,青少年想成爲電競選手很難有自主選擇權。

最終,專業導致職業化電競選手出現了“斷檔”現象,電競俱樂部目前缺乏新鮮的血液。根據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至2020年,電競行業人才缺口已達50萬(包含但不限於職業電競選手)。與此同時,有錢難找職業選手的話題也成爲行業老生常談。

電競館、電競酒店藉機賺大錢了

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如此短暫,那麼那些錯過了最佳入行年齡的電競愛好者如果想過癮,倒是可以去電競館、電競酒店中,暢快體驗一把組隊參賽的快樂。

或許,這也是EDG獲勝後,對電競行業的另一種利好。

11月 6日傍晚,深圳寶安一家電競館裏早已坐滿了等待觀看S11直播的顧客,而經理阿瞿則帶着同事忙着給顧客端上酒水、零食。阿瞿告訴懂懂筆記,電競館開業兩年來,這一晚堪稱生意最好、最爲熱鬧的一天。

“周邊有好多酒吧、餐廳也都開闢了專門的觀戰區域,招攬顧客欣賞比賽直播。”不過,有顧客向他坦言,儘管多數電競館的酒水不如餐廳酒吧的好,但是看電競比賽最有氛圍、最有激情的地方,仍然是線下電競館。

經過那一夜的狂歡,阿瞿也和許多前來消費的電競愛好者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甚至有顧客還辦了會員卡,表示到了週末就會約上三五好友,到館裏組隊“開黑” ,“不知道EDG奪冠後,國內的這股電競熱潮會持續多久,但我這陣子真的很高興。”

據阿瞿透露,S11決賽當晚,自家電競館的十小時營業額居然超過了40000元,幾乎是平時一週的營業額了。

無獨有偶,同樣因爲EDG奪冠掀起的熱潮而生意紅火的,還有電競酒店。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S11決賽當晚平臺上國內電競酒店的搜索熱度,環比上漲了115%。

“從快捷酒店轉做電競酒店這一年多,算是不賺也不虧,但今後應該越來越好吧。”廣州海珠區江燕路一家電競酒店的經營者Fred笑着表示,從EDG奪冠至今近十天時間,酒店幾乎晚晚滿房,目前的訂單甚至排到了12月初。

有資深電競愛好者閒聊時告訴Fred,自己之前並不看好電競酒店、電競館的業態,覺得玩家只需在家裏連麥,同樣可以實現組隊“開黑”的玩法,並不需要線下見面,“但看了全球性大賽後,很多玩家內心的激情,算徹底燃起來了,當面組隊開黑太爽了。”

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坦言,自己到電競酒店組隊“開黑”的原因,就是爲了感受一番比賽的真實氛圍。相比在家裏連麥,線下組隊更有助於隊員快速找到競技的感覺,興奮值也會大增。剛剛過去的週末,甚至有好幾位玩家在Fred的電競酒店連包兩晚,只爲通宵打團隊比賽,可謂玩得不亦樂乎。

不難發現,在EDG奪冠之後,玩家們或出於對電競的熱愛,或出於愛國熱情,的確掀起了一輪全新的電競熱潮。無論是與電競產業鏈緊緊相關的俱樂部、培訓機構,還是城市中的電競館、電競酒店等,都有了一定的變化與轉折。

至於新一輪電競熱潮引發的市場變化能持續多長時間,暫時無人能下定論。一個EDG奪冠似乎還不足以讓電競產業出現“質變”——作爲年輕、新興的競技體育項目,加速出圈的電競距離全民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如今的一些行業波瀾,仍然有待繼續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