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8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一家啤酒廠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當被問及澳大利亞是否擔憂對華“溝通無門”時稱“澳方一直非常期待能夠和中國展開高層溝通”,並且說“只要中方樂意,澳方隨時歡迎”。

此言一出,不少西方媒體在報道中渲染稱,莫里森的言論“出人意料”。其實莫里森“求溝通”的行爲沒什麼“出人意料”的。就在17日,也就是中美元首舉行視頻會晤後,澳貿易、旅遊及投資部長丹·特漢就表示正在尋求和中國進行對話。”

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澳大利亞一直充當着美國的“反華急先鋒”,澳方一些政客頻頻炒作涉華議題,人爲製造中澳關係緊張,就連澳大利亞國內的一些人士都看不下去了。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約翰·基廷本月10日就對澳政府提出批評,認爲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已“迷失方向”。

這個時候澳方突然拋出橄欖枝,意味着什麼?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表示,莫里森此次在中美領導視頻會晤後發表“願意對話”的言論,實在是跟隨美國腳步的“無奈之舉”。在陳弘看來,澳方之所以在“反華”的道路上“奮勇向前”,因爲他們一直在尋求與美國步調一致。但反觀美方眼中卻根本沒有澳大利亞這麼一個“舞伴”,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日程表改變節奏、改變“舞步”甚至於改變方向。每次遇到美方政策的“急轉彎”,留給澳方的只有尷尬和需要承擔的巨大代價。

正如羅馬G20峯會期間,拜登向馬克龍承認建立“AUKUS”的做法很笨拙時,彼此給對方一個“臺階”,因爲核潛艇訂單問題造成的嫌隙至少在臺面上得到了彌合,留下莫里森獨自在“尷尬”中進退兩難。

而中美元首會晤,顯然讓澳大利亞又一次感受到了“跟不上趟”的危機。只是,“目前中澳關係被澳方破壞到了建交以來的最低點,顯然並不存在對話的條件。”陳弘表示。

更重要的是,“求溝通”要看態度,更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而澳方的做法又顯得有口無實,甚至南轅北轍。同樣是在17日,莫里森宣佈將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疫苗、關鍵礦物和5G、6G通信技術等九大領域列入“關鍵技術清單”,並表示,澳大利亞將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反對那些“以不同方式看待技術”的政府。

對此,當地媒體《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發文稱,莫里森發表這番講話的地點和用詞,都明顯針對中國,但其內容和時機“尷尬地提醒了澳大利亞在中國外交深度凍結中獨特的孤立地位”。

尷尬的外交關係已然形成,此時想着重啓對話,但又無任何誠意和行動,陳弘表示,這樣的對話“毫無意義”。在他看來,澳方剛剛錯失了一次絕好的重啓對話的良機,那就是澳方可以如往年那樣由貿易部長率團來參加上海進博會,從經貿問題開始爲兩國關係的全面回暖逐步加熱。可澳政府今年卻放棄了這一機會。陳弘認爲,如果莫里森願意明年到北京參加冬奧會的話,或許還能開啓又一個對話窗口。不過,機會擺在那,抓不抓是澳方的選擇問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