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元宇宙”徹底火了!A股怎麼投?廣發、嘉實、博時、國泰、中信保誠、諾德、萬家、永贏8家基金最新研判

中國基金報

“元宇宙”可謂是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熱的詞彙,在資本市場也湧現出不少熱門牛股,A股市場中游戲、VR等相關概念股漲勢如虹。

究竟“元宇宙”是什麼?目前是主題炒作還是具備長期投資機遇?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佈局?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專訪了八位專研這一領域的投研人士,分別爲:

廣發全球精選股票(QDII)基金經理李耀柱、

嘉實港股互聯網基金經理王鑫晨、

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研究員周之易、

國泰遊戲ETF基金經理徐成城、

中信保誠基金經理劉銳、

諾德基金經理謝屹、

萬家基金研究員丁玉傑、

永贏基金策略分析師戴清、

這些研究人士表示,目前事件端持續催化等因素導致“元宇宙”在A股表現較好,各種事件持續爲板塊加溫,而目前這一領域或處於“主題投資”階段,但中長期具有較高前景,元宇宙符合未來技術進步的大趨勢,是一個值得佈局的大機遇,其中芯片產業鏈、雲計算、VR/AR、遊戲等相關板塊被看好,不過,普通投資者“追新”要注意風險,不能盲目。

多因素引發近期“元宇宙”在A股綻放

中國基金報記者:“元宇宙”成爲2021年全球最熱詞彙,近期相關概念股在A股市場也有較好表現,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是一個“炒作”還是一大機遇?

李耀柱:我們的關注點始終是科技和成長,只要保持對科技動態的持續關注就不會忽略元宇宙這個大的時代浪潮。我理解,元宇宙是和自動駕駛一樣,符合未來的技術進步。

我們認爲要實現元宇宙,不是簡單的說做一個VR設備或者說開發一款遊戲,像“頭號玩家”那樣戴一個頭盔就是進入了元宇宙。元宇宙的遠期願景是萬物互聯和虛實結合,需要集結目前所有的科技力量,物聯網、芯片、通信技術、視頻技術以及數字貨幣等等,纔有可能在未來創作出一個不亞於現實世界的第二世界,或者和現實世界融爲一體的新的世界,本質上是爲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激發人類的創新潛力,不是某一款遊戲讓人們沉浸或者“沉淪”,是科技改變生活以及科技向善的結合。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認爲元宇宙或許是一個重要的產業機遇。

但是當前能夠在這個領域有實質性進展的公司屈指可數,我們知道,一個相對新型的事物的出現,可能會使得整個大的板塊或者概念火爆,從而使得相關的公司股價都獲得一個短期的爆發,但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的火熱本身是任何新型行業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的現象,但是要注意區分什麼是噪音,要注意認識到什麼纔是真正有利於行業整體的進步。就我個人的理解來看,我們或許可以暫時保持冷靜,同時也能以相對開放和樂觀的心態看待元宇宙。

王鑫晨:確實今年元宇宙概念非常火,簡單來說,元宇宙就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且交匯的虛擬世界,人們可以通過VR等設備隨時隨地進入一個虛擬世界,披上自己的數字皮囊。往小了說,很多大型線上多人角色扮演遊戲就可以稱得上是元宇宙。往大了說,元宇宙的發展確實能讓現實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爲什麼今年元宇宙是一個引爆之年呢?一方面是美國元宇宙第一股某公司今年上市帶火了元宇宙概念,各科技業龍頭企業紛紛開始了相關佈局;二是美國社交龍頭髮布的某一產品佔據了整個VR設備銷量的市場份額第一,預測明年至少也是一個非常高速的成長。科技類資產的投資邏輯可以形容爲硬三年、軟三年,商業模式又三年,我們目前還處於硬三年階段,如果投資軟三年的公司還處於前瞻性研判與佈局階段。

徐成城:元宇宙的概念最近爆火,但它需要AI技術、區塊鏈技術、分佈式系統技術、交互式技術如AR、VR,萬物互聯的物聯網設備,5G技術,遊戲內容等技術支持。目前很多技術仍然是不成熟的,有觀點認爲近20年不可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遊戲。元宇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但是短期而言,它應該還是會處於一個炒作的階段。如果它某些領域,比如技術領域中有一些技術突破,能夠使得它具備很強的商業價值,在技術產生突破的時候,市場上會更加重視元宇宙的概念的現實完成度的情況,所以它的完成度不斷提升,它的商業價值應該也會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內充分體現。

劉銳:我們認爲“元宇宙”並不是一個炒作,它確實是一個產業機遇,實際上我們也都可以看到如Facebook、英偉達、騰訊、網易等頭部科技公司都正在把“元宇宙”作爲未來接力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發展願景。

謝屹:我覺得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這一現象。首先,對於以Meta(即Facebook)爲主力推手的互聯網巨頭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增長的放緩,流量逐步接近天花板,應用與變現的渠道基本也已經開發殆盡。

所以企業作爲追逐商業利益的實體,自然會喜歡創造出新的流量入口,即從手機端到沉浸式的元宇宙入口,並且在其中構建出新的應用(比如新遊戲、社交、媒體等)以及最終達到新的變現和利潤增長的目的。這的確是基於現有技術的應用層面的一大創新。其次,對於投資者來說,目前的股票市場反應相對而言是非常提前的,事實上基礎硬件從底層到終端環節目前還處在爆發的前夕,也還存在着諸多的不確定性。所以目前來看,建議暫時保持觀望。

周之易:元宇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涵蓋了比較多大家比較熟悉的領域,例如遊戲、VR、AR的技術或者是硬件,比如AI等等,都屬於元宇宙框架下的一部分。

元宇宙是什麼呢?如果大家看過一部電影《頭號玩家》的話,那裏面有一個叫綠洲的世界,大家可以進入到虛擬世界裏做很多事情,可以簡單理解爲我們現在講的元宇宙約等於虛擬世界。

在這個虛擬世界裏不只是玩遊戲,也有更多的行爲,裏面有生活,可以購物,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我們如何去構建出這麼一個世界,如何讓這個世界被更多的人喜歡,能在裏面獲得樂趣,甚至在裏面找一份工作等等,這是一個相對比較長期的事情,這是這個概念涵蓋的東西。

元宇宙這個概念如何火熱起來?其實也跟之前美國市場的關係比較大,之前在美國市場有一個元宇宙相關的公司上市,當時提出了元宇宙的概念,受到了很多投資機構的認可。這件事情應該是在今年年初、去年年底的時候,到現在A股市場大家也發現了這個概念,並且有一些公司跟他有一些關聯,大家就把這個概念提了出來,是這麼一個過程。

丁玉傑:近期元宇宙板塊在A股表現搶眼,主要是事件端的持續催化導致,從Facebook公測名爲HorizonWorkrooms的VR協作工具開始。8 月 10 日, NVIDIA 宣佈推出 Omniverse——全球首個爲元宇宙建立的基礎模擬平臺。在 SIGGRAPH 2021 線上會議上,英偉達演示了 Omniverse 平臺的虛擬化能力及建模應用。最近字節跳動也宣佈收購VR公司Pico,打響了進軍元宇宙的第一槍,再到近期Facebook直接改名Meta,各種事件持續爲板塊加溫。

我們認爲目前元宇宙只是一個雛形,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沒有人說的清楚,短期以炒作爲主。但是長期看會持續出現一些投資機會,我們需要積極關注產業變化。

戴清:今年我們看到元宇宙相關話題快速破圈、關注度非常高,也能看到市場上分歧與共識並存。我們認爲元宇宙是科技產業對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展望,是未來數字化在人類社會深度發展的願景,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

但也要看到,我們距離想象中的元宇宙在各方面都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只是網絡遊戲從PC端、手機端往VR端進行遷移,內容上並非新的概念,只是出現了新的硬件,在體驗上有新的變化。未來,需要從各方面腳踏實地去創新和探索,去尋找那些能夠在未來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中長期有較大市場機遇

目前最重要應用場景是社交和遊戲

中國基金報記者:能否談談您對“元宇宙”投資機遇的看法?中長期看是一個較大的市場機遇麼?是否還需要一些催化劑?

李耀柱:中長期來看,我個人判斷元宇宙也許會帶來大的市場機遇。因爲元宇宙除去這個名字本身,背後對應的是科技進步,只是通過元宇宙這個說法重構了整體的敘事邏輯和理解框架,比如雲計算公司、芯片公司、AI公司、引擎公司甚至遊戲公司,本身還是在不斷增長的,只是說需要選一些從長期趨勢上,更有望爲元宇宙的發展進程助力的公司,這樣除了獲得公司發展帶來的投資回報,相應的在估值中樞方面也會有溢價。

至於催化劑,這個對於短期的投資比較有影響,在當前這個階段短期的催化比方說越來越多的頭部公司有一些重磅的VR設備發佈,或者虛擬演唱會,交互屬性更強的遊戲在線人數有較好增長或者一些相關的產業政策等出臺等都屬於短期的利好因素。

王鑫晨:我相信元宇宙的熱潮背後,更多是一種人們對於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體驗的共同嚮往。目前元宇宙最主要的應用場景是社交和遊戲。未來遊戲行業,一是版號確定放鬆,各家會有新遊戲推出,第二,海外的發展,目前中國手遊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業績成爲上行的催化劑,未來一段時間遊戲行業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賽道。

徐成城:作爲頭部互聯網平臺公認的下一代互聯網,元宇宙中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聯度或遠高於目前的互聯網,加上元宇宙基於其沉浸感,數據傳輸量級亦或遠高於當前的互聯網,而互聯互通有利於降低信息和數據的傳輸成本,因此元宇宙對於互聯互通的需求更爲迫切,或成爲加快互聯網平臺互聯互通的催化劑,互聯互通下當前頭部平臺的競爭力或進一步提升。

劉銳:從投資的角度而言,目前的“元宇宙”是科技巨頭對遠期互聯網發展的願景,而對應到近期,尤其是近幾年,整體還處於一個偏主題的階段,具體而言科技巨頭們會做相關的技術儲備與新技術嘗試,但是短期內應該並不會很明顯的體現在實際公司業績增長上。

中長期來看,我們認爲“元宇宙”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市場機遇,當然其中還需要很多產業在技術層面的突破。從產業和技術發展的角度,我認爲“元宇宙”有三個方面需要突破,其中最核心且有差異化的技術是腦機接口的技術突破,即實現機器對人腦更爲直接的互動;第二方面,需要更好的硬件條件,比如VR沉浸式體驗等;第三方面是需要更強的算力,未來“元宇宙”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會比現在高很多數量級。

謝屹:中長期,我們認爲需要走一步看一步。以人工智能這一技術爲例,歷史上也曾幾經波折,上世紀計算機誕生後不久就有人提出過人工智能,但是硬件層面基本沒法實現。中間沉寂過多次,直到近幾年又隨着計算機算力的提升,和應用層面的一些突破的跡象,開始有了熱度的提升。但是,坦白說目前的人工智能是否是其成熟形態,主流的算法學習模式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認爲還是存在疑點的,離真正的人工智能的距離還很遠。

而“元宇宙”在技術上可能比人工智能要簡單一些,但是其發展過程也一定是曲折的。“元宇宙”的瓶頸可能是終端產品的用戶體驗,以及其能夠承載的功能。就像在蘋果手機出現之前,很少有人會去購買兩個手機,因爲手機的功能就是打電話,按鍵也不怎麼舒服,屏幕還小,不太可能去閱讀或做其他事情。現在相當比例的人有兩部智能手機,家裏還有Pad、Surface等等。所以關鍵還是要看終端產品是否足夠好,能否吸引到流量。

丁玉傑:元宇宙的投資機會是比較多的,歸納元宇宙產業鏈,將其分爲:1)入口【人機交互層】;2、雲及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層+去中心化層】;3、 2B設計技術公司【空間計算層】;4、 GaaS【創作者經濟層】;5、 Verse 平臺【體驗層】。不同的產業鏈端會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滋生出自己的投資機會。

催化劑上面我們認爲硬件的銷量,新產品性能的較大革新都會是比較強的催化劑,但短期難以驗證。同時,產品端如果出現爆款應用也會是板塊的催化,我們需要邊走邊看。

戴清:現在距離終極元宇宙還有較長的發展路徑,也有較多不確定性,但我們認爲元宇宙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中長期帶來極大的市場機遇。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各行各業非常多的創新和突破,這也將帶來機會,需要投資人去尋找和發掘具有相對確定性的機會。

從催化劑的角度來看,現在我們處在對概念本身進行摸索的早期階段,預計在下一代消費級終端交互設備開始放量增長後,我們才能看到整個“元宇宙”產業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未來一兩年,我們核心關注VR加速滲透的時點,包括軟硬件兩個維度:一個是設備體驗上的改善,比如現象級VR/AR硬件設備(Oculus Quest系列新作、蘋果MR/AR產品等)問世;一個是出現爆款應用,比如爆款VR遊戲出現,將進一步帶動硬件滲透率提升。近期,科技巨頭加速佈局,VR上量的時間點可能提前。

芯片產業鏈、雲計算、VR/AR、遊戲等被看好

中國基金報記者:從“元宇宙”涉及的概念板塊來看,哪些相關概念子板塊被您看好?爲什麼?

李耀柱:我們最看好的是芯片產業鏈,因爲元宇宙的本質就是類現實生活的高度數字化,這對於算法算力的需求是指數級增長,而根據摩爾定律,芯片的性能在逐漸提高,當前芯片製程降低到10nm以下,製程提高變得越來越困難,而我們的芯片架構還是基於馮諾依曼架構,存儲和計算是分離的,各個單元之間存在通信延遲以及存儲帶寬的限制,我們需要從底層架構上突破傳統馮諾依曼框架才能從根本上提升算力,才能更好滿足元宇宙對於數字運算的需求。

其次是雲計算行業,包括公用雲和一些有助於數字化的saas軟件行業。實現元宇宙的過程本質上也是各行各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的過程,一些遊戲引擎或者工業軟件,就是這個數字化提升的工具。

第三,還有硬件設備行業,以目前主流的VR設備爲例,在疲勞感以及眩暈處理方面還是達不到能夠真的虛實融合的地步。那麼在這個方向逐漸進化的公司以及整個產業鏈上的相關參與方或許能有一些結構化的機會,就像是智能汽車發展過程中電動車相關的電池產業鏈出現投資機會一樣。

除了以上三個大的方向,還有非常多的細分方向上有競爭優勢的公司也許未來會有機會,包括5G、VR/AR、算力/芯片、區塊鏈、雲計算、AI、遊戲/藝術場景端、工作/生活場景端等領域。

王鑫晨:元宇宙概念的包羅萬象和體系的複雜多樣決定了它能容納很多產業,並且激發新的潛力。首先,VR/AR等硬件設備體驗是關鍵,優秀的硬件體驗會吸引更多內容創造者開發內容。VR設備現在正在替代主機成爲遊戲的最佳選擇。2020 年全球包括很多知名品牌在內的遊戲主機的量超過4700萬臺,而某虛擬現實產品在今年預期就能出貨900萬臺,可見未來發展空間較好。

對於創業公司或者一般開發者而言,利用還未起飛的元宇宙生態搶先製作元宇宙的相關內容,會喫到第一波開發者紅利。

未來,相信元宇宙能實現的內容也會從遊戲,再外擴至各種類型,虛擬會議、VR電影、VR劇本殺等。

徐成城:從元宇宙的落地可行性看,開放世界遊戲或成爲最早商業化的領域,近期A股遊戲板塊在元宇宙的催化下估值明顯回升,判斷元宇宙領域下一階段投資機會或更集中在具備開放世界遊戲研發運營能力、季度業績持續回暖且估值仍然較低的頭部遊戲公司,長期來看頭部互聯網平臺擁有更大機會勝出。隨着元宇宙的發展,遊戲板塊有望迎來整體景氣度的提升。

劉銳:關於“元宇宙”相關概念板塊,我認爲需要分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場景,根據目前科技巨頭的探索方向來說,社交和遊戲應該會最先落地,所以確實需要關注社交方式的更新與生態更好的遊戲產品的推出。第二個維度是技術突破,也可分爲核心技術的突破、算力的提升以及硬件的探索,比如腦機接口、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雲計算等。

謝屹:我們覺得目前基礎硬件和軟件可能是值得關注的環節,因爲只有基礎設施齊備了,性能做的足夠好了,應用才跑得起來,用戶體驗纔會提升,纔會形成一個滲透率上升的過程。這裏包括了區塊鏈技術,因爲按照設想,元宇宙底層技術是去中心化的。此外,交互技術、AR/VR等3D顯示技術也是必須的。再有就是能夠提升算力的處理器、網絡以及物聯網技術等等,這些都會逐步的受益。應用層面的話,目前來看比較成熟的應用就是遊戲,基本可以從傳統互聯網移植到元宇宙。其他的社交、媒體等應用可能也會跟上。

周之易:我覺得“元宇宙”還處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不管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當前對於“元宇宙”這個主題或者是概念的投資,還是處於概念剛興起的階段,距離最後達到一個成熟的、成功的商業化產品還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丁玉傑:目前市場的熱點主要集中在設備和內容,首先,5G 和雲計算等底層技術的進步和普及,是未來突破遊戲可進入性限制的關鍵。從硬件端看,國內產業鏈在逐漸成熟,例如VR代工環節,例如VR AR上的光學零部件、結構件等公司在逐漸看到有一些二訂單的落地。元宇宙是大規模的參與式媒介,交互用戶數量將達到億級。從內容產品形態上看,遊戲是元宇宙的雛形。遊戲作爲人們基於現實的模擬、延伸、 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構建的虛擬世界,其產品形態與元宇宙相似。但是目前的遊戲與元宇宙成熟形態存在較大差距,相應底層技術仍需提升。

戴清:從技術底層來看,算力、雲和高速無線通信等這些相關產業是繞不開的,會有持續的發展和機會;從終端設備來看,VR/AR、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我們看到的重點行業方向,以及會帶來電子產業鏈上的持續受益;從應用端來看,看好3D圖形引擎行業未來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和發展,用戶側的遊戲和社交會是元宇宙概念在早期落地的主要產品形態。

“追新”需要謹慎

目前仍處於主題投資時間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如何看待參與“元宇宙”投資背後的風險?若借道基金佈局有哪些思路?

李耀柱:目前階段,參與“元宇宙”投資還是會存在一些風險,而這些風險,本質上還是源於我們對元宇宙的認知還存在一些誤區,概括起來有三大類:第一類誤區就是認爲元宇宙是純粹的概念,的確是有公司在純粹炒概念,但是確實也有公司在真正做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就像自動駕駛,我們不能因爲現階段沒有哪個公司做到了真正的無人駕駛,就說自動駕駛是純粹的概念。

第二類誤區就是認爲元宇宙就是VR,VR只是一個可能的載體,就算實現元宇宙需要VR設備,那實際上VR和芯片一樣,都是實現元宇宙的要素或者說工具,並不能簡單等同於元宇宙本身。第三類誤區就是認爲元宇宙是遊戲,遊戲只是一種相對比較豐富的內容形式,和VR設備類似,這種認識也許過於簡化了。

因此,考慮到元宇宙背後涉及的技術領域和細分方向比較多,而最有代表意義的公司分散在全球各個國家,那麼投資元宇宙的基金最好是投資範圍能夠涵蓋全球主流的股票市場,然後在行業分佈上也最好能分散在5G、VR/AR、算力/芯片、區塊鏈、雲計算、AI、遊戲/藝術場景端、工作/生活場景端等領域,最後在投資標的上要注意區分噪音,要聚焦在不是爲了炒概念而是有真正產品和服務進步的公司上面。

總而言之,就是市場主體要放眼全球,行業要分散,個股要聚焦。

從行業或者風格上來看,我們一直以來比較專注於科技和成長,這是我們公司相對的比較優勢,同時在全球投資和海外投資方面也有比較好的基礎,我們也在審慎判斷、小心求證,努力把握未來發展方向上的投資機會。

王鑫晨:首先元宇宙這個概念得到了衆多美國巨頭企業的支持,這也是爲什麼今年熱度那麼強,。但是大家千萬不要一步暢想到最終極的“頭號玩家”裏的這種場景,這個確實離我們非常遠。對於元宇宙的投資還是要遵循產業發展的規律,尤其是科技投資本身的底層規律。現在談元宇宙投資還相對比較早,若將來借道基金佈局可以從硬件支持設備端、用戶和場景端着手。

徐成城:風險主要在於目前元宇宙相關技術仍不算成熟,尚未從故事走向落地。投資者可以考慮通過參與遊戲等相關主題基金來參與元宇宙概念中的細分板塊。

劉銳:關於“元宇宙”的投資風險,主要涉及短期階段,因爲從近幾年的角度而言,這個板塊仍處於偏主題投資的階段,很難對業績有直接貢獻,因此需要關注階段性業績不達預期所帶來的投資風險。

借道基金佈局肯定是比較好的一種方式,因爲“元宇宙”技術的推進主要需要依靠科技領域頭部公司,所以用基金的方式參與,讓更專業的基金經理去跟蹤和研究這些科技龍頭公司,緊密跟上技術變革,同時也能在相應過程中控制一些風險。

謝屹:投資方面,我們覺得還是電子以及計算機行業相關的,爲元宇宙提供基礎設施、終端產品以及解決方案的公司會受益。目前這些個股在行業的佔比還較小,業務也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風險的話,可能主要在於各國政府的監管力度。事實上,區塊鏈技術本身就存在這個問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更是長期處在灰色地帶。現在如果要在現實世界之外構建一個平行的虛擬世界,同時在裏面還有交易與經濟,並且還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一個政府能夠主導,那這樣的世界或者宇宙對參與的人是好是壞、是否真的能實現公平、以及資本是否會取代現實社會的各國政府成爲虛擬世界的“權威”,這些都是監管需要面臨的問題。

周之易:要注意投資風險,做相對比較認真仔細的研究。比如遊戲行業,是一個較新的行業,裏面的內容、概念等等的東西也非常多,需要謹慎下注,而不是一窩蜂的衝進去,這不是我們提倡的行爲。

對於投資來說,我相信要做長期有價值的事。不管我們作爲研究員,還是大家作爲投資者,市場每天會有非常多的變動,比如“元宇宙”這個板塊,漲跌都比較常見,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穩定的心態。

另外,需要關注研究的行業裏,長期的價值究竟會怎麼走,而不是最近一個月或者是最近三個月短期的變化。這種長期趨勢是最重要的,也是有最大收益的。

丁玉傑:首先熱點板塊的輪動很考驗基金經理的快速學習能力和之前對於多個行業的知識積累程度。

其次,熱點板塊需要去僞存真,需要對於行業常識有深刻的理解,對於長期趨勢明確、產業鏈逐漸成熟、逐漸開始有業績支撐的熱點行業我們更加有信心;對於長期趨勢不明朗,產業鏈尚處於發展早期,業績愮很長時間落地的板塊我們會相對謹慎。

戴清:首先,相關概念的關注很高,市場情緒在最近被激發,需要注意概念股是否已經過度透支未來增長的預期。同時,隨着概念的逐漸火熱,未來可能將面對各國監管和政策的落地。

另外,元宇宙產品早期的商業化效果具有較強不確定性,發展路徑上的衆多技術的創新、落地也有不及預期的風險。目前行業還處於0到1的質變過程,中間會出現許多波動,整體上還處在主題投資的時點。

在基金佈局方面,一方面,推薦關注能夠在科技行業深度挖掘機會的基金,元宇宙的落地必然伴隨科技行業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如果想密切跟隨元宇宙概念在當前二級市場的發展情況,也可以關注元宇宙相關的指數基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