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信部:目前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

今天(11月2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有關情況。

針對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相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先介紹,“專精特新”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型特徵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以創新贏市場,是中小企業羣體中的優秀代表。

徐曉蘭還表示,培育中小企業方面有“四個梯度”。第一個梯度是量大面廣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第二個梯度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第三個梯度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四個梯度是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目前,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企業11.7萬家。以“小巨人”企業爲例,這些近5000家企業有以下特徵。

一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具有“5678”的特徵。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來看,超五成研發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超六成屬於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細分市場首位,湧現出一批“補短板”“填空白”的企業,已成爲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

二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呈現齊頭併發之勢。“小巨人”企業今年首次實現了全國覆蓋。其中,東部地區企業數量超過半數,達到2626家,佔比爲55.15%;中部地區1084家,佔比22.76%,西部地區771家,佔比爲16.19%,東北地區281家,佔比爲5.9%,與全國製造業企業區域分佈規律基本保持一致。

三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備受資本市場青睞。已上市“小巨人”企業300餘家,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速和淨利潤平均增速超過25%,是全部上市公司均值的兩倍左右,可以看到“小巨人”企業發展的質量。徐曉蘭說,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81家首批上市企業中,有16家爲“小巨人”企業。

四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能力強勁。“小巨人”企業的研發人員佔比基本達到25%,平均研發強度超過了7%。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強度爲1.41%。據全國工商聯數據,全國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2020年研發投入強度爲2.57%。從這幾個數字可想而知,“小巨人”企業的研發強度是非常高的。“小巨人”企業平均專利數超過50項,共設立國家級研發中心312家,院士工作站500餘個,省級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研究院近5000個,已經成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今年11月,14家“小巨人”企業參與申報的13個項目獲得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可以說“小巨人”企業支撐了創新的大格局。

五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韌性足。今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呈現逆勢增長勢頭。據工信部對1000餘家“小巨人”企業跟蹤顯示,2021年1—9月,“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31.6%、67.9%,比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增速、利潤總額增速分別高8.8個和35.4個百分點,“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爲14.2%,比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高8.2個百分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明年,將把落實《實事清單》作爲重點,繼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進一步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強化服務和支持,引導推動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總檯央視記者 都昕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