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深圳地區“跨境理財通”業務首月成績單出爐。深圳人行今日發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深圳地區20家試點銀行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業務相關賬戶5079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1.04億元人民幣。南北兩個方向交易均較爲活躍,但南北向投資者對投資產品的偏好略有差異,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存款,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理財產品。

深圳人行表示,下一步,將會同試點銀行加大市場調研,主動收集市場主體業務訴求,加強與港澳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究解決有關堵點痛點問題,進一步提高業務辦理便利性,推動“跨境理財通”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有銀行業內人士預計,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金融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力在不斷增加,“北向通”的吸引力也會不斷增加。而隨着境內居民財富的不斷增長,內地投資者的全球資產配置需求也在穩步增長,“南向通”的參與度也會逐步提高。

北向通劃款金額略高於南向通

根據深圳人行數據顯示,南北兩個方向交易均較爲活躍。港澳地區共2105人蔘與北向通,資金跨境匯劃金額5452.4萬元,投資產品交易額3959.1萬元;內地共2974人蔘與南向通,資金跨境匯劃金額4945.6萬元,投資產品交易額1459.3萬元。

“從目前匯款的情況上看,‘北向通’略微高於‘南向通’。”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大灣區業務發展部總裁李小玲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可能是由於人民幣資產無風險的收益率更具有吸引力。

不過,多家銀行人士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受疫情因素影響當前銀行的“北向通”並未完全開閘,建議“北向通”可以通過線上見證或者遠程視頻辦理方式完成。

交通銀行深圳分行個金部副總經理高靜表示,目前該行落地的主要是“南向通”業務。而“北向通”客戶由於疫情暫未通關的影響,儲備客戶的跨境業務將在通關後逐步落地。

“從目前銷售數據和市場摸排的情況來看,北向的整體交易量以及開戶數略大於南向,另有較多的潛在北向投資者也表示看好內地市場。”高靜預計,相信在通關後,將會迎來新一輪的開戶高峯。而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金融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力在不斷增加,“北向通”的吸引力也會不斷增加。而隨着境內居民財富的不斷增長,內地投資者的全球資產配置需求也在穩步增長,“南向通”的參與度也會逐步提高。

此外,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沈羣表示,跨境理財通的推出將極大地豐富有跨境需求的客戶投資選擇,考慮到客戶日益增長的跨境投資需求,未來無論是北向通或南向通業務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南北投資偏好略有差異

深圳人行發佈的數據顯示,“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存款,“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理財產品。“北向通”項下,港澳個人投資者購買境內投資產品3959.1萬元,包含理財產品2791.8萬元、基金產品1167.2萬元,佔比分別爲70.5%和29.5%;“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共購買港澳投資產品1459.3萬元,包含存款1395.8萬元、投資基金63.5萬元,佔比分別爲95.6%和4.4%。

高靜認爲,從首月的銷售數據來看,境外端的基金及境內端固收類產品比較受歡迎。一直以來,境內端的基金產品投資標的同質化較嚴重,而境外發行的投資範圍更廣泛,有利於滿足境內客戶的多元化投資需求;而港澳市場缺乏穩定可靠的人民幣固收類產品,對人民幣穩健類理財需求的持續增長。

“‘北向通’的客戶的投資風格更加偏向穩健,因此固收類的債券基金、保本理財更具有吸引力。而 ‘南向通’的客戶則更多希望投資一些風險較高的權益類理財產品,以增強配置的多元化。”李小玲建議,根據南北向不同投資者的偏好,可適度放開投資品類,如對“北向通”客戶可適度開放境內存款或保本的結構性理財產品;而對“南向通”客戶來說,則可適度提高產品的風險等級,給境內投資者更多的產品選擇空間。

沈羣表示,隨着“跨境理財通”的平穩開展,能逐步拓寬“北向通”及“南向通”的產品範圍;同時,也希望未來可適度放寬港澳居民在內地投資限制及投資額度限制,逐步提升雙向投資規模。

不過,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杜兵表示,總體而言,由於“跨境理財通”在業務試點初期僅限兩地監管部門認定的產品形態簡單的中低風險投資品種,南北向產品線的佈局預計均以相對穩健的中低風險品種爲主,覆蓋不同產品線與產品形態,實現業務的平穩起步。但預計未來隨着業務的不斷推進,投資範圍可能會逐步擴展。

此外,高靜還表示,隨着業務不斷開展,客戶呈現的需求也出現多元化的趨勢,目前跨境理財通產品主要爲風險等級較低相對簡單的產品,不一定能滿足所有投資者的需求,這對銀行研判市場、豐富產品貨架、爲投資者提供合適的投資產品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吳昕君亦表示,“跨境理財通”有利於大灣區居民更加靈活地配置家庭資產。而隨着跨境居民流動、業務合作加深,銀行無論是在產品研發、業務系統、風險控制、服務水平和投資者權益保護上都將面臨着更高的要求,將進一步推動銀行業創新轉型的步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