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零總額八年翻倍,消費貢獻率“八連冠”︱“數”論中國經濟變革

作者:繆琦

過去8年裏,伴隨最終消費貢獻率穩步增加的,還有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與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消費作爲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近日在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消費新趨勢”分論壇上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的20.6萬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39.2萬億元,8年時間翻了近一倍。中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消費克服疫情影響實現恢復性增長,前三季度社零總額同比增長16.4%,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8%,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八連冠”如何煉成的?

消費貢獻率過半,成爲主要拉動力並不新鮮。第一財經梳理統計局和商務部的歷年數據發現,消費已連續8年成爲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2012年10月下旬,時任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2012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超過投資(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0.5%。這也是從2001年以來,最終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投資的情況。

這意味着,對比2012年前三季度和2020年前三季度的數據,8年裏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增長了14.3個百分點。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此前告訴第一財經,在當前經濟的發展中,拉動消費、穩住消費是相當重要的,一定要加大力度把消費作爲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以及帶動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

過去8年裏,伴隨最終消費貢獻率穩步增加的,還有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與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

王受文在上述論壇上提出,中國的市場上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綠色、健康、可持續消費不斷擴大,服務消費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每百戶汽車擁有量從2012年的21.5輛上升到2020年的44.9輛。今年前9個月,中國的恩格爾係數爲29.8%,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7個百分點;服務消費佔居民消費支出比重達52.3%,提升2.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網絡零售、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網上零售額由2012年的1.3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8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30%。首店經濟、首發經濟持續升溫,上海2020年新設國內外品牌首店900餘家,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過90%。另外,進口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從2012年的1195億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2268億美元,增長近一倍。

接下來的增長點何在?

受全球疫情衝擊,消費持續復甦,但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元氣。那麼,接下來新的增長動力何在?提振消費又該在哪些領域發力?

魏建國認爲,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其中,蓬勃發展的電商經濟在挖掘消費潛力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正在摸索的社區電商,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碎片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而且還可以帶動農村市場消費升級。

與此同時,提振消費還要打通影響“雙循環”的堵點。魏建國舉例說,中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雖然已經降低到了13%左右,但仍然偏高,進一步降低現代物流的成本,也才能緩解消費者的壓力,從而促進消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室主任郭麗巖也提到了應重點發力的三方面。其中一項即,在關注食物與服務的同時,也要關心消費背後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加大力度推廣普及信息消費的基礎設施。

王受文表示,接下來要做的,是提升傳統消費能級,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暢通國內國際循環。其中包括,要紮實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今年7月19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宣佈,經國務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在魏建國看來,中國當前的思路是通過提供高質量的供給來拉動並創造國內新的需求,以帶動整個消費的轉型升級,從而對中國的消費復甦產生強勁的刺激作用。因此,5座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是“恰逢其時”。

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長王思政此前告訴第一財經,從全球最大的勞動力市場到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國誕生了全世界最大的新消費羣體,超過4億的新消費羣體,比美國的總人口還多。到2030年,中國進口規模將超過22萬億美元,這對全世界都是非常大的吸引力,也是中國市場消費潛力所在。

根據麥肯錫11月11日發佈的最新研究《未來十年塑造中國消費增長的五大趨勢》,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或將會成爲全球最大的消費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對於消費增長的貢獻亦或繼續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全球約有四分之一的消費增長或將來自中國。消費增長之外,中國的消費市場在人口結構、社會變化以及科技進步的驅動下,正逐漸呈現出複雜化、多元化的趨勢。

這些趨勢包括:中國新興消費階層是全球衆多消費品的增長引擎;城市消費者集中於一線城市,但非一線城市可能是未來的動力之源;中國的數字化消費者正在創造海量數據池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