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截至今年9月底建設5G基站4.7萬個 基本實現五環內連續覆蓋 

11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繼續召開,會議聽取《關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情況的報告》,《報告》提到,自2020年6月《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印發實施一年多來,《行動方案》主要任務進展超過時間進度的超過九成。此外,智能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健康寶”上線以來個人掃碼登記累計32.83億次,爲通行提供服務5億餘次。

截至今年9月底建設5G基站4.7萬個 基本實現五環內和副中心連續覆蓋

新基建成爲本市穩增長促投資的重要拉動力,《報告》提到,今年1-9月新基建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0.8億元,同比增長31.4%,佔全市投資比重9.2%,拉動全市投資增長2.4個百分點。

構建高速泛在互聯的新型網絡設施方面,《報告》提到,5G網實施5G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和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截至今年9月底建設基站4.7萬個,萬人基站數全國第一,基本實現五環內和副中心連續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精準覆蓋。5G終端用戶佔移動用戶32.4%。5G產業創新領先,射頻器件、測試儀表領域領軍企業加快培育,5G+高清直播、智慧物流、自動駕駛等8個領域蓬勃開展。

車聯網管理政策創新、道路開放里程、產業生態建設全國領先。建成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1.0階段,率先實踐“車路協同”技術路線,開放測試道路278條1028公里,安全測試里程突破313萬公里。

主動佈局新型產業基礎設施方面,《報告》介紹,本市加緊建設重大科學設施。舉全市之力籌建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北京在用、在建、擬建的大科學裝置19個。懷柔科學城高度密集、先進高端的設施平臺集羣正在形成,5個大科學裝置和13個交叉研究平臺建設推進順利。

本市完善創新平臺生態。成功創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3家、企業技術中心97家、工程實驗室82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1家。設立量子、人工智能等一批前沿領域新型研發機構,持續探索新體制新機制,形成一批引領原始創新的戰略科技力量。

市級90.17%、區級81.8%的事項實現“一網通辦”

推動數字技術在智慧城市和民生領域推廣方面,《報告》介紹,本市加快推動行業智慧化應用。數字政務“一網通辦”覆蓋市區街居四級服務體系,市級90.17%、區級81.8%的事項實現“一網通辦”。編制完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工作方案。西城、海淀、朝陽等9區建設“城市大腦”。有序推進交通感知體系、交通數據專區、自動駕駛、立體交通聯動治理,優化出行服務。

智能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疫情爆發後按照大平臺、輕應用、微服務的理念,建設了疫情追蹤報送系統、核酸檢測信息平臺、疫苗接種管理平臺等系統以及健康寶等小程序,幫助復工復產和便利出行。“健康寶”上線以來個人掃碼登記累計32.83億次,爲通行提供服務5億餘次。老年人健康狀態刷卡查詢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推介爲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示範案例。

開展新基建底層關鍵技術“揭榜掛帥”攻關 鼓勵揭榜企業“賽馬”

《報告》提到,下一步,本市將進一步完善新基建的頂層設計,圍繞技術研發、工程實施、維護管理等環節,前瞻制定標準規範體系,支持試點區的實踐儘快標準化,沉澱形成北京標準、北京方案,向其他區複製規模化推廣,並爭取上升形成國家標準、國家方案甚至全球標準、全球方案。進一步完善支持新基建發展的政策工具,開展新基建底層關鍵技術“揭榜掛帥”攻關,鼓勵揭榜企業“賽馬”,加快國產技術產品突破進程,對攻關成功的技術產品,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和推廣。

實施全域場景創新孵化新業態新企業。在北京全域打造智慧城市應用場景,鼓勵優質企業參與場景建設,推動創新技術的規模化、市場化應用,降低成本、加速迭代,促進項目孵化落地和產業化發展,並複製推廣到全國甚至全球,利用北京豐富的場景培育“大產業”。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澤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