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印度內政窘境將繼續影響其外交走向

印度總理莫迪近期遇到的麻煩事不少。

11月19日,莫迪宣佈廢除三部農業改革法,標誌着持續一年的印度農業改革宣告失敗。大批農民仍聚集在德里周邊抗議,並表示抗議活動會一直延續到農業法案正式廢除爲止。

持續多日的嚴重空氣污染仍籠罩着印度多個北部城市。德里的學校自11月13日起停課,市政府已禁止建築行業施工,並要求政府僱員在家工作。空氣質量惡化導致冬季呼吸系統疾病高發。

印度國家疾病控制中心預計,新德里冬季每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將達1.5萬例。因爲應對疫情不力,莫迪的支持率在今年9月他71歲生日之際跌至24%,爲上任以來的最低點。

失業率居高不下,農村地區尤甚。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國際11月16日評定印度主權信用前景展望爲“負面”。

“莫迪政府正在遭遇‘執政危機’——這個‘執政危機’需要打上引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王世達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自2019年印度大選後,莫迪領導的執政黨人民黨繼續在議會下院人民院佔據超半數議席,控制着超過20個地方邦,就地方執政而言仍是印度最強政黨。另一方面,莫迪政府在2014年至2019年第一任期內轟轟烈烈的經濟改革沒有實現預期目標。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後,印度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變得更加糟糕,導致莫迪政府第二任期的執政壓力和挑戰不斷增大。

莫迪11月19日向全國發表講話宣佈廢除三部農業法時,還向農民致歉,不少媒體用“意外”“罕見”等字眼報道莫迪的此番“示弱”“服軟”的姿態。英國《衛報》稱,從2016年起實施的“廢鈔”政策一度令印度經濟窒息,莫迪並未爲此道歉。2019年,印度單方面剝奪克什米爾地區的半自治地位,並強硬地派出數十萬軍隊實施持續鎮壓。2016年年底印度通過“排除穆斯林”公民法,數百萬人走上街頭抗議,莫迪沒有退縮。今年4月印度面對災難性的疫情反彈,莫迪也沒有爲政府失誤作出任何解釋。

分析普遍認爲,在農民抗議已持續一年多的背景下,莫迪突然“服軟”,最主要的考量是,明年年初包括北方邦在內多個地方邦將舉行地方議會選舉。王世達分析說,印度選舉圈素有“得北方邦者得天下”的說法。人口超過2億的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在人民院擁有80個議席,占人民院全部545個議席的約15%。北方邦是農業邦,農民也是印度最大的投票羣體。因此莫迪在此時廢除具有爭議的三部農業法,可以暫時平息農民的情緒,爲自己贏得喘息機會。

2020年9月20日,印度議會上院聯邦院通過《2020農民(授權和保護)價格保證協議和農業服務法案》《2020農產品貿易和商業(促進和便利)法案》和《2020年基本商品(修正)法案》,意在將更多市場因素引進農村,允許農民直接向私人買家出售農產品。但這引起了旁遮普邦等多個農業大省的農民和印度反對黨人士的強烈反對。抗議者擔憂,這些法案將破壞現行“最低支持價格”(MSP)體系,使農民受到大企業的擺佈。

在王世達看來,印度一段時間以來的國內混亂,暴露出其長期存在的三大系統性缺陷。

首先,選舉政治極大地拖累了印度人民黨的執政決心。農業改革、疫情防控等政策的背後,均有濃重的政治化、宗教化和意識形態化因素。

其次,印度經濟先天不足。與很多國家在實現獨立過程中經歷過相對徹底的經濟社會革命不同,印度是通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爲其在二戰後獨立奠定基礎的。這種謀求獨立的方式一度因流血少而爲人們津津樂道,但是,民族民主運動的不徹底性,導致大量封建買辦經濟等元素留存下來。印度至今仍大量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現象,大量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

第三,種姓制度束縛着各階層謀求發展的積極性,進而阻礙了印度將龐大人口數量真正轉化爲人口紅利。莫迪不止一次豪言“2030年前將印度發展爲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如今,制度因素疊加疫情衝擊,莫迪的“印度夢”不斷遭受重擊。

不過,在王世達看來,鑑於目前印度主要反對黨並沒有展現出利用人民黨政策失誤的能力,或者在凝聚民心等方面有更好表現,因此,莫迪政府遭遇的“執政危機”短時間內暫時沒有對其領導地位構成嚴重威脅。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爲維持政權,接下來,莫迪政府可能會在推廣社會福利、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炒作族羣衝突上做文章。王世達認爲,莫迪政府或將加強煽動印度教民族主義,加大打“宗教牌”和“意識形態牌”的力度。

莫迪上臺以來,印度教民族主義高漲。印度歷史學家阿迪蒂亞·穆克吉曾公開表示過憂慮,“國父尼赫魯曾經說過,如果印度出現法西斯主義,那麼最可能的表現形態就是‘印度教徒的多數主義’。不幸的是,尼赫魯的預言正變爲現實。”印度前外長薩爾曼·庫爾希德在近期出版的新書中,將莫迪領導下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比作“宗教極端組織”,一度引燃輿論風暴。隸屬美國聯邦政府部門的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今年4月曾發佈報告稱,印度政府虐待少數宗教團體,要求將印度列爲“特別關注國家”。

儘管印度教民族主義思潮主要流行於內部,併爲印度社會帶來新的族羣紛爭,但它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着印度的對外政策。2020年以來,印度與中國、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多個鄰國出現邊境摩擦。

在此背景下,應如何看待中印邊境問題?王世達表示,中印兩國政治生態截然不同,中方在討論中印邊境問題時,必須充分考慮印度的內政問題。印度也確曾數次試圖通過邊境衝突煽動民衆情緒,轉移民衆關注國內問題的視線。   

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11月26日 07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