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供图

  为加深同学们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近日,人大附中初一年级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邀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到校亲自授课,让孩子们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亲自动手制作的乐趣。

  “魏晋时期,大量的香料从西域传入中国。而在中国,很多香料来源于中药,我们称之为‘香药同源’。”在香囊制作体验开始前,非遗老师向孩子们讲述了香囊的来源与历史。随后,非遗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开始了香囊制作,大家兴致勃勃地拿起课桌上摆放好的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通过工具一步步制作。不一会儿,一个个精致可爱的香囊就完成了。“我在古装剧里经常看到娘娘身上带的香囊,觉得很漂亮,现在我也有了香囊,还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初一年级的张飞亚同学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汲取了知识。

  另一处,结绳手工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绳结艺术起源于我国古老的结绳记事。它以五彩丝线为原材料,通过绾、结、穿、绕、缠、编、抽等技法,编制成各种结式和艺术造型,不但洋溢着喜气,更包含了美好的祝福。”听着非遗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不禁惊呼,被结绳艺术的神奇所吸引。“一根根五彩斑斓的绳子在非遗老师的手里能变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老师的手太巧了!”课堂上,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学下,同学们先用硬纸折出了立体三角形的形状,再用五彩线绳绕着三角形,一边绕一边系。“哇,我的五彩粽子包好啦!”随着一声声惊呼,孩子们手中的材料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五彩粽子。

  “‘泥叫虎’可能知道的人相对少一些。”非遗老师抛出的“新名词”,让同学们不禁疑惑了起来。“‘泥叫虎’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是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中最典型的代表。泥老虎腰部是断开后用牛皮连接的,拿着头和尾挤压后会发出响声,因此称之为‘泥叫虎’。”同学们听完老师讲解的“泥叫虎”起源,看着课堂上的手工艺成品,纷纷摩拳擦掌想要自己尝试一番。在绘制的过程中,孩子们挥笔点彩,一只只镂金铺翠、威震四方的“泥叫虎”便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同学们从心底感到骄傲。

  “此次非遗手工课在富有趣味的DIY过程里,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爱上中华文化。”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班主任王老师说,“孩子不是传统文化的旁观者,而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让更多的孩子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从而有意识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热爱非遗,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记者 刘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