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無止境,盈利難解決,上市非解法,陣痛仍長存。輸血無止境,盈利難解決,上市非解法,陣痛仍長存。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橘枳

來源:財經新知(ID:caijingxinzhi)

2016年,任正非曾對華爲人工智能團隊提出“要求”——人工智能的研究最終目標是商業變現。

5年過去,國內人工智能(下稱AI)產業發展迅猛。曾向華爲麒麟提供NPU的寒武紀去年7月於A股成功上市,“AI四小龍”也已相繼遞交招股書走向上市、被稱作“AI四小龍”之首的商湯科技11月23日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各AI企業努力衝擊上市之時,營收數據逐年增長,AI技術的商業變現之路,似乎已成功達成了此前任正非就人工智能領域定下的目標。只不過,AI企業積極拓寬商業變現形式和擴大營收之時,盈利難題卻始終是各AI企業最大的困境之一。

這一點,對於正在爭搶“AI四小龍第一股”的商湯科技而言,似乎更爲明顯。

01

元宇宙與AI,雷聲大雨點小

AI曾被視作互聯網行業前五年最大的風口,不過如今這一桂冠的所有者無疑是“元宇宙”。公開資料顯示,自2021年9月1日起,“元宇宙”相關商標已被申請近3000件,國內元宇宙商標申請公司涉及400餘家。

Facebook更名爲Meta,同時扎克伯格也承認“元宇宙真正對公司業績產生貢獻,至少還要再等十年”。

曾藉助AI風口有所成就的商湯科技,並沒有放過這個“機遇”,開始押寶元宇宙。

據商湯科技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已構建用於賦能IoT設備及驅動元宇宙(Metaverse)的多層基礎設施,以提升終端使用者體驗。截至2021年6月30日,SenseME及SenseMARS累計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及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序。”

同時商湯科技表示,此次上市募資所得資金,60%將用於增強研發能力。其中與元宇宙概念相關的投入佔比達40%:25%用於增強其他人工智能研發能力,尤其是增強元宇宙平臺SenseMARS及SenseAuto的功能;15.0%投入在新興商業機會以及提高產品及服務在國內外各垂直行業及情景的採用率及滲透率,如元宇宙平臺SenseMARS。

但在無數相關企業、單位追趕“元宇宙”風口時,也不能忘記曾被視作風口的人工智能賽道,現狀遠沒有幾年前的投資人和市場所預想的那麼理想。

紛紛衝擊上市的“AI四小龍”長期依靠資本輸血維持,虧損問題始終被詬病,何時盈利至今未知。

其中,雲從科技近三年虧損26億,依圖在兩年半內虧損超60億,今年9月過會的曠視則在三年虧損127億元以上。營收處於“AI四小龍”之首的商湯科技,虧損亦爲四家之首。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商湯科技國內計算機視覺軟件提供商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近三年營收總和超80億。不過,高營收的代價是更爲嚴重的企業經營虧損問題。2018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累計虧損金額共計約243億,接近“AI四小龍”其餘三家虧損總和。

目前國內AI產業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仍在於技術難以落地且無法形成規模化反響與行業發展高研發投入的矛盾。較長的盈利週期更導致衆多資本和投資者已對AI企業喪失了足夠的耐心和信任,這也是各AI企業紛紛爭搶上市的核心原因之一,以“第一股”的稱號,講一個“好故事”。

或許AI和元宇宙都是未來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已乘上AI快車的商湯科技,自然不會錯過“元宇宙”這個風口。但無論是元宇宙還是AI,迎接商湯科技的都將會是一場漫無邊際的“長跑”,能否兼顧尚未可知,另一“發展難題——喜歡拓展和多元化”亦是商湯科技目前所面對的。

02

難兼顧的點與面

在“頻繁拓展業務”的道路上,商湯科技似乎越走越遠。

通過港交所聆訊前一週,商湯科技曾公開表示已與一汽南京達成合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已與30餘家汽車公司合作,在未來將向2000多萬輛汽車供應相應產品。

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業務已覆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交通、製造業、基礎設施、移動設備及應用、醫療、汽車等十餘個領域。

商湯方面就產業佈局表示“商湯基於專有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集中量產人工智能模型,並通過軟件平臺實現AI模型的快速部署及商業化。”

不否認AI產業發展早期,由於技術突破當時工業需求,導致各AI企業對自身未來發展方向並不明晰,多行業、多方向嘗試無疑是企業快速確定合適發展方向的最佳手段之一。

隨着行業發展,由於人工智能產業的特殊性特別是AI企業主營B端客戶的原因,AI企業的諸多項目無法同時滿足多個用戶的需要,兼容性較差,“廣撒網”的佈局策略需要承擔較高經濟成本壓力。

尤其是涉足多個行業,需要面對諸多老牌企業和其他強有力競爭對手。如安防領域面臨與海康、大華進行正面對抗,汽車領域則需直面特斯拉、“蔚小理”乃至小米華爲等企業。

最爲關鍵的是,政策層面的變動勢必會對商湯科技的核心技術發展造成較大影響。

今年下半年起,多條針對個人隱私的政策法規相繼發佈,明確了濫用人臉識別技術出力人臉信息行爲的性質和責任,並表示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

隱私數據特別是人臉識別技術監管趨嚴,對於早年依靠視覺算法起家同時互聯網視覺業務又是其最爲廣泛業務的商湯科技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隨着政策逐年收緊,越早上市,資本對於商湯科技的未來就越發看好。

且由於行業窗口的轉移,近兩年一級市場對於人工智能企業關注度已有所下降,2021年全年AI行業融資事件屈指可數,商湯科技選擇上市提前爲未來發展儲備資金,未雨綢繆未嘗不可。

03

“學與資”的糾葛

公開資料顯示,商湯科技創始團隊源自2001年成立的港中大多媒體實驗室,多個創始團隊人員都在學術界頗有名氣。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有40名教授領導研發工作,有3,593名研發成員,其中約有三分之二持有或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包括超過250餘名博士及博士學位候選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研發開支分別爲人民幣848.7百萬元、人民幣1,916.0百萬元、人民幣2,453.9百萬元及人民幣1,771.7百萬元。

高昂研發投入下,商湯科技在學術領域成就頗豐。據沙利文數據顯示,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商湯科技在CVPR、ICCV和ECCV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排名第一。

以上種種也使得“學術派”成爲了商湯科技確定的固定標籤之一。

「財經新知」就企業相關問題諮詢過商湯科技,商湯科技方面表示“爲了延續這種學術上的優勢,公司把領域內的所有頂尖科學家全部收入麾下,還儲備了大量深度學習領域的人才,搭建起了從應屆畢業生到技術專家的人才梯隊”。

數據顯示,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共計三年半時間內商湯科技累計獲得政府補貼總金額便接近10億,具體金額分別爲2.07億元、2.53億元、3.53億元和1.26億元。

在商湯科技身上透露着一種學術人員特有的“理想主義”,在技術上的無限鑽研,造就了產品的進步,在技術層面的實力毋庸置疑。

但是,資本市場遠沒有學術領域那般純粹和理想。

截至2018年底、2019年底、2020年底和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貿易應收款餘額分別爲13.32億元、26.25億元,37.48億元和39.26億元,逐年增加。計提的壞賬準備亦如此,與之相應的金額分別爲1.02億元、2.11億元、6.1億元和7.85億元。

同時,應付期賬期也逐漸增加,從2018年的92天增長至2020年的228天,雖然2021年上半年,這一數字下降至172天,但這也是主營客戶爲B端公共部門的劣勢,企業話語權較弱。

對於企業而言,“公糧雖香,卻不長久”。

04

寫在最後

走向上市之路,必然會爲商湯科技提供足夠資金擴大自身優勢,但愈加收緊的政策變動和未來撲朔迷離的元宇宙也將會爲這段“股市之旅”添加諸多不確定性。

同樣,上市後商湯科技或將面臨來自資本和投資人的多重壓力,倘若未來長期仍舊“增收不增利”,難以交上一份滿意的“財報數據答卷”。這份理想主義,或許終將隨着時間逐漸消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