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2022年全球經濟前景如何?利率正常化過程中,市場會如何反應,A股又當如何配置?

全球面臨高通脹和貨幣政策加碼的背景下,2022年全球經濟前景如何?利率正常化過程中,市場會如何反應,A股又當如何配置?

衆多國際機構近日發佈了2022年全球經濟和市場展望。目前,全球大型資管、財富機構和頂級投行對於2022年的經濟增長仍保持了相當樂觀態度,認爲全球高企的通脹基本可控,相較高估值的發達市場,更偏好新興市場的增長潛力。

聚焦到中國,機構普遍認爲,明年經濟增長可能會受到房地產行業的負面影響,但政策可能回暖,受益於外資湧入及投資者偏好改變,A股市場估值有望提升,獲得不少機構“超配”推薦。

全球經濟增速持續增長

利率逐步恢復正常

從2022年開始,全球經濟將逐漸從一個極不尋常的全球疫情復甦期,開始過渡到一個更爲正常的經濟擴張期。儘管正常化的速度因各國經濟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多家機構認爲2022年全球經濟會保持增長勢頭。

嘉信理財指出,2022年全球經濟增幅預計將達到4.9%,低於2021年(5.9%),但遠高於過去50年的平均增幅(3%),成爲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全球經濟連續增長最強勁的一年。高盛認爲,得益於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2022年全球經濟將出現強勁增長,全球GDP可能增長4.1%,也高於預期。

嘉信理財認爲,全球經濟反彈速度可能在2021年已經觸頂。今年二季度,美國(6.7%)和英國(23.6%)的經濟年化增長率已觸頂,歐元區(9.3%)在第三季度達到峯值。預計日本的經濟增長將在第四季度升至今年最高水平(4.1%)。但並非所有國家的經濟增長都已觸頂,全球最大的45個經濟體中只有一半(佔世界經濟的88%)的經濟增速可能在2022年放緩。預計日本、德國和挪威2022年經濟增長都將提速。

高盛認爲,在2022年的過渡期內,全球經濟需求放緩,而供應增加,增長從非常迅速轉向穩健,經濟活動從商品(包括中國的房地產)重新平衡到服務業,通脹趨緩。貨幣政策從高度寬鬆轉向稍微正常。儘管如此,全球經濟卻不太可能完全恢復大流行前的狀態。

高盛認爲,新的貨幣政策框架、更爲雄心勃勃的財政政策、綠色投資以及更健康的家庭資產負債表,都表明總需求在更長時期內將更爲強勁。更強勁的需求,尤其是對投資的需求,以及大範圍通脹衝擊導致的通脹預期上升,表明全球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利率水平正常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瑞銀預計,各國央行將在2022年減少緊急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可能在年中結束其定量寬鬆計劃,歐洲央行將進一步調整其債券購買計劃。瑞銀預計,英格蘭銀行、加拿大銀行和新西蘭儲備銀行將提高利率。但由於通脹和經濟增長到年中可能都會下降,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對過度緊縮的風險持謹慎態度。

通脹可控

不會再現70年代高位

2021年底,經濟出現失衡局面,勞動力供不應求,金融狀況好於基本面,政策寬鬆非常強勁。這種背景下,全球多國通脹走高,創下多年爲新高。

資管機構Vanguard認爲,全球經濟增長強勁,經濟復甦趨勢可能會繼續,但隨着經濟增長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恐慌"。德銀資管認爲,這次通脹與以往有所不同,由於供應鏈中斷造成的供應方限制使得供應曲線向左移動。此外還有被壓抑的需求。這兩個因素是最近通脹數據出人意料地強勁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望未來一年,德銀仍然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爲供應鏈問題到2022年應該會逐漸緩解,通貨膨脹會隨之而來,仍然會遠遠高於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預計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爲2.8%,歐元區爲2.6%,中國爲2.2%。

瑞士百達資管認爲,儘管隨着通脹率上升,人們開始擔憂滯脹風險。企業利潤屢創新高正在推動投資增長,就業和工資的強勁增長將推動消費增長,創紀錄的全球超額儲蓄規模趨於下降。儘管現在的情況與1970年代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全球經濟不會受到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以及金本位制終結導致的結構性通脹的衝擊。

在加息節奏上,高盛認爲,2021年最大的意外是由商品帶動的通貨膨脹,這促使高盛將美聯儲的升值預測提前了一整年,直到2022年7月。隨後,高盛預計基金利率將每6個月上調一次,這是一個相對漸進的步伐。高盛還預計,當量化寬鬆結束時,美國核心PCE通脹率將保持在3%以上,而核心CPI通脹率將保持在4%以上,這將使從逐步縮減量化寬鬆到加息之間的阻力減少。在首次加息後,高盛預計2022年11月會有第二次加息,之後每年會有兩次加息。

宏觀經濟政策的前景將更加關鍵,爲應對新冠疫情而頒佈的支持和刺激計劃,將在 2022 年逐步取消,這會給決策者帶來了新的挑戰,給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風險。瑞銀認爲,隨着供求失衡問題的解決、能源價格的穩定以及勞動力市場摩擦的緩解,目前高企的通貨膨脹率將在2022年逐漸消退。同時,通過減輕企業利潤率面臨的風險,降低需要迅速提高利率的可能性,應會對股市起到支撐作用。

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望恢復

整體獲外資看多

目前時點,海外機構認爲相較於高估值的發達市場,新興市場的機會更多。景順表示,資產的首選配置地區仍然是新興市場和英國,而美國是最大的減持地區(主要基於估值)。新興市場在大多數類別中受到青睞,部分原因是出於價值考慮,部分原因是出於週期性原因,部分原因是許多新興市場央行已大幅收緊貨幣政策,而發達國家的央行則剛剛開始這一進程。

瑞銀認爲,新興市場下半年表現可能會超過發達市場。2022年將是一分爲二的一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增長遠高於趨勢,隨後下半年正常化,重新開放,過剩儲蓄被消費,緊急刺激措施被撤銷。瑞銀預計,在新興經濟體下半年恢復較高的相對增長之前,發達經濟體上半年相對於新興經濟體的表現將異常強勁。

在金磚四國中,高盛更看好印度和俄羅斯。因爲受到新冠疫情衝擊,2022年印度經濟有巨大的追趕潛力,俄羅斯則得益於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提振;不太看好巴西,因爲該國金融狀況大幅收緊,且可能出現混亂的選舉局面。

德銀亞太區首席投資官肖恩?泰勒認爲,2021年經歷了非常艱難的時期,亞洲股市未能跟上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步伐,2022年的形勢看上去要好得多。他表示,今年業績不佳的原因有四個:中國收緊貨幣政策、政府出臺監管新政,對疫情采取零容忍政策以及財政支持明顯減少。泰勒預計,到2022年,中國與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應該會緩慢回落,爲經濟提供順風車。

瑞銀預期,中國經濟繼續主導着新興市場的格局,隨着2021年監管政策收緊的影響消退,重點可能會轉向有針對性的寬鬆政策,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但仍能保持穩健,2022年亞洲和中國GDP增長預期將分別在5.8%和5.4%(2021年分別爲7.0%和7.6%)。

摩根史丹利認爲, 中國明年經濟可能增長5.5%,高於同類預測。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主要是政策因素,因爲中國政府試圖調整經濟方向,提高增長質量。由於經濟放緩是政策導致的,明年將同樣獲得政策因素的推動力,對於明年經濟增長保持樂觀態度。

高盛認爲,中國經濟明年增長4.8%,認爲明年中國經濟可能受制於房地產行業的拖累,從疫情前對經濟約1.5個百分點的拉動到-1個百分點的拖累,反映了去槓桿化對建築、消費、政府支出、房地產服務和建築材料活動的負面影響。

A股獲得機構唱多

政策因素利多

歿A股市場消息面上不乏利好,北向資金淨流入持續增加、居民資產配置逐漸向股市轉移等預期下,市場流動性充裕也將對A股產生較強推動力,多數機構預期,隨着政策預期的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穩健,A股估值會有相當回升。

東方匯理資管認爲,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2022年可能從2021年的峯值開始減速,隨後在今年晚些時候中國經濟企穩,經濟活動開始回升,財政政策將有望進一步推動增長引擎重啓。

嘉信理財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Jeffrey Kleintop認爲,2022年,中國經濟可能面對房地產市場放緩、經濟轉型等因素帶來的潛在下行風險,儘管全球其他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但中國央行可能會增加刺激政策,政府還可能針對綠色技術、半導體和消費品牌製造商等提供財政支持。

得益於具吸引力的估值、經濟重啓推進、中國監管不確定性消退以及目前市場持倉相對較低,瑞銀認爲,對亞洲的前景看法積極,籠罩金融市場的陰霾,包括供應瓶頸、能源價格走高等不利因素應會在2022年逐漸散去。展望2022年全年,在盈利增長疊加估值微幅提升的推動下,瑞銀預計中國A股市場約有10%的上行空間,瑞銀也預期MSCI中國指數具有中雙位數的上行空間。

高盛同樣看好A股市場的前景,認爲隨着市場從大幅調整中復甦,進入‘希望’階段,中國股市在2022年將迎來更好的一年。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表示,維持對A股市場高配的建議,預計2022年A股估值會有明顯回升。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高盛判斷宏觀政策與今年相比會小幅寬鬆,邊際寬鬆的政策環境有利於股票的估值。其次,2022年將是冬奧會舉辦等重大時間節點。第三,監管政策預期將更有透明度,導致互聯網板塊估值會從比較低的水平回到平均的水平,出現邊際利好。

外資看多熱門板塊

青睞新能源、半導體及政策掛鉤

外資熱衷於A股的熱門板塊佈局。板塊配置方面,高盛認爲,可重點關注汽車、消費品、傳媒、電商、半導體五大板塊。此外,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框架下,消費、科技、新能源、國企改革概念股有望產生超額收益。主題策略方面,目前高盛在股票市場爲客戶推薦的策略是,看好“成長”,尋找增長機會,尤其是與政策掛鉤的領域,例如“共同富裕”。

貝萊德首隻公募產品基金經理唐華認爲,A股市場在短期內可能持續前期的震盪走勢。各地疫情反覆壓制了經濟活動尤其是消費,而整個地產鏈怎麼樣能夠實現軟着陸需要繼續監控。主要向上支撐力仍然來自於對於流動性改善的預期。無論是今年四季度,甚至是明年上半年,市場都可能面臨基本面向下有壓力、流動性足夠充裕的格局,權益資產存在不少結構性機會。

唐華表示,短期會關注一些疫情變化帶來的投資機會:比如旅遊、服務業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未來有望迎來真正的復甦,且可能迎來一波“報復性”的消費反彈。關注醫藥行業個股被錯殺的機會,也期待來自於國內醫藥公司關於特效藥的好消息。此外,包括新能源、泛消費、數字化革命、養老和產業創新升級,這五大主題與相關政策的發展一致,是值得長期關注的、具有相對確定性機會的投資方向。

瑞銀認爲,明年A股投資者可關注四大投資機會,分別是進口替代加速,女性賦能下的消費復甦,在相對低利率環境下精選高股息率個股,以及中國大陸家庭增加對股票的資產配置以及北向資金的持續淨流入,預計2022年北向資金的淨流入達3000億元人民幣。

摩根士丹利仍然對中國離岸股市保持謹慎,認爲MSCI中國指數2021年表現不佳,在短期內傾向於更大的波動性或更多的下行趨勢。不過,該機構在中國資產投資建議上卻是超配A股,看多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技術國產化、半導體國產化,新能源如鋁、鋰及國產運動品牌等。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Luca Paolini認爲,受過去貨幣緊縮和今年監管措施的影響,明年初,中國經濟可能經歷較爲疲軟的時期,下半年就會出現復甦。隨着政府監管的步伐放緩,中國科技股呈現出投資價值。

鏈接1:2022年大類資產如何配置?

中國基金報記者姚波

歿2022 年將是經濟處於過渡期的一年,各大類資產類別的回報將會趨同,資產配置將更加具有挑戰性。

對於全球權益類資產,景順指出,週期性資產的優勢已經持續了 18 個多月,隨着全球經濟在 2022 年放緩,景順認爲這類資產提供的回報優勢將不如以往。因此,景順將股票配置比例從 54%降至中性的 45%。在景順看來,股票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率不再具有吸引力。爲此,景順將美國的配置減少到更低的中性水平,並降低歐元區和日本的配置過重程度。然而,景順仍然推薦新興市場和英國股票的最大允許配置。

同樣,東方匯理資管認爲,在投資組合建設方面,2022年將比2021年帶來更多的挑戰。在盈利增長正常化、利潤率壓力不斷加大的環境下,投資者不能指望股市2022年的回報率達到2021年的水平。政府債券的壓力將繼續存在,同時利率將開始上升。鑑於全球實際收益率處於低位,資產機構需要尋求獲得實際收益的回報。

東方匯理資管建議,在風險敞口方面採取輕度/中性策略,全年重新調整風險,重點關注投資組合對收益率上升的彈性的適應程度。投資者在年初應採取謹慎/中性的配置策略,同時考慮市場估值過高的情況。隨着經濟增長放緩和更多刺激措施的出臺,投資者很可能有機會再次增加風險配置,並利用週期延長帶來的機遇。

從多元資產配置角度,現金仍然是景順的多元化選擇之一。儘管政策利率很低,甚至某些情況下是負值,但現金具有較小波動性和與其他資產的低相關性的優點。景順仍然保持黃金的零權重,擔心如果債券收益率和美元升值,黃金走勢將陷入困境。

商品作爲一類週期性資產類別,景順認爲,尤其是能源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已反映了許多利好,因而把大宗商品的配置降至零。相比較,高盛相對更看好風險資產,表示明年全球股票市場吸引力仍較高,建議高配股票資產、看好大宗商品,對於債券和企業債比較謹慎。

此外,景順指出,另一個規模可觀的週期性資產類別是地產投資。基於景順對區域性 REITs回報率的預測,景順減少了這一領域美國和日本的配置,增加歐元區和新興市場的配置。

鏈接2:風險不可忽視

機構最關注的2022年“黑天鵝”

中國基金報記者秦薇

2022年,全球經濟將保持強勁增長,並開始恢復到疫情前的經濟活動狀態,經濟增長和通脹都將在未來一年內高於趨勢水平。市場也逐漸接受,疫苗、新的抗病毒療法和明智的防控措施應當能夠控制疫情的影響,但不少國際機構認爲,明年市場仍然有不少風險存在:

瑞士百達資產認爲,投資者應當關注三大風險:1)通脹上升,例如油價迅速飆升至每桶100美元或更高,就可能嚴重削弱需求;2)中國政府進一步收緊監管帶來的影響;3)新冠疫情再次出現現有疫苗無法對抗的更致命的新變種。

安聯投資則認爲,2022年投資者至少需要考慮三個問題:1)鑑於潛在的經濟放緩和通脹的週期性上行壓力,實際利率將如何演變?2)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減緩,政府將採取哪些支持措施來支持經濟增長?在"數字達爾文主義"的背景下,中美貿易關係將如何演變?3)各國將如何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共同努力?能源轉型至關重要:轉向綠色能源的長期轉型需求以及近期的經濟反彈對石油供應和能源市場會有哪些短期影響?新冠疫苗普及度提升將如何限制新一輪疫情爆發和防控封城措施,這是否能令全球經濟增長超越"基數效應"?

高盛主要關注的風險來自於加息。出乎意料的上行通脹可能會導致全球主要央行,尤其是美聯儲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這是一大潛在下行風險,尤其是在新興市場經濟體最容易受到美聯儲緊縮政策的影響,這種結果將強化高盛與市場定價最重要的分歧,即利率上調可能會遠超預期。

嘉信理財則擔心明年可能會出現供應過剩。隨着通脹壓力逐步釋放,到2022年下半年,一些在2021年出現的供應短缺問題可能會演變爲供應過剩。全球供應鏈可能已經渡過了最糟糕的階段。現在,全球最繁忙的航線上集裝箱運輸價格已經比9月下旬的峯值下降了30%。明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可能看到出現供應過剩的跡象,屆時可能出現半導體等原材料和汽車等製成品供應超過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