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为持续提升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使用水平,近期,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有关单位成立考评组,对各区在开展属地初评基础上推荐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奖励扶持候选单位进行了现场考评。即日起,京华丹心将推出《教育基地风采》栏目,全面展示参与此次现场考评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采,着力体现首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特色亮点。

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让位于东城区箭杆胡同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闻名全国。这个不到200平方米小院里的专题展别具特色,开放几个月便成了著名的“红色网红打卡地”。作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今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00余篇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章填补空白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作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1+9”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揭牌开放。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突出“小而全”“专而精”,在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历史上的《新青年》”集中展示《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体现《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陈独秀在北京”展现了陈独秀的基本生平及在京期间的主要活动与历史作用。

“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

展览对1920年9月至1926年7月间《新青年》刊登的200余篇马克思、列宁著作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首次以仿真形式集中展示,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旧址内原景重现了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部分陈列和道具,并首次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让观众了解和感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整个展览深受观众欢迎,成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体验油印《新青年》封面成观众最爱

自开展以来,《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已累积接待参观人数共计近3万人次,其中个人17000多人次,团队500多组12000多人次。青少年占比约40%,京外游客约占20%。

“没想到这么火爆,提前一周都约不上,晚上12点家里人用手机一起抢预约。”在“七一”前后、暑假期间,观众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的受欢迎程度。在此期间,除了个人,每天有七八家单位预约前来开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长队往往排到胡同口。展馆先后接待中央及北京市机关单位100多家,企业党组织300多家。外交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将展馆作为共建基地,分批次组织支部主题教育活动。

基层党支部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东城消防支队官兵到展馆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青少年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参观者的主体,尤其是暑假期间和周末,学生能占到半数以上。讲解员针对青少年观众专门开发了一套讲解词,通过增强故事性,让小朋友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现场戴耳机收听《国际歌》也是深受中小学生喜欢的展项,展馆组织工作人员、讲解员先学习《国际歌》,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唱。

中小学生在展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中,在现场体验传统油印《新青年》封面,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一个互动活动。他们不仅能自己动手印制一份《新青年》封面,还能带回家留作纪念。这项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体验。

观众体验传统油印《新青年》杂志封面

展馆开馆不久即迅速成为年轻人党史游学线路的网红打卡地,在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满眼满屏都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的视频、照片和文章,门口的《新青年》二卷一号封面更是青年人来此必选的取景打卡点。每天有相当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打卡留念,《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成了全国闻名的“红色网红打卡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在二卷一号网红打卡地打卡

线上线下组织特色活动

为增强展馆的“活性”和“粘性”,更有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旧址院中演出《觉醒年代》电视剧片段《星火》

将热播剧《觉醒年代》与旧址展览充分联动,是特别吸引观众并受欢迎的一个做法。小院里配置了电视剧中的竹桌椅供观众感受、休息,剧中的皮箱、雨伞等道具摆进了展厅。同时,特别邀请《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作为东城区党史游学地图“觉醒年代”线路代言人,他充满感情地对《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进行微博推文介绍。

陈独秀扮演者于和伟打卡旧居并推介

6月1日,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的揭幕仪式上,《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为学生诵读《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并由东城戏剧社演员现场表演李大钊、陈独秀剧情片段《星火》,现场与学生互动。6月5日,在陈乔年烈士牺牲纪念日前一天,举办了一场主题拍摄采访活动,活动的传播效果和反响非常好。

11月25日,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和钢琴系师生在旧址院中举办的小提琴配乐诵党日活动惊艳全场。展馆将与中国音乐学院展开系列共建,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展馆进行红色经典演奏活动。

中国音乐学院师生举办小提琴配乐诵主题活动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和传播,先后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媒体传播平台“京华丹心”等进行了多次线上直播活动,数十家媒体进行了上百次报道,各种自媒体传播不计其数。

为更好地满足观众观展需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开发推出了“云看展”,由《北京新闻》主播燕兆麟录制语音讲解,观众只要扫描展墙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用手机收听收看展览讲解。同时,专题展的视听内容也已上传到“北京时间”APP,将专题展延伸到线上云端,打破空间和疫情的局限,努力扩大展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扫码可实现“云看展”

院内的桌椅藤架与《觉醒年代》场景一致

展馆信息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陈独秀旧居)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

★参观预约:需要在微信小程序“党史e起学”进行预约,或通过关注展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预约。本展览免费对观众开放。

联系电话:010-65289569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交通路线:中国美术馆站(8号线)、 灯市口站(5号线)、天安门东站(1号线)距展馆均为1公里左右。公交车辆:2路、60路、82路、103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