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慕思家居拿“白人臉”割中國韭菜?證監會追問:這個洋老頭是誰

觀察者網消息,“廣告上的洋老頭,到底是誰?”常年用外國老頭代言廣告,在國內外刷屏,樹立高端豪奢牀墊品牌的本土軟體傢俱企業慕思股份,如今正面臨着各界的嚴肅追問。

2020年3.96億砸廣告,卻不能爲所有員工繳納五險一金。還有經銷商舉報其涉嫌偷稅……正值衝刺IPO之際,慕思股份有太多問題需要向證監會、消費者和投資人解釋。

用外國人代言爲品牌“貼金” ,這條路還能走多久?

證監會強勢追問: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虛假宣傳?

10月29日,證監會公開《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下文簡稱“反饋意見”),共問詢58個問題,其中包括營收、利潤增速雙降、廣告費用高企、收入來源及經銷模式極爲單一等隱患。

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第26則追問道:

2009年8月15日,慕思有限與Timothy James Kingman簽訂《協議書》,約定Timothy James Kingman授權慕思有限使用帶有其肖像的照片及其底片;使用期限爲永久使用。請發行人進一步說明:

(1)Timothy James Kingman的基本情況,與發行人產品的關係;

(2)發行人是否對外宣傳Timothy James Kingman,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發行人對外宣傳自身產品是否表述恰當,是否存在虛假宣傳;

(3)Timothy James Kingman是否許可第三方使用其其他照片,如有則請說明具體情況,是否會導致與發行人產品混淆的情形等,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請保薦機構、發行人律師進行覈查並發表明確意見。

廣告中的外國人Timothy James Kingman相當於是一個模特。慕思方面需要詳細說明雙方關係。

證監會的追問是非常嚴厲的:“如未能按期提交反饋意見,我會將予終止審查。”

慕思股份,需要給中國投資者和消費者一個明確的回答。

疑點重重:始創於1868年的“法國品牌”,竟完全是東莞創造

追溯起來,慕思的品牌代言可就有一段故事了。

慕思早期網頁顯示,廣告上的白鬍子老頭子是來自法國的睡眠專家。慕思公司的官方英文名叫De Rucci,就是以創立慕思的法國設計師De Rucci 命名的。在古早時代的慕思廣告中,還充斥着“源自1868年”和“法國皇家設計師”等概念。

整個品牌儼然一副“歐洲血統,牀品高奢”的身態。

慕思早期廣告中這位外國老人還叼着菸斗;隨着無煙風氣流行,菸斗已被去掉

翻開《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有趣的地方在於:

1.截至2021年9月30日,慕思股份擁有15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和104家分公司,無參股公司。它控股的海外子公司,一家比一家年輕:德國慕思(註冊於2014年)、意大利慕思(2015年)、紐約慕思(2017年)。簡單來說:慕思股份的大本營在東莞、基本盤在國內,且國外分公司只承擔直營銷售業務。

這牀墊基本上就是賣給中國人的。

2.《招股書》(申報稿)顯示,慕思的兩位創始人王炳坤(1972年生)和林集永(1970年生),均在中國出生且爲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跟外國血統扯不上關係。

1998 年 1 月至 2003 年 12 月,王炳坤從事米洛、諾亞和夢甜甜等傢俱家居品牌代理經銷業務;2004 年 1 月至 2007 年 3 月,與林集永共同創立慕思品牌,並依託東莞市大志傢俱有限公司經營。而林集永1998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任東莞市大志傢俱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經理。

慕思的兩大創始人,都是徹徹底底的中國人。慕思自然也是純正的中國血統。

從有限公司走向股份公司,慕思都流淌着“中國血”

《招股書》(申報稿)中跟法國有關的地方僅有一處:“作爲全球健康睡眠資源的整合者,公司(慕思)聘請法國知名設計師莫瑞斯(Moris),英國知名設計師馬修(Matthew)作爲首席設計師,……共同打造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智能化健康睡眠產品。”僅僅從漢字翻譯來看,莫瑞斯也和“慕思”一詞相去甚遠。

3.在《招股書》(申報稿)中,廣告裏外國人的身份被隱掉,變成了泛泛而談的“老頭”。文件中寫到:公司十分重視健康睡眠理念的推廣,通過極具辨識度的“老人形象”品牌視覺錘向廣大消費者傳遞公司專業和專注的工匠精神,“慕思”品牌已深入人心,慕思牀墊在國內市場銷售排名第一。

慕思股份只說這個外國老人是“視覺錘”,並沒有交待他和品牌由來、設計風格有何關係。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公開資料顯示,1876年,美國人Zalmon Gilbert Simmons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彈簧牀墊。後來,一個名爲Simmons的品牌被中國人所熟知——“席夢思”。在經濟和信息不夠發達的年代,它甚至一度成爲彈簧牀墊的代名詞。如果慕思源於1868年,那麼是否意味着它纔是彈簧牀墊發明者?席夢思宣傳了這麼多年,它爲什麼沒有抗議?

套層皮,賣更貴: “假洋鬼子”割韭菜?

實際上,糾結De Rucci是誰的不僅僅是國人,外國人也糾結。

英國衛報:廣告牌上那個表情嚴肅的男人是誰?

鋪天蓋地的廣告刷屏是有代價的。

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指出:報告期內(2018-2020年),慕思的銷售費用金額分別爲9.796億元、12.095億元,11.052億元,銷售費用率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約8%-14%左右。《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僅在2020年,慕思廣告費就高達3.96億元,佔其銷售費用的36%,成爲絕對大頭。

任何一家企業的生產成本,最終都是由消費者買單的。招股書(申報稿)披露,2020年慕思牀墊的平均單位成本只有855元,今年上半年也不過爲916.19元。但查閱電商平臺上的慕思牀墊售價,有的高達上萬。

“白人,無需經驗”

歐陸風情、美式田園、英倫氣派、法國浪漫……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外國品牌”都成爲商品高價的邏輯背書。雖然定價未必合理,但是能受到消費者青睞,不少商家趨之若鶩。在這種風氣下,不乏一些本土品牌貼上洋牌,分一杯羹。慕思股份一定不是孤例。

外國有一個名詞,white monkey,專門指外國人或移民(白人等)因其膚色,從而在中國被僱用從事模特、廣告或宣傳工作的現象。如果一個牌子僅僅是因爲外國人代言就可以坐地起價,消費者喫虧的是裏子;再看看外國報道的標題,或許面子也會作痛:

“肥料摻了金坷垃,小麥畝產一千八”。刷屏B站的金坷垃,自稱來自美國聖地亞戈(American Shengdiyage)。“這個洋老頭是誰?”,金坷垃同樣經不起追問。

上面的聖地亞戈總裁威廉伯爵是農業專家嗎?照這麼說,他可能還是個傢俱設計專家和熱水器專家。

金坷垃的威廉伯爵名叫Wellin Boss,現在來看,這個翻譯也太敷衍人了。

類似這樣的廣告宣傳還有很多。

外國人會怎麼看中國企業貼洋牌的行爲?

在美國“更好的營銷”(bettermarketing)網站上,有一篇2020年的文章,聚焦於“慕思老頭”Timothy James Kingman,文章稱“神祕的De Rucci無處不在”。

作者在文章中寫道:“我的體型在中國市場上是一種寶貴的商品。我只要走在街上就會得到荒謬的工作機會……外國面孔和外國朋友通常被視爲提高個人社會地位的一種方式。”“……參加white monkey表演的人很多。這份工作報酬豐厚,唯一的資格就是你的膚色。有些人通過成爲品牌大使,來充分利用white monkey業務。”

值得說明的是,宣傳問題不是慕思唯一要面對的追問。

比如有錢砸廣告,卻連員工的五險一金都不能普及。證監會第34則追問:“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公司未爲全部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慕思股份需要進一步說明情況。

此外,在衝刺IPO之際,慕思還被經銷商舉報涉嫌偷稅,慕思有太多問題需要回答。

原標題:慕思家居拿“白人臉”割中國韭菜?證監會追問:這個洋老頭是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