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能上覆旦”猶如一面鏡子,生動鮮活地說明那些在教育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人,固然有天賦的因素,後天的自律自強纔是根源。

文/楊朝清(教師)

據新民晚報報道,近日,話題“怪不得能上覆旦”衝上熱搜,一張截圖在網絡刷屏。截圖中顯示了一組數據,有同學一年在復旦大學圖書館醫科館打卡1424次,有同學一年在館301天,有同學168次在早8點開館時準時踏入圖書館,有同學225次學到閉館才離開。

作爲一所名校,復旦大學成爲不少學子嚮往的好大學。然而,在激烈的教育競爭面前,能夠夢想成真的終究只是少數人。“怪不得能上覆旦”猶如一面鏡子,生動鮮活地說明那些在教育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人,固然有天賦的因素,後天的自律自強纔是根源。

伴隨着社會變遷,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階段向大衆化、普及化階段過渡;雖然知識改變命運的顯示度下降、週期性延長,但“讀書有用論”依然適用。

進入大學之後,同學們擁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在一個互聯網無所不“加”的時代裏,抵制誘惑、約束慾望、自律自制,離不開篤定的文化信仰和價值追求。不論是勇攀科研高峯,還是期望繼續深造,抑或通過閱讀豐盈精神家園,那些在圖書館裏學而不厭、孜孜不倦的同學們,顯然有着自己獨特的“意義之網”。

曾幾何時,“中學拼命學、大學拼命玩”成爲一種教育怪圈。近年來,教育評價觀念不斷重塑與更新,嚴格學業標準、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逐漸成爲一種社會共識。那些在圖書館自律自強的學霸,顯然並不滿足於順利畢業,而是渴望“更上一層樓”,讓熱愛學習真正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怪不得能上覆旦”的感慨背後揭示出,成功從來都是奮鬥出來的,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捷徑,躺平不會通往成功。在平凡的世界裏,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仍是最直接也最有成效的上升通道。更進一步說,熱愛學習即使不能讓人過上優渥的物質生活,也能夠讓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

“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更自律更自強”,“怪不得能上覆旦”用大數據手段,揭示了學霸們的“成功密碼”。哪怕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爲名校學子,對知識的渴求和熱愛學習的精神卻值得效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