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艾露恩

圖源丨攝圖網

人工智能領域最靚的仔終於要IPO了。

商湯科技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將IPO的消息落地。這家亞洲收入最高的AI獨角獸已完成12輪融資,融資總額52億美元,估值爲130億美元。

商湯科技有“融資機器”之稱。在其龐大的投資人陣容中,有近40家投資機構參與,且都是投資圈兒有頭有臉的。

然而,投中收入最高的AI獨角獸,投資人一定能享受一場集體的退出盛宴?未必。

融資歷程:獲近40家機構青睞

最先發現商湯科技的是IDG資本。

2014年11月,IDG資本成爲商湯科技的天使輪投資人,投資數千萬美元,並在2016年參與B輪融資。

2016年,StarVC投資商湯A輪和B輪。B輪投資人還有萬達集團和鼎暉投資。

2017年,AI公司迎來資本風口。商湯當年完成三輪融資,涉及的有17家著名機構。

2018年,正值資本寒冬,但商湯對投資人的吸引力不減,再次完成三輪融資,其中,C輪由阿里巴巴領投、D輪獲軟銀願景基金10億美元融資。淡馬錫、老虎基金和銀湖資本等十餘家國際機構介入。

2020年12月底,商湯完成Pre-IPO輪募資。投資方未公開披露。根據公開信息商湯估值約爲130億美元。

誰是機構大贏家?

無論是融資規模還是市佔率,商湯科技都堪稱行業龍頭。尤其是龍頭率先衝進二級市場,這對任何投資機構來說,都是一筆很“撐門面”的投資。但是,面子是一回事,回報纔是關鍵。爲此,創業邦基於最後一輪的估值算了一筆小帳,結果如下:

2015年進入的第一輪投資人賺取的回報倍數近20倍;

2016年第二輪進入的投資人回報近5倍;

第三輪之後的投資人回報遞減,在第8輪之後,回報倍數均低於1。

因此,最大的機構贏家是IDG資本,StarVC等幾家早期投資人,後續進入的投資人回報遞減,甚至有可能“只賺了面子”。而一旦公司上市後,二級市場不買單,甚至造成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Pre-IPO的投資人將會在鎖定期內如坐鍼氈。

據公開資料顯示,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爲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21.73%。在機構投資者中,持股比例最高的爲淘寶中國,持有7.59%,其次爲軟銀願景基金,持股14.88%。春華資本和銀湖資本分別持股3.08%和3.05%。IDG資本持股1.42%。

對於商湯的估值, 認爲估值過高的機構確實不少。甚至有的機構將軟銀願景基金的加入作爲一個“反向指標”。一家PE機構告訴創業邦:“拿了軟銀錢的企業,估值都會高於市場價一倍”。

當然,從長期看,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商湯到底是不是一家好公司?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等得起的投資人損失的只是時間。這不僅是商湯科技的問題,而是AI獨角獸們共同面對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