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爲終於下場造車?賽力斯發佈高端品牌AITO:5年內進入第一梯隊是實力還是噱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宋豆豆 重慶報道  12月2日,小康股份(601127.SH)旗下金康賽力斯發佈華爲深度賦能的全新高端品牌AITO,首款中型豪華SUV將於12月23號發佈,該車將是首款搭載華爲最新鴻蒙生態(HarmonyOS)座艙的車型。賽力斯(輪值)總裁許林表示,賽力斯的目標是5年內進入第一梯隊,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TOP3的品牌。

受此消息影響,小康股份午後股價大漲,截至收盤,報70.23元/股,上漲超過4%,總市值爲955.0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爲概念的加持下,小康股份的股價從年初的17元/股一路飆升,一度漲到80元/股。

首款車型將搭載華爲鴻蒙智能座艙

按照規劃,除了上述中型豪華SUV外,AITO還規劃了中型豪華純電SUV、中大型豪華SUV三款全新車型,據瞭解第二款車型即中大型豪華SUV將於明年發佈。此外賽力斯計劃明年與華爲共建超過千家旗艦店和體驗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AITO首款車型,華爲寄予厚望。華爲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在視頻連線中表示,“華爲把30多年在通信、ICT領域積累的核心技術來幫助AITO打造一款中型豪華SUV。”他表示,HarmonyOS將在今年底、明年初實現上車。

發佈會上關於首款車型的信息,賽力斯並未透露很多,不過工信部申報的消息顯示,AITO首款車型命名爲問界M5,採用増程式混合動力,四驅設計,配備1.5T發動機,最大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

對於AITO以及賽力斯來說,儘管有華爲深度賦能,但要想實現其宣稱的“5年內進入第一梯隊,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TOP3的品牌”並非易事。

今年上海車展期間,華爲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賽力斯SF5上市,推出兩驅版和四驅版,售價分別爲21.68萬元、24.68萬元,其中四驅版車型在華爲旗艦店銷售,也是華爲售賣的首款汽車。自開售以來,官方表示兩天突破3000單,一週訂單量已超過6000。

不過賽力斯SF5叫好不叫座,市場表現不如人意。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10月,賽力斯SF5銷量分別爲129輛、204輛、1097輛、507輛、715輛、1117輛、1926輛,共計5965輛。

同一時期,造車新勢力們包括蔚來、理想、小鵬、哪吒交付量不斷攀升,剛剛過去的11月,蔚來、小鵬、理想、哪吒單月交付均突破萬輛,二線新造車企業如威馬、領跑等今年前11月累計銷量達到4萬輛左右。傳統車企也集體反擊,大衆ID.家族、廣汽埃安等單月銷量均連續多個月躋身萬輛俱樂部。

面對愈發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競爭,作爲新品牌的AITO究竟競爭力幾何,仍有待時間和市場驗證。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消息稱,AITO採用的合作方式與之前華爲僅作爲供應商的Inside模式有所不同,問界M5的前期規劃、產品設計、後期營銷全部由華爲主導。不過這一消息目前並未得到驗證。

華爲的汽車冒險

與賽力斯再度合作推出高端品牌再次彰顯了華爲的“造車”野心,儘管先後八次聲明不造車,華爲並未停下在汽車領域擴張和佈局的腳步。

11月29日,華爲以1.88億元競得東莞松山湖26萬平方米工業用地,產業類型爲智能汽車部件製造,該項目總投資將不低於24億元。此前10月份華爲以2.98億元的底價拿下深圳市龍華區福城街道一宗工業用地,准入行業類別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

對於華爲而言,原先的三大支撐業務運營商BG、企業BG和消費者BG已經較爲成熟,智能手機的增長天花板觸手可及,同質化、價格戰問題此起彼伏,汽車作爲下一個最具前景的智能終端設備,成爲華爲尋求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增長點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華爲在剝離榮耀、手機業務銷量下滑之後,華爲深入智能汽車腹地的決心更加堅定。

“短短兩年時間,華爲遭遇了美國的四次制裁,而且一次比一次兇險,也讓華爲手機業務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餘承東曾公開表示,手機是一個高端感知商品,高頻、剛需、海量、高價值產品,但手機業務銷量卻在近年因爲美國製裁,出現供應缺失。唯一能彌補這塊業務缺失的,就是智能電動汽車。“雖然汽車的銷量沒有手機的銷量大,但其單品的價值非常高。”

華爲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558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6713億元減少了2155億元,這已是華爲營收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下滑。

聚焦汽車領域,華爲汽車局逐步深入——從生產製造智能汽車的零部件,到聯手北汽、長安、廣汽打造HUAWEI inside的全新商業模式,再到利用自己的渠道賣車。目前,華爲智能汽車的業務以兩種方式爲主。更多的情況下,華爲採用傳統的Tier1、Tier2的零部件供應模式,另外一種則是與車企深度捆綁的華爲inside模式。

王軍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爲inside模式的本質就是,從整車定義的時候聯合設計、聯合開發,雙方團隊融合在一起,聯合設計、聯合開發至少要用華爲的全棧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才能叫HI。“採用這種模式,能夠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華爲零部件全部用進去,車廠具備整車定義、造型、整車的製造能力,雙方強強聯合,能夠真正打造出一部好車。”

儘管華爲多次表示堅決不會造整車,但從業務佈局來看,除了整車設計和開發之外,華爲距離造車已經越來越近。在智能汽車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及未來,華爲汽車的終局究竟走向何方,充滿想象空間。

(作者:宋豆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