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輕資產”投資帶來產業價值新邏輯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藝藝 廣州報道

12月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 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2021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在廣州舉辦。

論壇現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發表了題爲《輕資產、重基金、註冊制的產業價值新邏輯》的演講,分享了他對產業價值投資新邏輯的看法。

王忠民用了“輕資產”、“重資金”、“註冊制”3個關鍵詞來概括其演講主題。

“如果我們今天看整個產業鏈的佈局,我們把重資產時代遠遠拋在了後面,物理形態的固定資產邏輯,正在逐漸被輕資產的方案解決。另一條線索,所有資產鏈條都可以用垂直專業細分領域的最細端口去看,把資產看成知識資產、輕資產等模式的時候,我們的資產負債表中,這些輕資產的佔比,不僅僅超過了重資產等物理性資產的佔比,而且比重越來越高,持有這樣比重的資產人的資產估值不斷增加,最終他們成爲時代財富的領先者,這樣的公司也成爲財富的領先者”。 王忠民表示。

在他看來,“資產形態邏輯的變化必然是資本形態的變革,如果今天看新經濟、數字化,ESG等這些資本形態,都是高度匹配了輕資產邏輯,所以當中作了歷史性的轉向,所有投資人選擇的第一資產結構,就從資產當中的輕重邏輯,變成了資本當中的合夥邏輯,合夥才能誕生產品賽道當中的未來”。

王忠民指出,“當合夥把過去簡單投了多少固定資產,改變邏輯爲全資本場景邏輯,就不會只看過去的資產負債表、經營現金流、自由現金流,我們看的是流量有多少,看的是月活,日活……企業通過全員合夥,解決合夥過程中的合夥佔比分配關係,帶來了資本流動投資的基金化”。

“天使投資人、IPO、併購融資等等一系列的全資本窗口的投資邏輯,纔是創新企業、初創企業在輕資產邏輯中真正的資本結構和基本邏輯。當基金化時代來臨的時候,我們看的是輕資產,商業資產,未來存在盈利可能性的資產,估值預期能不能達到收益率,和原來的投資邏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王忠民提到。

他指出,在同股不同權方面,AB股權背後的含權不一樣,本身基金有LP和GP的結構,就是合夥邏輯,把原來公司架構合夥投資邏輯變成了雙層架構,我給你付2%的管理費,我應該把更多的收益權分享給你,同股不同權。而在融資方面,每一次融資,資本進來的結構、需求和選擇的市場是通過差異投票權擁有的治理權力、投票權力、戰略管理權力,這個時代我們稱之爲“合夥+基金的全資本帳戶”的投資時代。

在王忠民看來,過去的證券化更多強調資產證券化,而在註冊制時代,更多強調的是數字證券化,一級市場能夠讓資本與創新技術、數字化、雙碳目標有機結合,二級市場給了一個註冊制的時代,我們要求的是披露信息的準確性,透徹性,精準性,充分揭示風險,執行一級早期風險市場當中的差異投票權的股權邏輯結構,用註冊制把優秀的創新、資本組合放到二級市場當中去,二級市場的邏輯纔是日新月異的信息披露。

王忠民表示,“基於註冊制的邏輯,如果一個市場中,有這樣一批批公司成長起來,特別是基於新資產,輕資產,知識資產,無形資產在估值中的比重,找到其新的估值邏輯和收益來源,這纔是真正的價值引領。如果這條邏輯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時代資產的內在邏輯,誰先用註冊制的邏輯製造包容,誰就能發展,如果給註冊制一個定義,就是讓新的資產估值交易在市場當中基於信息披露的核心要求,得到新的發展,全資本帳戶週期的邏輯就是這樣。”

(作者:朱藝藝 編輯:朱益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