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型商業中心的新解藥?汽車,大型商業中心的新解藥?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橘枳

來源:財經新知(ID:caijingxinzhi)

“未來的汽車電商,一定要和線下門店相結合纔行得通。”前華晨汽車電商項目負責人陳然2016年時如是說。彼時,陳然已加入國美擔任汽車事業部總經理,然而一年後國美的線上汽車店鋪便陸續關店、下線。

5年過去,當這種經營形式即將被歷史視爲“失敗之法”時,汽車又再次與大型商場相結合。

11月份,萬達汽車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含汽車新車銷售、汽車零配件批發、機動車充電零售等。頻繁動作下,萬達商管進軍汽車市場似乎已“板上釘釘”。

只不過,有了國美的“前車之鑑”,萬達商管此次佈局汽車業務,是“適逢其時”還是成爲“先驅”,尚未可知。

01

不好講的“輕故事”

2016年王健林有過一番“名言”——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巧合的是,5年後萬達汽車的註冊金額也是一個億。對此有網友戲稱“5年前王健林設立的小目標如今只是萬達汽車業務的開始”。事實上,萬達的汽車產業佈局早在2016年便已開始。 

彼時,董明珠曾邀王健林對銀隆新能源進行增資,可惜5年過去,銀隆新能源發展並未有明顯起色,經營狀況較行業主流仍有較大差距。不僅如此,銀隆新能源還在2018年被媒體曝光存在通過拆卸、更換車輛電機、更改車輛大架號等手法,從而騙取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專項補貼的問題。綜合來看萬達投資汽車業務似乎並不順利。

考慮到汽車行業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綜合性強、回報週期長、資金要求高等特點,過“重”的行業特性與目前以輕資產模式作爲經營策略萬達頗有不同。

2014年,萬達商業地產(“萬達商管”前身,以下全部稱“萬達商管”)頂着當年“最大IPO”名號於港股上市。然而上市不過兩年便通過私有化退市。退市前,萬達商管也曾試圖上市A股,2015年向有關部門遞交招股書,擬上市的資產以商場(包含商場管理運營)、酒店(包含酒店管理運營)和文旅項目三類爲主,其中房地產爲最大的“標籤”。

不幸的是,2015年後相繼推出諸多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對萬達上市造成了不小的阻力,導致萬達雖從港股退市後便開始爲A股上市做準備,至今仍未實現這一夢想。且多條相關政策的推出亦爲後期的“清債風波”埋下伏筆,萬達商管的輕資產運營模式也於此時提出。

多項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後,萬達相繼拋售旗下房產。公開報道顯示,萬達商業旗下13個文旅項目的9成以上股權以及77個酒店項目均已打包出售,只不過,這些業務的出售對於萬達高昂負債而言仍是杯水車薪。

且正如古話所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採用輕資產運營模式的萬達商管未來將要面對收益不穩定、資產增值緩慢等一系列風險,在此基礎上,萬達還與股東們達成“對賭協議”。

根據投資者協議,萬達商管2021年預估實際淨利潤以及2022年、2023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須分別不低於51.9億元、74.3億元、94.6億元。否則,大連萬達商業及珠海萬贏將以零對價轉讓有關數量的股份或向投資者支付現金,以補償投資者。

然而,數據顯示,萬達商管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20.22億元、12.47億元、11.12億元、6.56億元,三年半時間內累積淨利潤僅爲50.37億,甚至還沒有達到“對賭協議”中2021年單年淨利潤。

02

攪局者、新“中間商”

萬達此時藉助汽車風口期入局汽車賽道,目的或許更傾向於業務拓張,面對越發膨脹的企業發展壓力,萬達商管亟需新的“資本故事”。 

目前,諸多車企特別是新能源車企傾向於在商場開店,一二線城市商場中的地標鋪位早已是許多車企的“兵家必爭之地”。

2021年一月,蔚來在北京某商圈開了一家“蔚來空間”。而在蔚來汽車入駐該商場前,小鵬汽車也曾進駐,更早時候,廣汽埃安也曾入駐該地。

這也是近年來汽車廠商爭搶商場資源的縮影。“原來只用作臨時舉報活動的商場大廳,如今也被車企長租,用作最靠近消費者的展示和銷售場所”。某商場工作人員說道。

車企門店選址變化背後更多的是後汽車市場格局改變的反饋結果。由於傳統4S店位置相對偏遠,甚至地處郊區,生活節奏加快導致時間越發碎片化的年輕人往往並不會選擇支付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前往郊區的4S店,從而造成傳統4S店接觸消費者能力大幅下降。相比之下,似乎還是在商場看車更爲方便。

故雖然車企在商場開設相應店鋪需要支付較高門店成本,卻也獲得足夠高的流量和曝光。但除了“造車新勢力”外,傳統車企似乎對“商場開店”一事並不是很感冒。

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們選擇在商場開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缺乏完善的銷售體系,無法像傳統車企一般鋪設較爲大量的4S店,且目前“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購車形式,在國內並不是主流。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此前已花費數十年用於建立完善的經銷商體系,故車企需要考慮經銷商的利潤,而這種在商場開設店鋪的方式,則更傾向於新零售或者說廠家直銷,這對於經銷商而言,無疑會導致利益受損,萬達汽車的銷售業務,未來必然將面對諸多車企經銷商的壓力。

且在商場展示銷售這一模式中,造車新勢力代表中也僅有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少數車企跑通整個環節”。

佈局汽車產業,更像是萬達對於汽車產業服務的延伸。但萬達汽車此番佈局能否爲自身業務拓展及汽車銷售渠道帶來哪些新玩法和新思路,尚有待觀察。

03

薛定諤的未來

受債務危機影響,王健林此前已不斷對萬達業務線做減法,除以萬達集團爲代表的商業地產和時進時退的住宅地產外,萬達旗下的其餘戰線均嚴重收縮。

公開資料顯示,全國各地已有多家萬達百貨相繼撤櫃,萬達旗下的共計80餘家大歌星KTV門店基本已退出KTV行業,或被轉讓或改變成餐飲、商鋪等業態,與此同時萬達去地產化也在加速推行中。

招股書顯示,萬達商管集團完成對房地產業務剝離,以商業運營管理企業身份衝擊股市。萬達商管主要業務是爲商業廣場提供運營服務,包括商業管理服務、物業管理服務及增值服務,頻繁做減法背後,是整個“萬達商業帝國”向輕資產和服務業轉型的縮影。

直到今年10月,這一現象纔有所轉變。

今年10月萬達商管再次衝擊港股後,不僅佈局汽車銷售業務,還殺入市場競爭激烈的茶飲市場,推出自有茶飲品牌“萬茶”,萬達的拓張野心似乎已開始展現。

事實上,由於如今的萬達商管主要營收來源於旗下物業的業主繳納的相關管理服務費和從其運營服務和增值項目中所的的利潤,導致未來想要進一步提升利潤,則需承接足夠豐富的其他業務,汽車銷售和茶飲,都是依託於萬達商管自身的業務發展所選。

至於未來萬達是否存在投資乃至收購某新能源車企,從而實現汽車產業一條龍服務的可能,根據現有的消息分析可能性較小,有媒體表示“從知情人士瞭解到,萬達商管此次成立汽車服務公司,絕不是爲了涉足汽車製造業,更多像是爲紅旗汽車將在萬達廣場銷售鋪墊”。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在管商業廣場總數爲20977家,過去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9%,預計到2025年達到28332家,未來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6.2%,增速已明顯放緩。

萬達商管未來的價值,似乎已和“薛定諤的貓”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

2017年萬達年會中,王健林曾唱了一首《一無所有》,4年後的今天,萬達商管實現了“地產業務的一無所有”同時也開啓了新業務的拓張,面對3年220億的對賭協議,不知3年後是否會再次迎來“一無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