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稱愛奇藝裁員20%-40%!虧損、選秀取消與短視頻擠壓生存空間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路世明

來源/鋅財經(ID:xincaijing)

12月1日,有消息稱,當天愛奇藝開始進行一輪大規模裁員。多位被裁員工稱,此次裁員是愛奇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輪裁員,部分部門幾乎全員被裁,即使是諸如內容、智能硬件等盈利部門也有指標。

受裁員風波影響,12月1日晚間,愛奇藝股價再度遭遇大跌,盤中一度跌至5.6美元/股,再創歷史新低,全天跌幅達到9.46%,總市值僅剩44.59億美元,相比今年3月的最高價28.97美元/股,累計跌幅已超過80%,市值累計蒸發達1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2億元。

大規模裁員的背後,是愛奇藝已經招架不住連年的虧損。在互聯網廣告增長整體放緩,長視頻行業萎縮及監管政策導致內容缺失、用戶增長停滯等因素下,開源無望的愛奇藝不得不斷腕自救。

今年以來,愛奇藝不斷受挫,先是因爲倒奶事件被監管叫停吸金的綜藝節目,而後作爲搖錢樹的“超前點播”又被迫取消,現在又來到了大規模裁員的環節。

流年不利的愛奇藝在今年更爲雪上加霜,可通過裁員縮減成本,無助於找到新的增長點。愛奇藝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誰也不知道。

流年不利,虧損擴大

愛奇藝此次大規模裁員,可以從前不久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窺探一二。

根據財報數據,今年第三季度,愛奇藝的營收爲75.89億元,同比增長6%,淨虧損17.34億元,同比擴大47.47%,環比擴大23.68%,前三季度累計虧損額達到44.06億元,且虧損情況正在加重。

面對虧損加劇,營收下滑的窘境,愛奇藝創始人、董事兼CEO龔宇曾表示:對愛奇藝來說重點是開源節流,主要是砍掉低效率的業務、項目,增加和嘗試新的貨幣化機會。

不難看出,這場大規模裁員事件並非員工所說的“突然”,而是“醞釀已久”才做出的決策。

事實上,三季度財報頗有“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意思,自2018年3月愛奇藝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歷年財報顯示,自2018年愛奇藝上市後,在2018年-2020年三年間的淨虧損額分別約爲91億元、103億元、70億元,三年的淨虧損額累計高達264億元。而在上市之前,愛奇藝也是處於鉅額虧損,2015年到2017年的淨虧損額爲:25.76億元、30.75億元、37.38億元。

面對多年持續虧損,愛奇藝也曾嘗試過通過多元化佈局尋找新的增長點。

比如2020年1月愛奇藝旗下產品矩陣新推出了一款名叫“斬顏”的APP應用,定位美妝種草社區,潮流則緊貼愛奇藝的視頻領域調性,主打明星彩妝和網綜IP周邊,進軍內容電商領域。

此外,愛奇藝還曾推出過“隨刻”APP試水短視頻;去年年末,還曾宣佈大漲價,每個月會員費用漲到了25元(連續包月19元),比以前提高了25%......當然,這些只是愛奇藝多元業務中很小的一部分,愛奇藝還先後嘗試過知識付費、智能大屏營銷、VR、在線教育等領域。

但可惜的是,這些路子始終沒能把愛奇藝從虧損泥潭中拽出來。

多重打擊,雪上加霜

作爲長視頻三巨頭之一,愛奇藝近兩年久處多事之秋,深受多重打擊。

首先,一場疫情讓影視行業按下“暫停鍵”,而這也影響到了長視頻行業的企業生存。

根據愛奇藝官方統計,目前電影上線量不如2019年同期的一半;而傳統電視劇的比例更少,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時,旗下的網劇也因爲疫情的原因不斷延遲上線。內容供應出現嚴重短缺,對愛奇藝這樣的視頻內容平臺來說,如同當頭一棒。

其次,愛奇藝曾在4年內打造了4部選秀綜藝,來錢快的“偶像綜藝”業務讓愛奇藝感受到了瘋狂吸金的美妙。但可惜的是,隨着監管的一紙文書,愛奇藝不得不放棄吸金的工具。

今年5月,愛奇藝選秀節目《青春有你》出現“倒奶事件”,被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責令暫停後續節目錄制。此後,贊助商蒙牛發佈致歉聲明,緊接着愛奇藝也公佈了整改措施,停止錄製和直播原定5月8日的成團之夜。

選秀節目相比影視劇,不但週期短,在變現上也比較快。責令停止選秀節目的錄製,無疑對愛奇藝的廣告收入有着不小的影響。

另外,愛奇藝創始人龔宇曾透露,超前點播至少能改善30%版權虧損,但就在今年的10月4日,愛奇藝迫於會員的壓力取消了超前點播。

據悉,超前點播始於《陳情令》的大結局提前解鎖。騰訊視頻將剩餘劇集以一集6元,打包價30元的價格進行售賣。而後片方在慶功宴上透露,該劇的付費點播人數達520萬人次,超前付費總金額達1.56億元。

隨後愛奇藝也正式推出超前點播,憑藉火熱的《慶餘年》大賺2億。嚐到甜頭後,愛奇藝開始嘗試將超前點播常態化。據統計,2019年愛奇藝超前點播的劇集僅有5部,但次年就激增到123 部。對於盈利增長困難的愛奇藝來說,超前點播就如同搖錢樹,但如今這顆搖錢樹已無影無蹤。

最後,廣告業務作爲長視頻平臺的主要收入,是愛奇藝賴以生存的核心。

但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前值爲8.5%,增速出現了較大幅度放緩。8月份消費數據明顯低於預期,廣告行業疲軟,包括騰訊及百度在內的大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而從愛奇藝三季度財報來看,在線廣告服務收入僅爲17億元,較2020年同期相比,整整下降了10%。

除以上問題,網劇質量堪憂,成本卻不斷上升,以2021年迷霧劇場的開場之作《八角亭謎霧》爲例,截止目前,豆瓣評分僅有5.7分,遠不如預期;同時,因爲負面消息不斷,股價大跌等問題也在困擾着愛奇藝。

可以說,去年的愛奇藝是在不斷的捱罵,而到了今年則在不斷捱打。

當然,以上問題並非愛奇藝深陷虧損泥潭的真正原因。究其核心,在於長視頻行業的發展模式,以及短視頻的異軍突起。

短視頻崛起,強敵環伺

愛奇藝自成立後從未實現盈利,這與長視頻行業的發展模式有很大的關係。

按照原本的“套路”來講,即便不斷虧損,也不妨礙愛奇藝等平臺的發展。因爲一開始,愛奇藝們就沒想過如何做大蛋糕,而是想着如何通過比爛來“做掉”分蛋糕的人。

賽事的上半場,平臺都會靠虧損去做大用戶規模,接着再靠規模不斷融資。到了下半場,選手們開始比誰虧得少,從而逼死競爭對手,留下的寡頭合併重組,憑藉壟斷地位提價盈利。

但長視頻選手們沒有預料到,短視頻的興起打破了賽事規則。

2018年的時候,短視頻賽道上佔據的用戶與長視頻賽道還算旗鼓相當。但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44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爲8.88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440萬,佔網民整體的87.8%。

當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爲了穩定基礎用戶,搶佔長視頻用戶,正試圖通過影視、綜藝等形態進入長視頻領域。

比如今年年初抖音宣佈,賀歲電影《囧媽》全片於大年初一進行在線首播;再比如今年以來,快手也先後上線了《看見快生活》《空巢》等多個長視頻項目。

除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長視頻平臺還遭遇着B站、西瓜視頻等中視頻平臺的挑戰。比如,B站以5.13億港元戰略投資歡喜傳媒,長視頻《風犬少年的天空》《說唱新世代》來勢洶洶,國慶檔電影《奪冠》在影院下映後也將在B站同步播放;西瓜視頻6.3億買下《囧媽》版權嘗試付費點播、全網獨播電視綜藝《中國好聲音2020》。

另外,近年來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諸如“3分鐘看一部電影”“電視劇快速精講”之類的視頻氾濫,而這些二次創作的視頻基本上都涉嫌侵權。

針對此現象,今年四月初,騰訊、愛奇藝等長視頻平臺聯合七十餘家影視機構抵制短視頻“二次創作”,呼籲短視頻平臺尊重原創、保護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對相關影視作品實施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侵權行爲,但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效果。

不能否認的是,這類視頻確實產生了不小的流量,但對影視行業卻造成了很大損失,而其中部分損失又會轉移到需要花重金買下影視版權的長視頻平臺。

如今,長視頻賽道不斷的被短視頻壓縮,其用戶的總時長被切割,用戶黏性下降,無論流量還是收益上都在快速流失,已經到了危機的邊緣。

事實上,“愛優騰”盈利的問題一直是老生常談,但到目前爲止,並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相反,短視頻的崛起更是加大了長視頻門戶盈利的難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