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保监会再提合规内控 多家银行启动自查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伴随着存单质押票据业务、个人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风险事件的爆发,银保监会对于银行金融机构的合规内控再次进行了强调,而多家银行也对相应的风险点进行了自查,覆盖了业务的全流程和内部关键岗位人员。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近期存单质押票据业务风险波及多家银行,银行内控管理制度受到了业界的普遍质疑。虽然监管一直期望通过加大对风险事件和行为的处罚力度起到行业威慑作用,但是这类风险发生的根源仍来自银行内部。由此,多家银行对内控合规的重点组织了强化学习,并对重点业务和关键岗位人员异常行为启动了自查。

筑牢“防火墙”

11月24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持续深入做好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有关工作的通知》,督促银行机构筑牢内控合规“防火墙”。该通知称,当前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复杂严峻,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存单质押票据业务、个人信息安全等风险事件,社会影响恶劣,损害了银行业的整体声誉。

从具体要求上看,监管强调了要弥补管理缺陷和漏洞,从根本上扭转重效益轻合规、内控要求为业务发展让路的局面。同时,对部分银行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名,包括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不力,虚报普惠金融指标数据,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减费让利措施执行不到位,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要求银行提高内部问责的层级,狠抓人员管理,强化常态化异常行为监测排查。同时,银保监会披露了最近监管处罚数据,释放了对违规行为“严查严处”的总基调。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累计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9579家次,处罚责任人员1.22万人次,罚没合计104.36亿元,超以往十几年总和。

事实上,2021年6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 “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通知》,着力补齐内控合规机制明显短板,坚决破解屡查屡犯顽瘴痼疾。在“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仅剩一个多月时间时,监管再次对内控合规进行了强调。

“长久以来,银行内控问题所产生的风险危害是远大于外部风险的。然而,这部分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顽疾。”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存单质押风险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行业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银行对内部员工的管理方面。

他认为,银行业务上的违规实际上与内部员工行为是存在紧密关系的,银行需要一方面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一方面加大对员工个人风险的排查。 同时,对于信贷等业务上的集中风险点也要加强风险把控。

银行自查

“银行内部对于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充当资金掮客、经商办企业等行为正在进行排查,而涉及的人员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理。”一家国有大行分行人士向记者透露。

他表示,由于部分银行岗位与企业客户的联系较多,业务的办理涉及贷款、偿还贷款等。“往往银行员工在充当资金掮客方面比较有优势,包括帮助企业找贷款的过桥资金或者外部入股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以此从中获利。”

“这些行为通常都是银行员工的个人行为,一旦出现风险却很容易波及银行。”上述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

记者注意到,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分行均在地方监管要求下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并对于银行内部的内控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建设银行滨州分行方面表示,在内控合规治理体系方面持续完善,逐步构建起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制约有效、报告清晰的三级内控管理体系,分行设置独立的内控合规部门,县域、城区支行设置专兼职合规经理,基层网点设置合规主管,明确了各级合规管理责任,内控合规履职环境逐步优化。

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方面称,该行将围绕10个方面工作要点,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整治屡查屡犯,巩固市场乱象整治成效。

一家股份行人士表示,“我行在内控合规建设上同样是将违规重点领域进行数据化的统计,然后找出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进行针对性整改。”

他向记者透露,该行将重要业务的风险点范围划定在了十个方面,包括房地产开发商资质审核不严、个人贷款虚假按揭、保理业务虚假应收账款、融资贸易背景不真实、抵押物评估虚高、贷款用途监管不严、客户身份识别、分支机构隐性担保、信息披露和印章违规。

“有的银行专门对于内部员工新增了举报制度,让员工日常行为能够相互监督,避免管理层的盲点。”该股份行人士称,银行内部的合规自查逐渐日常化,均由上至下设置了相应的岗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