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 各地修改計生條例增設假期 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萬笑天 北京報道

2020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爲8.52‰,首次跌破1%,人口自然增長率則降至1.45‰,近期《中國統計年鑑2021》(以下簡稱《年鑑》)中披露了這些數據。繼今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後,再一次對人口問題敲響警鐘。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匡時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這傳遞了兩個信號:一是我國或已經進入了超級少子化時代,需要積極、系統、全面、前瞻的生育政策來應對;二是粗出生率(也稱出生率)越來越接近粗死亡率(也稱死亡率,2020年爲7.07‰),預示人口負增長即將來臨。

《年鑑》顯示,進入21世紀後,多數年份人口出生率在12‰上下,自2016年開始連續4年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降至最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孕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爲1.3,仍處於較低水平。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通常將總和生育率2.1作爲世代更替水平。從1992年開始,中國總和生育率即低於2.1。

在放開生育上,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施“單獨二孩”,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兩孩”政策。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做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決策。取消社會撫養費,存在幾十年的“超生罰款”退出歷史舞臺。各地政策也調整了鼓勵政策,給予了夫妻更多的假期和獎勵措施。

人口出生率新低

與生育相對應的是婚姻。2020年結婚登記人數爲814.33萬對,是即2003年(811.4萬對)後17年來的新低。

《年鑑》數據顯示,結婚登記對數自2013年1346.93萬對的歷史高點後,已連續第七年下降。2020年離婚對數爲433.90萬對,較2019年470.06萬對的高點有所下降。

“結婚少了、離婚多了、結婚晚了。”任澤平團隊在其《中國婚姻報告2021》中總結道。25~29歲接替20~24歲人羣成爲新的結婚“主力軍”,高年齡層段(40歲以上)結婚登記佔比大幅上升。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偏低,例如上海、浙江、廣東等地。

婚姻現象的背後,是出生率降低、性別比失衡。出生率下滑長期影響適婚年齡人數,進而導致結婚對數下滑。“90後”比“80後”少約3100萬,“00後”比“90後”少4100萬。當前結婚年齡主力25~29歲(“90後”)人口大幅下滑。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二級巡視員楊宗濤曾表示,適婚人口總數下降是當前結婚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這源自中國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數量減少。婚姻觀念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普及也對此產生了影響。

對於男女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年鑑》顯示,2020年總人口性別比爲104.80(女性=100)。廣東、海南、西藏的人口性別比最大,分別爲113.08、112.86和110.32。東北三省的性別比最小,其中遼寧、吉林女性多於男性,人口性別比分別爲99.70和99.69。

吉林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曉峯對媒體表示,在年齡結構上,吉林的老年人口撫養比佔21.47%,高於全國平均值的19.74%,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的總數高於男性,這就導致吉林老年女性佔比偏高。從人口構成上,吉林的外流人口中,青壯年男性居多,導致留在本省的女性及老年人相對較多。此外,在出生性別偏好上,吉林不存在男性偏好,甚至還存在一定程度女性偏好。

未來性別比例或許對婚姻問題產生影響。《年鑑》顯示,在5~24歲年齡段中,性別比較高,其中15~19歲的人口性別比最高爲116.12,更小年齡段中有所下降,但0~4歲性別比仍爲110.98。

農村地區的性別失衡更爲嚴重。全國鄉村人口性別比是107.91,其中14個省份鄉村男女性別比大於110,包括北京120.21、上海130.93、福建110.94等。相較之下,河北、河南、四川、重慶等11個省份的城市人口性別比小於100。

鼓勵生育政策

各個省份針對自己的情況,也做出了相關的政策調整以鼓勵生育。今年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此後多個省份陸續啓動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這些條例中,普遍增設或提及了“育兒假”。

“‘三孩’政策效應短期來看預計不會有很大的效應,畢竟生育三孩的人羣相對有限。‘二孩’政策的累積效應經歷了過去幾年的釋放,目前累積效應在減弱,急需政策引導。”黃匡時說。

近期已通過的《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條例》)中,出現了出生人口“整體呈斷崖式下降趨勢”的表述。據安徽省全員人口數據庫統計,2017年至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別爲98.4萬、86.5萬、76.6萬、64.5萬、53萬(預測),年增長率爲-12.1%、-11.4%、-15.8%,-17.8%,整體呈斷崖式下降趨勢。

安徽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孫中鋒認爲,在女性生育意願下降、全省育齡婦女人口總量大幅減少、人口流出趨勢無明顯變化等難以改變的背景下,即使“三孩”政策開始實施,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配套生育支持政策出臺,生育率低迷問題將會長期存在。

目前安徽的《條例》已正式通過,並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表明,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並在原有基礎上延長婚假十天,婚假期間,享有的工資等福利待遇不變。

安徽省規定,對符合《條例》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給予以下獎勵:女方在享受國家規定產假基礎上,延長產假六十天;男方享受三十天護理假;在子女六週歲以前,每年給予夫妻各十天育兒假。職工在前款規定的產假、護理假、育兒假期間,享受其在職在崗的工資、獎金、福利待遇。

江蘇和吉林兩省在條例中提及了育兒假,但並沒有列出詳細的實施辦法。如江蘇省規定,“推動實行父母育兒假制度。育兒假的具體實施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吉林省則表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或企業事業單位設立父母育兒假。”

而陝西生育三孩的女性,甚至可得到半年的獎勵假。《陝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中稱,女職工生育三孩的,再給予半年獎勵假,其配偶增加護理假十五天。

育兒假也長達三十天。據其徵求意見稿,合法生育的父母在子女一至三週歲期間,每年給予父母雙方各不低於三十天的育兒假。職工在婚假、產假、護理假和育兒假期間按出勤對待,享受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

有輿論認爲,此舉可能解決不了生育率低的問題,反而會增加女性找工作的困難。有居民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表示,不敢生是因爲怕失業,“生娃面臨着崗位調動,產假期間職位被頂替等風險”,長時間的產假後公司可能已經忘了自己是誰。

黃匡時表示,假期與就業確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斥關係,但是歐美很多國家女性生育假期更長,生育假期也並沒有給這些國家的女性就業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北歐國家,女性勞動參與率不低。因此,需要從性別平等和家庭工作均衡的角度去協調好女性生育與就業之間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