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入籍球員使用的固執到12強賽國足與澳大利亞隊的32分鐘賽後發佈會,作爲主教練,關於李鐵的話題已經持續了半個多月。外界不理解李鐵排兵佈陣上的人員選擇,對他在發佈會上的輸出內容感到匪夷所思。當不考慮"國足主教練"這層身份外衣的時候,或許可以清晰看到,正是李鐵本人的性格令他成爲成功的年輕本土教練,繼而在國家隊主教練的競聘中勝出;同樣是性格原因,造成了如今的慘烈局面。

成,兩次"換李鐵"後的成功

此前互聯網上聲浪洶湧的"換李鐵"很容易讓人想起1997年的金州,那屆十強賽國足主場與卡塔爾的關鍵一役中,李鐵出現了多次失誤,看臺上爆發的"換李鐵"吼聲令承受着巨大壓力的球隊主帥戚務生不到半場就將這名20歲的小將換下。2001年,相似的一幕在西安重演,李鐵在國足與馬爾代夫一役中的失誤導致對手打入一球,唯一的不同是,米盧不爲所動,讓他繼續留在場上。

2021年8月,中國足協就國足備戰12強賽事宜在上海召開媒體座談會,李鐵提到了這兩次"換李鐵",並給出自己的心路歷程,"1997年時,我只是個20歲的孩子,非常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但經歷過了,人就成長了。2001年時,我又經歷了第二次,這次我沒有任何心理變化,可以輕鬆面對了--只要我經歷過的東西,我就不再害怕了。"

兩次"大場面"會給年輕球員的心理帶來怎樣的變化?除了當事人,或許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人們可以看到外在的成長軌跡:在球場上跑不死的李鐵被球迷給予"維埃鐵"的愛稱,儘管乾的是髒活累活,但"從小到大,沒受傷前我就沒踢過替補"是李鐵的驕傲;遠赴英格蘭的經歷雖然難稱成功,但依然是韓日世界盃後,中國足球"走出去"的少數幾人之一;退役後轉型教練,在廣州恒大和國家隊擔任助理教練時期,輔佐的是世界名帥裏皮;獨立執教後,在河北華夏和武漢隊均取得過不俗成績,一度被譽爲"最成功的年輕本土教練";接替裏皮擔任中國男足國家隊主教練後,他以一波連勝扭轉頹勢,率隊闖進12強賽。

性格強硬,是很多與李鐵打過交道的業內人士給出的評價。人們對此可以理解:16歲留洋巴西,回國後得到"六小天鵝"美稱後不久就被全場球迷要求"換李鐵",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無法做到不爲外界聲音所動,或許李鐵很快就會在中國足壇隕落。所以之後他取得的成功,也被認爲源於這樣的性格。

敗,過於自負引發的風暴

如果不考慮兩次"換李鐵"的插曲,在球員和教練生涯裏,李鐵並沒有經歷太多波折。一位中超俱樂部老總曾經評價說:"太順的人容易自負,尤其是在自己的專業上。李鐵對業務的鑽研精神很強,如果他能夠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低身段,謙虛一些,會成爲很出色的教練員。"

高位壓迫是李鐵希望帶給國足的變化,在對入籍球員的使用上,李鐵首先考慮的因素是體能,換言之就是能跑。以高位壓迫獲得球權的戰術在40強賽時奏效,然而國足12強賽的多數對手實力、比賽狀態均強於自己,這一理念就顯然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當無法控球時,何談高位壓迫?由於主教練的判斷失誤,"鐵家軍"從最開始就沒有將自己放到應該在的位置上。

當用人選擇和戰術打法遭到質疑,並確實存在錯誤時,李鐵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態度。直到12強賽第5輪,洛國富和阿蘭才進入"鐵家軍"的首發名單,這一改變被視爲國足主帥對外界的妥協。以兩名入籍球員出場後起到的作用來看,他們在這一級別賽事表現出的比賽能力確實強於國內球員,然而此役過早換下兩人令李鐵遭到更猛烈的批評。

國足第6輪與澳大利亞隊比賽的首發名單被形容爲"李鐵的徹底妥協",洛國富、阿蘭、艾克森、蔣光太4名入籍球員首次同時首發。一場1比1的平局後,李鐵在賽後發佈會進行了32分鐘的"爆發式獨白",在外界的一片譁然中,國足主帥次日的"微博帶貨"行爲徹底引發新的"換李鐵"風暴,這股風暴的勢頭越來越猛烈,涉及範圍越來越大。

追求完美是李鐵的另一個性格特點,曾有業內人士透露,與李鐵合作"會很累",因爲他要求細緻,各方面都要做到最好,無法容忍自己出現錯誤。正因如此,他與自己團隊合作的執教經歷在入主國家隊前基本是成功的。過往的成功令李鐵習慣於自己的正確,在國家隊"接受並承認自己的判斷出現錯誤"變得極爲艱難,修正錯誤的過程更是充滿委屈,於是妥協之後,李鐵在最不合適的時機"逆反"了。

由於疫情影響,李鐵上任後僅率隊在國內踢了一場40強賽。沒有主場,只能長期在海外封閉集訓、比賽;無法與高水平球隊進行熱身賽,沒有機會通過比賽發現並改正訓練中的問題都是國足面臨的切實困難。但只強調外因,而非承認自己存在不足就是推卸責任,不是國家隊主教練該有的做法。

性格決定命運,是"鐵家軍"時代留下的最後迴音。

新京報記者 周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