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管大咖共商行業趨勢:權益類理財佔比將逐步提升,養老、ESG或爲發力方向

記者 | 劉晨光 張藝

隨着數字化浪潮的席捲,客戶行爲模式的改變、監管政策的趨嚴,全球財富管理市場會呈現出哪些新的趨勢?蓬勃發展的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又有哪些新的機遇?

12月5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上,來自世界主要資管機構的高管共同探究了中國資管行業未來的整體發展趨勢。業內人士認爲,中國的居民財富正在從房地產向金融資產轉移,未來公募基金類產品佔比將逐步提升。

權益類理財佔比將逐步提升

我國的資管和財富管理行業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執行總裁李彤指出,我國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起步相對較晚,但是近幾年的發展非常迅速。根據BCG數據統計,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市場,截止到2020年底,不包括理財的內地資本市場規模AUM9.4萬億美元,此外香港資產管理業務規模是4.5萬億美元,其中包括了近1.5萬億美元的私人銀行和私人財富管理。

李彤分析,2020年納入銀行理財和部分非標業務後在岸總的資本規模大概在15萬億美元左右,其中銀行理財大約4萬億美元,公募基金3.1萬億美元,私募基金2.6萬億美元。

李彤認爲,隨着我國資本市場日益成熟,直接融資比例不斷上升,科技創新上市企業的持續成長以及與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的互聯互通,投資人能夠在全球市場進行優質的資產配置。其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專業的資本市場機構能夠較好地貼閤家庭增配金融產品,特別是股權產品的需要,將在推動共同富裕、發展直接投資、支持經濟轉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湯曉東看來,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當前有着較好的時代背景。他認爲自監管新規出臺以來,財富逐漸向淨值化轉變,在防範風險的同時真正促進財富市場投資於實體經濟,爲投資者提供市場化收益。

“隨着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境外資本不斷開放,投資境內市場的額度限制逐漸放寬,股票市場交易的互聯互通,如滬港通、深港通等機制也豐富了跨境投資的平臺和渠道。在牌照方面,從允許外資機構控股證券公司和合資理財公司,到開放外資、獨資、公募等一系列的舉措,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境外機構在華業務的設立和海外經驗的引入。”湯曉東說道。

李彤坦言,2020年我國的開放式公募基金中有40%是貨幣基金,股票型的基金只有10%左右,混合型的佔比是22%。同國際比較,美國的共同基金中的80%以上是非貨幣基金,50%左右是股票基金,“可以預見,伴隨着未來我國家庭金融財富配置需求增加,由專業機構管理的權益類資產,將是廣大社會羣體參與我國經濟創新發展紅利的重要渠道,使社會收入羣體參與到財富和資產管理市場,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目前中國的長期資本配置市場大部分資金仍投資於儲蓄、房地產等資產中,隨着資本市場制度的日益完善,如何通過豐富創新的投資產品吸引長期的資金入市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湯曉東說。

國投瑞銀總經理王彥傑指出,當前的總體狀況和上個世紀80年代左右美國比較接近,就財富管理的角度來看,它體現兩個特徵。第一是居民財富的累計正在快速增長;第二個即是居民的資產配置的結構正在發生比較大改變,對金融產品的需求正在快速的增加。

華安基金總經理張霄嶺陳述了資管結構變化後的數據。最大的變化即是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還有私募基金管理規模佔比上升,信託、證券資管,還有一些子公司的專戶業務規模佔比下降。“比如說公募基金的規模佔比,從三年前的11.7%,現在上升到了18%,成爲第二大的資產管理產品,僅次於銀行的理財。信託的規模佔比從2018年的20%,現在下降到了15%左右,這還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張霄嶺說道。

張霄嶺認爲,“另外一個變化是居民財富和資產的大轉移,現在中國的居民財富正在從房地產向金融資產轉移,從穩健型的比如理財、信託這樣的產品向股票基金這樣一些風險資產轉移。”

養老、ESG或爲發力方向

“成熟的國家的資管中,20%左右是養老金,而且養老金裏面一半是投資於美國的共同基金,以此進行跨生命週期的現金流管理。”

“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養老金的支出壓力較大,而養老金的可持續性和較高的養老金替代率,不僅是發展銀髮經濟的物質基礎,更是使現代年輕人安心消費的關鍵前提,國際經驗顯示,單純地依靠儲蓄恐怕很難抵抗通脹,滿足未來養老消費支出需要財富管理提供長期收益。”她分析指出。

李彤認爲,過去幾年我國社保,也就是社會保障基金,通過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投資取得了較高的收益率,增厚了我國社保體系的財富儲備。因此未來鼓勵居民通過財富管理業務進行養老儲備,發展養老金第三支柱,將有助於減輕養老的財政負擔,保證養老體系的可持續性。

湯曉東也認同養老型投資產品是能夠引導長期投資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並且能夠幫助中國積極應對亟待解決的養老難題。

“目前,我國的養老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主要以第一支柱爲主,隨着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第一支柱2035年之後將難以支付退休人口所需的養老金數額。另外中國居民對儲蓄的偏好並不足以保障其未來的養老生活。因此,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產品將對促進儲蓄向養老投資的轉化,以及建立長期投資理念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湯曉東認爲,在未來具有保障本金、拉長投資期限、滿足各年齡段人羣的個人養老投資產品能夠幫助居民實現資本的長期穩健增值,使居民真正擁有體面的退休生活。

除此之外,湯曉東指出,和養老型投資一樣,可持續投資是當下具有高度社會性意義的投資主題,也是資本市場重新配置中一項重大的結構性變化。根據貝萊德在全球範圍的測算和觀察,這一投資趨勢已經深深影響到資產與財富管理行業客戶對投資組合的需求改變。

2025年可持續投資的資產管理規模把它們的投資組合中從2020年的18%提升到37%,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的重視不僅僅在於其對環境、社會和治理的正向作用,同時也在於可持續投資帶來的超額收益,尤其是在市場下行的時候,可持續投資的策略被證明更具有韌性。”湯曉東說。

湯曉東坦言,在此基礎上,財富管理客戶對可持續投資的需求也在投資主題、策略、風險和收益方面等各有不同,隨着可持續投資在中國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監管層面的關注,如何將其系統有效地納入自己的投資解決方案中,提供符合不同客戶需求的可持續投資策略將是未來中國投資財富管理機構需要思考的一個發展方向。

“這不僅僅需要數據、技術和分析工具的支持,更需要機構自上而下地貫徹ESG評價的體系,將其各個策略的投資流程與風險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湯曉東說。

邁達斯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Soonyoung Chang指出,全球的疫情、通脹、利率帶會帶來一些相互關聯的影響。氣候變化、環境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一個核心的部分就是“減碳”。

Soonyoung Chang表示,越來越多的全球性的投資行業客戶都在要求環境和社會方面的一些收益,除了財務回報以外,他們對於環境和社會的要求也很高,這些投資者要求他們的投資能夠爲更好的環境、更好的社會帶來貢獻。“把這些全都考慮近來,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將這些ESG的因素納入到投資的決策當中是現階段的重中之重,對於所有的財富管理公司來說都是這樣的一個目標。” Soonyoung Chang補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