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落地顯效 多家險企暫停互聯網人身險業務

近日,富邦財險、信泰人壽相繼宣佈暫停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瑞華健康宣佈暫停銷售部分互聯網人身險產品。這些險企的業務調整,是對銀保監會10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的具體落實。

業內人士表示,《通知》重新定義了險企的互聯網人身險業務,明確了很多此前未提及的經營門檻,預計導致一批險企暫時無法開展互聯網人身險業務,部分互聯網人身險產品銷售或受影響。相關險企應該會陸續發佈相關調整公告。

重拾升勢的銀保渠道如何撐起人身險“下半場”?

“拿下一張保費200萬元以下的保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簽了大單。”一家人身險公司的業務人士小王說,公司今年加大了在銀行銷售人身險產品的力度,銀保渠道業務已是貢獻公司新單保費的主力。這是近兩年險企重新重視銀保渠道的縮影。過去,由於價值率低、強監管約束,人身險行業頗有“談銀保渠道色變”之感。但在人身險行業另一主流渠道個險(即代理人渠道)保費持續承壓之際,險企管理層不得不把目光轉向銀保渠道。這一趨勢在今年尤爲明顯。

監管全面排查營運車輛保險承保限制

近日,多地出現部分險企拒保出租車等營運車輛商業車險的現象,引發外界關注和業內討論。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瞭解,銀保監會財險部近日向各財險公司下發相關通知,一方面要求各財險公司積極主動爲營運車輛提供保險服務,另一方面將全面排查整改營運車輛商業保險承保限制政策。

其實不只是出租車,在部分地區,貨運車、攪拌車等營運車在投保商業車險時,也遇到過類似被拒保的情況。險企爲何將“送上門”生意拒之門外?多家財險公司分公司車險負責人直言,主要是在部分地區,這類營運車商業車險的賠付率幾乎是100%,部分地區甚至超過了1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