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觀察|灰太狼不捉羊了:是什麼讓編劇越來越小心翼翼?

近日有網友反映,《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走下坡路了,“灰太狼不捉羊了,也沒了有趣的打鬥場面,只有偏向低齡的劇情,看着以前童年的動畫變成這樣,心裏挺不是滋味,希望早日恢復原版劇情和畫風”。

動畫出品方回應稱,“2019年播出的《羊村守護者》正式開啓了‘羊狼和平新時代’,現在的故事更能扣人心絃,主線、主題更清晰。”並表示,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故事性和畫面技術外,也需要傳遞正能量和成長的力量,寓教於樂。

這條新聞很有意思。當年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孩子長大了,有了“毀童年”的惆悵。這種情緒多於觀點或建議的表達,得到了出品方的鄭重答覆,則是對資深老粉的尊重。

但提問者和作答者的互動中,包含着一種面對公衆輿論的不安和小心,耐人尋味。

其實,“狼不捉羊”是個僞問題。《貓和老鼠》中,湯姆一直抓傑瑞,但從來沒有真正成功過。《熊出沒》中,光頭強一直驅趕熊大、熊二,常拿出獵槍亂開一氣,但從來都沒打中。嚴格說起來,這些都算“狼不捉羊”,但沒有人覺得這樣的情節設計突兀。原因很簡單,“狼”真捉住了“羊”,故事還怎麼演下去——畢竟,這是動畫片嘛!

網友疑問的點在於,哪怕是永遠捉不住的“假捉”,也應該有就有,動畫世界裏狼和羊是對立關係這種有限邏輯,也不應該完全放棄。只要故事夠精彩,能夠自圓其說,觀衆就會支持創作者腦洞大開,放心創作。祭出“羊狼和平新時代”說法,顯得有些過度詮釋。這也是出品方“強行解釋”給人帶來滑稽感的原因。

不過,真正的問題或許在於,雙方都小心翼翼地使用了“捉”這個字眼,而避免用“狼喫羊”的說法——儘管這麼說更符合現實。提問者對童年經典有保護欲,作答者對自己產出的IP呵護有加,但事實並不像一問一答所展現出的賓主皆歡那麼簡單。

且不說發生過“熊孩子”模仿動畫片情節,把另一個孩子綁在樹上用火燒的新聞,每次只要有人把動畫片裏的某個情節、某句臺詞或某個畫面截出來,指責其“血腥暴力”,都能輕易引發輿論爭議,動畫出品方很容易變成驚弓之鳥。類似的案例多了,哪怕出品方事後獲得了“清白”,一些人也會形成一種認知:如果出事,出品方要擔責。

動畫片受衆主要是孩子,圍繞其引發的爭議往往是敏感話題。輿論對動畫片進行監督是有必要的,但監督不等於將嚴苛進行到底,更不等於將自己不認同的內容“一竿子打死”。

這個道理,成年人不會不明白,但難就難在,動畫片創作和公衆監督的邊界在哪裏,是很專業且難有明確說法的事,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答案。對動畫片進行評價的觀衆、網友、家長,要對動畫片創作的規律和特質有足夠的瞭解。同時,對於兒童的娛樂保護,也要有客觀的認知。

不可觸碰的紅線要有,但總想把兒童置於一個徹底無菌的環境下生存,既不現實也不有利於其成長。在娛樂的同時教會孩子分辨虛構與現實的界限、獲得認知,動畫片可以提供載體,但前提是善用它,而不是隨意甩鍋、讓它承受不可承受之重。

創作者敬畏輿論,從輿論中獲取創作元素,當然是可以的,輿論中也往往也隱藏着創作的靈感和商業的價值。順從輿論進行創作,產出雙方都滿意的作品,固然皆大歡喜。

但雙方意見不一甚至相悖時,創作者應冷靜看待輿論裹挾的雜質,認真檢視自己的創作初心。究竟是爲了對動畫片的熱愛而創作,爲了孩子們快樂的童年而創作,還是爲了商業利益而屈服於輿論場上的部分聲音,爲了最大化圖“安全”、圖省事而放棄一些創意創新?觀衆意見本就是衆口難調,想讓所有人滿意,只會讓編劇無從下筆。

希望創作者能夠以孩子的需求爲最大目標,產出真正的好故事。如果能夠贏得兒童觀衆的心,並且在創作過程中做到坦然無愧,對一些苛責可以不必太在意,必要的時候可以依法保護自我。

微博博主熱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