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柴春元

“老娘本来就是你的上帝,我不命令你命令谁呀!”“出来打工就给我唯唯诺诺的好吧!”

12月6日晚,安徽合肥一外卖骑手到当地一所职业技术学院配送外卖时,遭到该校一女学生的辱骂。目前,外卖骑手受此事困扰无心工作,已经辞职(12月9日澎湃新闻消息)。

尽管校方对此事表态:女孩是新生,学校希望网络舆论能对女孩宽容点,给她改正错误的机会,但短短几段微信语音,还是听得人瞠目结舌,很难想象它出自一名大一女生之口,也很难想象这就是该女生的日常状态。如此极端的情节,除了具体人的具体素质之外,它发生的特殊“语境”,或许更值得人们去反思。正如这位骑手在解释辞职原因时说的一句话:“这个工作对我的侮辱性太大了。”

稍稍梳理就会发现,近年来,外卖员、快递员与顾客之间发生的“怪事儿”并不少见:2019年6月,山东快递员聂女士因派送的芒果少了一只,给顾客赔偿了一箱芒果甚至登门下跪道歉;2020年1月,深圳的吴女士因多次投诉一位快递员不送件上门,竟遭对方登门殴打……如果仅仅把这些极端事件归结于个人的问题,就可能忽略了这些事件滋生的土壤——外卖员、快递员面对的特殊执业环境。

一般来说,在对签约骑手进行严格要求乃至罚款的时候,很多平台都是毫不含糊地“照章办事”。这个“章”,就是平台对签约劳动者的管理规则。其中,客户的投诉和差评可谓悬在骑手们头顶的“尚方宝剑”。通过客户评价来判断劳动者的工作状况,本是一个好办法,但若仅仅根据客户评价来决定对劳动者的奖惩,而不进行必要和审慎的调查、判断与甄别,甚至不给劳动者最起码的申辩机会,这样的管理,就成了以罚代管。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管理方式在如今的各种快递、外卖平台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

客户的评价对平台劳动者的影响有多大?还拿上文中山东聂女士的情况为例,因为被连续投诉,公司就扣了她2000元工资,并且如果再得不到顾客谅解,她将被开除。在如此简单武断的管理规则下,面对顾客的差评,劳动者承受的经济与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这位大一女生敢于口吐恶言,也是在拿捏骑手的这个“死穴”:“你有本事骂我呀,我直接上诉到你全家遭殃!”没错,服务行业的确应当对客户和善忍让,但骑手也是人,也有宪法法律明确规定的人格尊严,更应享有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光荣。遗憾的是,事发之后,我们只看到校方对犯错女生的温暖,至今没看到平台送给挨骂骑手的任何慰藉。于是,他选择了辞职。

平台与签约劳动者之间属于法律上的劳动关系,这在当下已渐成共识。今年9月,厦门市工会发出一份《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对外卖平台提出要求:外卖员连续送单超过4小时后系统停止派单20分钟。应该说,外卖员、快递员等平台劳动者的劳动保障问题正日益得到重视;与此同时,骑手们的劳动尊荣和人格尊严同样应该得到切实保障,尤其要落实在平台的管理规则之中。正像这位当事骑手说的:“骑手再穷也是靠努力挣钱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