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柴春元

“老孃本來就是你的上帝,我不命令你命令誰呀!”“出來打工就給我唯唯諾諾的好吧!”

12月6日晚,安徽合肥一外賣騎手到當地一所職業技術學院配送外賣時,遭到該校一女學生的辱罵。目前,外賣騎手受此事困擾無心工作,已經辭職(12月9日澎湃新聞消息)。

儘管校方對此事表態:女孩是新生,學校希望網絡輿論能對女孩寬容點,給她改正錯誤的機會,但短短几段微信語音,還是聽得人瞠目結舌,很難想象它出自一名大一女生之口,也很難想象這就是該女生的日常狀態。如此極端的情節,除了具體人的具體素質之外,它發生的特殊“語境”,或許更值得人們去反思。正如這位騎手在解釋辭職原因時說的一句話:“這個工作對我的侮辱性太大了。”

稍稍梳理就會發現,近年來,外賣員、快遞員與顧客之間發生的“怪事兒”並不少見:2019年6月,山東快遞員聶女士因派送的芒果少了一隻,給顧客賠償了一箱芒果甚至登門下跪道歉;2020年1月,深圳的吳女士因多次投訴一位快遞員不送件上門,竟遭對方登門毆打……如果僅僅把這些極端事件歸結於個人的問題,就可能忽略了這些事件滋生的土壤——外賣員、快遞員面對的特殊執業環境。

一般來說,在對簽約騎手進行嚴格要求乃至罰款的時候,很多平臺都是毫不含糊地“照章辦事”。這個“章”,就是平臺對簽約勞動者的管理規則。其中,客戶的投訴和差評可謂懸在騎手們頭頂的“尚方寶劍”。通過客戶評價來判斷勞動者的工作狀況,本是一個好辦法,但若僅僅根據客戶評價來決定對勞動者的獎懲,而不進行必要和審慎的調查、判斷與甄別,甚至不給勞動者最起碼的申辯機會,這樣的管理,就成了以罰代管。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管理方式在如今的各種快遞、外賣平臺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

客戶的評價對平臺勞動者的影響有多大?還拿上文中山東聶女士的情況爲例,因爲被連續投訴,公司就扣了她2000元工資,並且如果再得不到顧客諒解,她將被開除。在如此簡單武斷的管理規則下,面對顧客的差評,勞動者承受的經濟與心理壓力可想而知。這位大一女生敢於口吐惡言,也是在拿捏騎手的這個“死穴”:“你有本事罵我呀,我直接上訴到你全家遭殃!”沒錯,服務行業的確應當對客戶和善忍讓,但騎手也是人,也有憲法法律明確規定的人格尊嚴,更應享有作爲一名勞動者的光榮。遺憾的是,事發之後,我們只看到校方對犯錯女生的溫暖,至今沒看到平臺送給捱罵騎手的任何慰藉。於是,他選擇了辭職。

平臺與簽約勞動者之間屬於法律上的勞動關係,這在當下已漸成共識。今年9月,廈門市工會發出一份《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對外賣平臺提出要求:外賣員連續送單超過4小時後系統停止派單20分鐘。應該說,外賣員、快遞員等平臺勞動者的勞動保障問題正日益得到重視;與此同時,騎手們的勞動尊榮和人格尊嚴同樣應該得到切實保障,尤其要落實在平臺的管理規則之中。正像這位當事騎手說的:“騎手再窮也是靠努力掙錢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