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改革政策的指引下,中國產權市場應時而興、順勢而爲,爲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中國產權市場該往哪裏走?該怎麼走?

日前,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小全在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表示,“十四五”期間產權市場發展的前景非常廣闊,空間十分巨大。產權市場要下好“先手棋”,構建新模式,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這對於推動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周小全對上海聯交所的發展更是充滿信心。他表示,上海產權市場將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通過“抓總量、調結構、促發展”,繼續保持在市場規模、市場創新、市場機制、市場服務等四個方面的領先。到2025年,與標準化市場交易場所相呼應,把上海聯交所建成具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現代化非標市場交易所集團。

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產權交易量不斷上升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業務規模不斷壯大。

堅持擴大產權交易覆蓋面,市場輻射力不斷增強。

堅持防疫和發展“兩手抓”,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

堅持對標證券市場,專業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上海證券報:

請介紹上海聯交所的基本情況,包括有哪些業務板塊,具有什麼樣的功能及特點?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  周小全

周小全:上海聯交所是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文化部、科技部、商務部等部門分別在相關領域授權的產權交易服務平臺,是集股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金融資產、公共資源等交易業務以及增資擴股等融資業務爲一體的專業化市場平臺。成立至今,上海產權市場的交易規模和運行質量連續保持全國前列,已經成爲中國交易量最大、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產權市場之一。

“十四五”期間,上海產權市場將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服務國資國企深化改革、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服務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服務實體經濟投融資需求”,通過“抓總量、調結構、促發展”,繼續保持在市場規模、市場創新、市場機制、市場服務等四個方面的領先,深化實施“一體兩翼多平臺”業務發展戰略。

“一體”即鞏固拓展國有產權與資源交易主體業務,充分發揮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主渠道功能,成爲企業國有產權市場化交易和國資證券化率提升的中心市場平臺。“兩翼”分別是金融產權和知識產權交易,直接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多平臺”中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做強“一網交易”服務功能,助力上海成爲全國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的標杆;環境能源交易平臺服務“碳達峯、碳中和”國家戰略;區域性股權交易平臺與產權市場聯手打造資本市場的重要塔基;企業徵信平臺服務上海城市經濟發展,在長三角徵信一體化建設中發揮牽頭引領作用;非公產權交易平臺服務民營企業投融資需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上海“五大新城”建設;體育產權交易平臺服務上海“國際著名體育城市”“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和“全球電競之都”建設。

“一體兩翼多平臺”發展戰略是上海聯交所立業之本、事業之基、發展之道。到2025年,與標準化市場交易場所相呼應,成爲具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現代化非標市場交易所集團。爲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通過集團化發展、規模化經營、資本化運作的“三步走”戰略,確立全國產權交易中心市場平臺地位。

上海證券報:

“十三五”時期,上海聯交所取得了哪些成績,能否介紹一些具體的例子和相關的數據?

周小全:過去的五年,是上海聯交所堅定信心、奮勇前進,勇擔國家使命,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實現大跨越的重要時期。五年來,我們堅持強基固本、提質增效,業務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是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業務規模不斷壯大。交易規模從2015年的1300億元開始不斷上升,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達到20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15%);近五年來累計服務國有產權成交宗數4269宗,成交金額達7768.06億元,特別是2019、2020年連續兩年成爲全國兩家央企國有產權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元的產權交易機構之一。國有產權交易增值率、增值額、競價宗數,央企產權交易增值率、增值額,央企資產交易增值率、競價率等指標均居於全國前列。

二是堅持擴大產權交易覆蓋面,市場輻射力不斷增強。我們在全國率先實現產權轉讓的掛牌、詢價、報價和競價全程網絡化,“十三五”期間實現跨區域交易金額佔總成交金額的43%。其中,跨省交易佔34%,地域覆蓋28個省(區、市);跨境交易佔9%,境外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資本通過上海聯交所實施併購,涉及26個行業,包含各類企業達13214戶。

三是堅持防疫和發展“兩手抓”,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我們積極籌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並順利揭牌,推動非公產權交易總部設立運營,成功舉辦“世界併購大會”“央企混改推介會”及“中知路國際知識產權運營論壇”,實現新一代交易系統、無紙化受理審覈模式、全國碳市場交易系統成功上線運行。

四是堅持對標證券市場,專業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我們優化升級業務體系,打造受理審覈體系、登記結算體系、市場服務體系、經紀業務體系、合規風控體系、信息保障體系等“六大基礎制度體系”,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優勢;通過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雙管齊下,在央企交易總部和上海交易總部組建投行部門,實施“平臺+投行”服務模式,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提高要素市場配置效率

打造全國領先的現代化非標資本要素市場平臺。

打造統一的綜合性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

打造國內國際金融基礎設施和非標數字化交易平臺。

打造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功能集聚平臺。

上海證券報:

到2025年,要把上海聯交所建成具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現代化非標市場交易所集團,請問如何具體實施以實現這一目標?

周小全:“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全力提升經營水平及服務能級,推進產權市場多層次發展,重點建設高質量、高標準產權市場體系的四大功能板塊。

一是打造全國領先的現代化非標資本要素市場平臺。非標資本和要素市場爲近4000萬家非上市企業的股權以及資本、技術、土地、數據等上百餘種要素品類提供交易平臺和流轉渠道,是我國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權市場作爲我國重要的非標資本市場,將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體系的基礎樞紐功能,促進國際國內資本資產、資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動和集聚。今後五年,結合“一體兩翼多平臺”業務發展戰略實施,上海產權市場將發揮市場聯動、資源共享、交叉賦能的疊加優勢,加快構建佈局合理、功能完備、規範運營、符合產業發展及城市功能定位的高標準產權市場體系,打造包括金融服務、知識產權、碳交易、公共資源、非公產權在內的國內領先的現代化非標資本要素市場平臺,爲境內外各類要素資源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市場化配置提供綜合服務。

二是打造統一的綜合性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要求,逐步將各類資源要素納入產權市場進行統一規範的市場化交易流轉。進一步發揮上海聯交所國有產權、金融資產、知識產權、公共資源、數據資源、土地、區域股權交易等平臺集聚和功能優勢,積極探索和發展多元化的交易品種和業務類型,持續推進全要素市場化“一網交易”。吸引各類所有制企業參與要素交易平臺建設,規範全要素交易平臺治理,健全要素交易制度體系。鼓勵要素交易平臺與各類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合作,形成涵蓋產權界定、價值評估、流轉交易、法律諮詢、投行等綜合服務體系。推進市場基礎制度體系建設,持續優化受理審覈、登記結算、經紀業務、市場服務、合規風控、信息保障等六大體系,形成核心競爭優勢,爲統一的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堅實保障。

三是打造國內國際金融基礎設施和非標數字化交易平臺。加快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打造金融資產交易的線上“樞紐節點”和線下支撐服務體系。通過一體化的支付、登記、結算、清算、託管等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鏈接標準化和非標準化兩類市場,打通境內和境外兩個市場,構建更加完善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同時,加快全國碳交易市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交易平臺、上海市公共資源“一網交易”平臺、長三角企業徵信平臺等信息系統建設,夯實非標交易市場的數字底座,建設全國領先的非標交易數字化樞紐系統,努力將“數字化非標交易市場”打造成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設施和國內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打造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功能集聚平臺。服務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和上海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發揮產權市場的跨境服務平臺優勢,與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各類金融市場協同發展,打造全球資管中心跨境金融資源集聚地。不斷豐富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品種、持續擴大交易規模,吸引更多的國外著名金融服務機構,包括國際主要銀行、投行、保險、資管、基金公司以及各類金融中介服務機構集聚上海離岸金融資產交易平臺。

上海證券報:

您認爲未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周小全:一是並重發展,實現產權市場與證券市場雙輪驅動。產權市場要按資本市場的定位來謀劃發展,主動對標證券市場,不斷完善市場定位、業務功能和交易監管,與證券市場共生雙贏,重點在機構合作、信息披露、互認互通、融資募資、投行化服務等業務領域探索創新。

二是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要素市場配置效率。產權市場要形成規模效應,全要素一網交易是提高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的最優選擇。目前,產權市場正將股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金融資產、自然資源、公共資源等交易品種全面納入交易體系,通過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技術共享和服務共享,不斷降低要素交易的制度性成本。在此基礎上,還應積極探索和發展多元化交易品種和業務類型,激發要素的內在活力,進一步拓展產權交易體系的深度和廣度,形成集聚創新資源要素的強磁場、新引擎。

三是融合發展,促進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深度聯姻。助推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是產權市場的基本功能。2020年,我國央企投資入股超過7300家非公企業,投資總額超過6000億元。從交易標的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爲混改主陣地。近三年來,上海產權市場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混改項目日益增多,比如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特高壓、生物發電等項目,成交宗數年均增長超過20%。下一步,產權市場將引導更多國有資本向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推動更多國有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和中高端領域佈局,助力“高、新、精、尖”領域相關企業快速崛起。

四是協同發展,整體提升產權市場能級與核心競爭力。構建循環、流動和暢通的要素交易大市場是產權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隨着越來越多的交易品種被導入,國有與非公業務齊頭並進,資金流、客戶流、項目流將在統一的市場體系中產生協同效應,市場的活躍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在支撐體系上,要加強產權市場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制度規則,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規則體系上,要建立健全統一的信息發佈和交易規則,用規則統一各機構的運作行爲和市場交易主體的競爭行爲,確保要素市場交易主體的規範競爭。

五是聯動發展,逐步形成規範高效的區域一體化大市場。產權行業應在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指導支持下,以服務國資國企改革戰略爲突破口,以資本爲紐帶,逐步整合各地分散割裂的要素資源市場,促進產權市場功能和業務板塊的集中集聚、資源共享、創新互補和規模化發展。按照先易後難、遠近結合、穩妥有序的原則加大整合力度,逐步形成交易規模大、運行效率高、監管力度強的綜合性、區域性一體化共同市場。

抓住“十四五”戰略機遇 

實現產權市場跨越式發展

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帶來巨大的市場新增量。

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改革爲產權市場帶來戰略新機遇。

經濟結構轉型將促進非標資產的流動性不斷提高,爲產權市場提供持久的新動力。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爲產權市場注入新活力。

構建區域協同發展和雙循環新格局將賦予產權市場新使命。

上海證券報:

上海聯交所下一步發展面臨哪些新機遇?

周小全: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破局之年。當前全國產權市場的發展形勢日新月異,難得的戰略機遇給我們提供了大有可爲的廣闊空間。

一是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帶來巨大的市場新增量。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按照國企混改和供給側改革要求,國家未來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然涉及213.5萬億元國有資產、241萬億元金融機構國有資產的重新配置與合理流動,產權市場目前資產與股權交易規模,與400多萬億元的國有資產及金融機構國有資產相比,比例還很低,提升市場整體規模的前景非常廣闊。

二是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改革爲產權市場帶來戰略新機遇。尤其是技術、數據、土地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及深化資源類產品和公共服務價格改革,每年釋放15萬億元左右的交易量。我們要提前佈局、勇於實踐、積極作爲,加快構建服務於改革發展的新興要素市場。可以預計,知識產權、碳交易、數據要素、土地交易市場等都是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市場平臺。

三是經濟結構轉型將促進非標資產的流動性不斷提高,爲產權市場提供持久的新動力。目前,我國除約4300家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證券市場進行投融資外,其餘近4000萬家非上市公司的資本流轉亟待通過產權市場爲其提供平臺和渠道。非公經濟和混合經濟主體對投融資服務需求將日益增長,從產權與要素配置角度看,必須打通和加快企業國有資產、金融機構國有資產與非公企業之間的快速流動和高效配置,加快國有資產的週轉速度與產出效率,實現經濟結構調整與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四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爲產權市場注入新活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加強投融資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新政出臺,產權市場將與其他金融要素市場協同發展,在促進金融要素流轉,服務各類企業投融資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五是構建區域協同發展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賦予產權市場新使命。“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同時,區域協同發展也將進入新階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區域戰略將持續推進。這勢必推動產權市場進一步加強區域整合和聯合發展,加快融入全球市場體系,促進全球資源優化配置,提升要素國際化定價能力和市場話語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