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康成和迪哲医药首发股价跌幅均超过20%。

今日,港股以及科创板市场迎来四家药企首日上市,分别是固生堂(02273.HK)、凯莱英(06821.HK)、北海康成(01228.HK)和迪哲医药(688192.SH),其中,后两家药企出现深度破发,跌幅均超过20%。

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有所区别,固生堂从事中医医疗服务,凯莱英医药则为药物开发及生产全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北海康成和迪哲医药聚焦于新药研发,这四家企业首发发行价分别为29港元/股、388港元/股、12.18港元/股、52.58元/股。

今日开盘后,固生堂以“中医医疗服务第一股”登陆港股上市,股价高开后低走,开盘时涨幅一度超过15%,但之后又回落至发行价附近。凯莱英、北海康成、迪哲医药开盘后随即破发,截至14点49分之际,股价跌幅分别为5.31%、27.75%、21.68%。

值得一提的是,凯莱英今日在港股市场表现,有些超出市场预料。早在2016年,公司已在A股上市,成为千亿市值企业。此次港股上市前夕,公司好消息连连,连续斩获两份大型订单,合同金额接近60亿元。凯莱英、北海康成、迪哲医药三家药企的表现,或可以看作是近期创新药企资本市场遇冷的一个缩影。

具体看,凯莱英主要是为药企提供研发与生产服务,从而加快创新药的临床研究与商业化应用;北海康成专注于罕见病药物研发,产品管线由13种药物组成,药物产品和候选药物产品针对最常见的罕见病和罕见肿瘤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胶质母细胞瘤和II型黏多贮积症等;迪哲医药聚焦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等。

近年来,伴随着医药行业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国内药企创新热情被点燃,大量的企业投身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研发,但药企扎堆在同一靶点研发的现象日益突出。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登陆资本市场上市,药企上市数量急剧扩容后,医药资本市场从买方市场逐渐转向了卖方市场,药企估值在被压低。

今年7月份,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下发了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旨在强调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研发理念。该意见稿下发后,在医药行业产生连锁效应,引发各方反思创新药同质化竞争问题。创新药注册上市审评门槛在提高,二级市场对创新药企投资变得更加谨慎。

创新药研发,需要长时间高成本投入,最后能否取得合理回报,依旧充满种种不确定性。如近期以来,关于罕见病药物研发回报问题,更是引发市场关注。12月3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结束,共有7种罕见病用药通过谈判方式顺利进入医保目录,其中囊括了曾以“70万一针”出名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该药以低于3.3万元一针的价格谈判成功,然而以这样的“地板价”进医保后,能否产生合理的利润回报?未来是否有越来越多的罕见病高值药物被打出“地板价?市场也存有一定的疑虑。

有医药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医药企业股价出现破发,部分原因跟发行价定价过高有一定关系。

截至下午收盘时,凯莱英、北海康成、迪哲医药分别跌4.64%、23.32%、21.83%。相对于上述三家企业,固生堂股价表现略微好一些,股价最终平盘报收。

主营中医馆的固生堂现拥有及经营42家医疗机构,覆盖北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南京、福州、上海等城市,2018、2019、2020这三年里,公司仍分别亏损1.73亿元、1.48亿元和2.55亿元,对应的收入分别为7.26亿元、8.96亿元和9.25亿元。

目前固生堂近两万名医师中,不少是多点执业医生、或者退休中医师等。近年来,公司与不少知名公立医疗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邀请知名医师在其网点兼职执业。不过,公司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其招聘、挽留合格医师能力,另外,如何管理这些多点执业医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对公司来说也是考验。

对此,固生堂创始人兼董事长涂志亮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回应称,“目前全国中医师数量仅60万人左右,有名望的中医生更是稀缺,目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公司试图在吸引更多名医来执业的同时,也在与专家打造传承工作室,培养年轻中医师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