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方,2014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一级注册建筑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冰立方)设计总负责人。他曾担任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网球中心等5个竞赛场馆的设计工作,曾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

冰丝带:把坚硬的冰变软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来自一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22条丝带就像运动员滑过的痕迹,象征着速度和激情。“22”这个数字又恰好契合了北京冬奥会在2022年举办。22条晶莹剔透的“冰丝带”由点缀着印花的超白玻璃彩釉制成,营造出轻盈飘逸的视觉效果。

大道至简,“简洁、好看”,这是郑方对建筑美的设计标准。然而,建筑师要把复杂的考虑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一个“简洁、好看”的建筑,这便是不简单之处。郑方回忆,在所有参加竞赛的方案里,“冰丝带”是唯一一个完整的椭圆形设计样态。他说:“最开始,凭着冬奥会速滑馆是国家符号的一个直觉,我就觉得速滑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椭圆形。我们中国人常讲大道至简,速滑馆作为冬奥会的代表建筑,也是国家符号,应该简洁有力、完整突出,可以被记忆。”

冰立方:把柔软的水变硬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将在昔日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水立方”的荣光曾让世人难以忘怀。2019年12月,“水立方”转换场地进行全冰面测试,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水冰转换”的方案获得成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小萨马兰奇曾评价:“北京正在筹办一届充满智慧的冬奥会。”为了“智慧”二字,郑方和水立方团队也颇费苦心。他们给比赛大厅各个点位安装了2000多个传感器,就像人体的眼、耳、皮肤等感觉器官一样,感知大厅的温湿度、声光等环境的变化,智能调节场馆的设备系统,保证最高水准的赛事。

一份长达20年的“双奥”情缘

郑方说:“设计的过程就像把一个孩子抚育成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看着“冰丝带”和“冰立方”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当被问到还有什么心愿时,郑方说到:“如果我们短暂的一生有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看一场奥运会的比赛,一定是我全力推荐的。”有人说:“建筑是一场山高水长的跋涉,也是一场风光旖旎的旅程。”在这趟近20年的旅程中,郑方实现了自己设计专业上的突破,也成就了与双奥的美好情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