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一天成爲中國與世界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20年間,中國全面履行承諾,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持續上升。與此同時,世界經貿格局也在不斷演變,貿易摩擦時有發生,全球化遭遇逆流。

站在新的歷史關口,我們應該如何回顧入世20年對中國和世界帶來的改變?又該如何展望中國與世界經貿關係的未來?就此,澎湃新聞推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週年特別報道《風再起時》,深度對話多名親歷者、學者,希望提供更多維度視角。

世界貿易組織(WTO)體系是否正在發生動搖?西方保護主義的聲音此起彼伏,這個擁有160多個成員的“經濟聯合國”也經受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國際貿易曾經助力世界各地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和發展,爲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創造了擺脫極端貧困的機遇。從1990年到2017年,全球貧困率從36%下降到9%,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從24%增加到44%。可是,貿易增長的步伐在過去十年中已經放緩,關於國際貿易的緊張和懷疑情緒正在上升。自2009年至2020年底,各國實施的進口限制措施,影響了全球約9%的商品進口,對應價值超過1.5萬億美元。而另一方面,今年貿易領域頭條新聞的主要內容卻不是貿易太少,而是航運堵塞、港口不堪重負,以及芯片等物資的短缺。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近日在參加“第四屆彭博創新經濟論壇”期間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WTO需要對三個領域進行變革,讓全球貿易體系能夠反映21世紀真實的商業狀況,同時反映全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陸克文稱,首先,要讓WTO重新運轉起來。其次,世貿組織的實現部分取決於參與國的決定,需要重新啓動貿易爭端仲裁法庭。這是世貿組織運作的一個很核心的部分,這樣當兩個貿易國之間發生爭端時,有一個仲裁機制能夠做出裁決,並受到當事方的尊重。特朗普政府時期發生的事情尚未得到補救——美國利用WTO的機制,拒絕重新任命貿易爭端裁決委員會成員。 因此,WTO沒有發揮它的功能。

WTO上訴機構有着世貿組織“最高法院”之稱,其裁決被認爲是世貿組織成員貿易爭端的“最終裁決”。不過,由於受到當時的美國特朗普政府阻撓,WTO上訴機構陷入困境,WTO爭端解決機制越來越弱化。

2019年WTO宣佈由於改進上訴機構的草案並未通過,上訴機構於當年12月11日正式“停擺”。

另一方面,數字貿易政策遠遠落後於數字經濟部門的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3D打印和區塊鏈等正在改變商品和服務的生產、交易、交付及消費方式。疫情無疑強化了這一趨勢。根據WTO的統計,即使在疫情發生之前,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也已達到26.7萬億美元,擁有將近15億的消費者。2019年,有四分之一的網上購物者,也就是說來自世界各地的3.6億人,從國外購買過商品和服務。而WTO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數字技術到2030年可以助力多達34%的貿易增長。

陸克文指出,WTO亟須針對數字貿易領域作出變革。目前數字貿易愈發成爲國際貿易的關鍵領域,各種形式的數字商務在全球爆發式增長。而各國在數字貿易領域未得出結論和共識,未形成全球治理制度。數字商務已經觸達世界各地,包括網絡、支付系統、分銷系統和供應鏈體系。儘管有評論認爲,這就是數字商務如此成功的原因。 但是現在已經有大國對此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比如中國和美國。因此,當前急需一個有效的數字商務機制,從數字金融、數字物流,再到產品交付。

陸克文表示,這正是WTO這樣的多邊組織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或是包括亞太經濟合作組(APEC)、《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區域友好型組織,可一同對大型貿易集團、企業實體和貿易協議給出新的規範、達成新的共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