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追問慕思“洋味兒”廣告相關問題

先給大家看一張圖片,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似曾相識,近年來,圖片中的這位外國老人曾出現在國內大街小巷的很多廣告牌上,老人或叼着菸斗、或嚴肅凝視。這些廣告基本上都出自一個品牌,那就是慕思牀墊。

不過,這些廣告最近卻讓這家知名牀墊品牌攤上事兒了。10月29號,證監會針對慕思股份謀求上市,向其發佈了一份問詢函,包含了59個問題,這是對擬上市企業方方面面的情況進行常規問詢,其中的第26個問題直指這些涉及外國老人的廣告。證監會要求慕思股份說明該人的基本情況、與公司產品的關係,公司的對外宣傳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以及對外宣傳自身產品是否表述恰當、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

截至12月3號,已經超過了證監會關於問詢30天內進行書面回覆的截止日期,但該公司卻並沒有回覆,這也引起了市場人士的種種猜測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慕思品牌成立於2004年,爲廣東東莞的一家企業,其生產和銷售的主要產品爲中高端牀墊、牀架、牀品和其他產品。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林集永和王炳坤,兩人均爲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也就是說,這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本土企業。

然而,身爲一家中國品牌,慕思卻一直很“努力”地將自己打造出一種外國範兒。今年11月12號,慕思在更新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通過極具辨識度的老人形象品牌視覺,向廣大消費者傳遞公司專業和專注的工匠精神,慕思品牌已深入人心。”

不少消費者表示“被忽悠了”

看得出來,對於廣告中的外國老人形象,慕思認爲這種宣傳方式十分成功。那麼,面對這種充滿“洋味兒”的廣告,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據極目新聞報道,武漢市民蔣先生剛剛爲自己的孫子購買了一款慕思的棕櫚牀墊,售價爲4599元。當得知該品牌牀墊並不是進口時,他大喫一驚,表示“這麼多年一直以爲是個洋牌子,感覺被廣告忽悠了。”

不僅是這位蔣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些北京的消費者也表示,看過慕思的廣告,一直以爲這是國外品牌;還有消費者說,因爲身邊有朋友購買過它家的牀墊,所以知道它是中國的品牌,但感覺這種廣告有誤導嫌疑。

對此,有律師表示:《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等法律法規要求企業在對外宣傳時,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依法合規的經營,不僅是企業上市的前提條件,更是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

傍“洋名”的傳統由來已久

事實上,通過一些營銷手段讓消費者誤以爲自己是洋品牌的企業,遠不止是慕思這一家。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一些國產品牌在自己的品牌名稱上做文章,明明是國貨,卻要起一個聽起來很歐美範兒的洋名字。以慕思所在的家居行業爲例,有這種做法的瓷磚品牌有馬可波羅,傢俱品牌有索菲亞,衛浴品牌有法恩莎等等,您聽聽,一個個全是外國名字,但它們真的是洋品牌嗎?其實不是。

不僅是家居行業,服裝行業也是“重災區”,舉個例子,喬丹體育,乍一聽,是不是覺得這應該是個美國品牌?但其實它跟NBA和著名球星邁克爾·喬丹都沒有什麼關係,是真正的國貨;再比如馬克華菲,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西部牛仔的感覺?但事實上,它是地道的民族品牌、七匹狼的全資子公司。

網紅西餐廳以國產肉冒充進口肉被查處

如果說,這些品牌這麼取名,只是會讓消費者產生一些誤解的話,那下面要說的一家網紅西餐廳的操作,就是明目張膽地虛假宣傳了。據中國消費者報報道,浙江溫州的一家西餐廳一直宣稱,他們所用的食材來自世界各地,主打“意大利風味”。但今年9月16號,當地市場監管局突擊檢查時發現,該西餐廳宣稱的所謂進口牛肉,實際上是從黑龍江、山東等省採購的國產牛肉。

針對上述情況,執法部門依法對該店涉嫌誤導消費者和食品標籤不規範的行爲進行行政告誡,要求其規範經營。該店負責人表示接受處罰,並立即配合整改。

說是配合整改,可短短几天之後,9月19號,當執法人員再次對該西餐廳進行檢查時,又發現店內的展示櫃裏有一盒標註有“產地西班牙”等字樣的豬排骨。經調查詢問,這盒豬排骨並非產自西班牙,而是在河北加工生產的國產豬排骨。鑑於當事人屢教不改,溫州市鹿城區市場監管局根據《食品安全法》立即對該店進行查封並立案調查,責令其停業整頓。

值得注意的是,據執法人員介紹,這家店所銷售使用的國產肉質品,並非劣質品,品質、口味等方面都符合銷售標準。也就是說,明明是國產肉,肉質也不錯,但這家店卻非要冒着被處罰的風險,說這些肉是進口的。

無論是這家西餐廳,還是剛纔說的那些起洋名字、做“洋味兒”廣告的國貨品牌,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可能在有些消費者眼裏,國外的月亮總是比國內的圓,進口的東西就是比國產的質量要好,所以商家纔會如此費盡心思,投其所好,目的無非就是讓自己的品牌顯得更洋氣一些,讓店裏的東西更好賣。

國貨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

不可否認,在很多年前,受制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咱們的國貨品類確實不夠豐富、整體質量不夠高,在經營上,也缺乏品牌意識,以致於不被很多消費者所信任。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最近這幾年,很多消費者好像對洋品牌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熱衷了。

在近幾年的國內市場上,國貨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本土品牌線上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72%,在中國消費者的淘寶、天貓購物車裏,平均每10件商品中,就有8件是國貨。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已經慢慢融入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就更明顯了,從鴻星爾克到蜂花,一批國貨品牌頻頻登上熱搜,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追捧。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方面是因爲咱們的消費者越來越成熟了,以前有些人一聽說國外的什麼東西怎麼怎麼好,就跟風購買,嘗過鮮之後,可能發現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好,時間長了,自然就會迴歸理性;另一方面,這些年,中國製造越來越給力,在很多領域,咱們中國生產出來的東西,質量不輸給任何一個國家,而且價格還便宜。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就對洋品牌不再迷信了。

國貨越來越被認可,這當然是好事兒。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從目前來看,還是有部分消費者對國貨不夠信任,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的國產品牌還需要繼續努力。

國貨要“發光”,不能靠“掛羊頭、賣狗肉”!

對此,有專家表示,國貨要想做大做強,相關企業不僅要以誠信爲基本經營準則,努力提升商品品質,更需要準確判斷消費潮流變化,用正確的理念和品牌文化去打造軟實力,而不是靠所謂的營銷與包裝,刻意引導消費者走向誤區。要知道,“掛羊頭、賣狗肉”不是長久之計,想通過打擦邊球、起洋名字這樣的老套路贏得市場,已經行不通了,早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