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使用過期食材!星巴克道歉

這兩天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據報道,新京報記者在江蘇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臥底調查,發現存在不少食品安全問題。這些問題一經曝光,一連上了多個熱搜,引發社會熱議。

網絡視頻顯示,在江蘇無錫的一家星巴克門店,店員在注意到一桶巧克力液已經超過了桶上標明的使用期限後,並沒有及時更換,而是繼續使用這桶巧克力液製作飲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門店內過期的食材並非只有這一種,包括抹茶液、桃果肉和可可碎片在內的多款常用原料,都存在過期後繼續使用的情況。

江蘇無錫某星巴克門店店員:這個沒有保質期標籤,是因爲已經過期了。

此外,如果舊料剩餘過多,店員會直接更改標籤上的保質期。讓原本保質期一兩天的食材,被人爲延長。

江蘇無錫某星巴克門店店員:比如桃果凍等,如果剩得多,就改個保質期。

與此同時,在江蘇無錫星巴克的另一家門店,也存在篡改食材保質期的情況。承諾“開封后不過夜”的糕點,會在第二天偷偷上架。

江蘇無錫某星巴克門店店員:上面都是這樣的,一代一代傳,師父帶徒弟都是這樣帶的,無所謂的。

也就是說,在這兩家店裏,過期食材繼續售賣不是特殊情況,而是店員們心知肚明的慣例。除此之外,據報道,店內還存着用吧檯毛巾擦垃圾桶,以及提前處理問題食材應付檢查等問題。顯然,這一系列的操作已經觸碰了食品安全的紅線。

事情在網上發酵後,13日中午,星巴克發佈消息表示深感震驚,已關閉這兩家涉事門店,並啓動內部調查。此外,星巴克強調,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採取零容忍態度,並歡迎社會公衆和媒體持續監督。13日晚上,星巴克再次回應稱:門店員工確認違規,全國所有門店將重新培訓。

在微博上,#星巴克承認使用過期食材#的相關話題,獲得了超過5億的閱讀量。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無語了,星巴克一杯30多塊錢竟然還用過期原料?賺錢也得對得起良心吧!”還有人呼籲,“請拿出三四十塊一杯咖啡該有的質量!”

不過,我們注意到,針對此事也有些網友的評論內容有些走偏。比如有人稱星巴克“入鄉隨俗”,在國外標準嚴格,在國內標準就降低了。還有網友就說了,星巴克的食品標準是已經算得上“行業天花板”了,更換保質期標籤不算什麼大事,別的店連保質期一說都沒有呢。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的底線,連最基本的底線都保證不了,何來“行業天花板”一說?消費者幫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找藉口,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據瞭解,星巴克在國內20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5100家直營門店,在星巴克的官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以行業最高標準爲基礎,制定並嚴格執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星巴克第一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公開信息顯示,過去幾年,已經有其他星巴克門店因食品違法行爲或經營過期食品等問題被市場監管部門警告或罰款。毫無疑問,屢次曝出的“質量門”,是對星巴克的“金標準”一個響亮的打臉。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祕書長陳音江表示,連鎖餐飲品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說明管理上存在漏洞。據瞭解,此事曝光後,江蘇無錫相關部門排查82家星巴克門店,發現15處問題,包括從業人員未戴工作帽、加工區物品擺放零亂、消毒記錄不全等,均已責令整改。所謂的“金標準”絕不是自我標榜出來的,希望企業能夠反思監管模式的失靈,也期待監管部門拿出更嚴密的舉措,倒逼企業守牢食品安全底線。

吉野家門店被曝“肉沫發臭”等問題

實際上,連鎖餐飲企業曝出食品安全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就在今年11月,據央視報道,有視頻博主爆料稱,發現吉野家安徽一門店,存在嚴重食品問題,包括過期的白菜、菠菜都會繼續使用,製作麻婆豆腐的肉沫已經發臭發酸,直接在舊油裏面添加新油繼續使用等等,後廚衛生令人堪憂。

事後,運營吉野家官方微博的合興餐飲集團發出一份情況聲明,稱“使用發臭肉沫”的涉事店家“不在我司運營範圍內”,該公司只運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內蒙、東北三省的吉野家。

對此,網友表示看懵了,爲啥吉野家不是吉野家?認爲吉野家的回應有甩鍋之嫌。

據報道,日本連鎖快餐品牌吉野家在1992年進入北京開出了在中國的第一家店。但這之後,吉野家在中國卻“分家”了,其中一部分經營權還在日本總部手裏,屬於直營。另一部分經營權在港資背景的合興集團手裏,也就是剛纔提到的聲明裏的“合興餐飲集團”。也就是說,合興集團的確與涉事門店無關,但無論哪一個運營方出現問題,同屬于吉野家的品牌,都會受到波及。

11月30日,吉野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發佈致歉聲明,表示吉野家(安徽)餐飲有限公司涉事門店已停業整頓,吉野家已受到市場監督主管部門的約談指導,後續也將積極配合所有調查流程。記者發現,雖然吉野家分屬不同公司管理,但旗下多個子公司分店都曾因食品問題遭到行政處罰。

麥當勞被曝使用過期食材?安徽全省突擊檢查

我們再舉個例子,今年10月老牌快餐巨頭麥當勞,也因使用過期食材登上熱搜。

有視頻博主爆料稱,在麥當勞的一家門店裏,發現後廚雖然設置了把控蔬菜新鮮程度的計時錶盤,但實際操作中並沒有使用,員工稱這就是個擺設。像隔夜發黑的生菜會繼續使用,員工表示“無所謂,反正不是我喫。” 爲了防止檢查,員工稱改標籤成了家常便飯。另外,剛收回來的托盤不洗擦擦直接用。這個爆料在網上炸了鍋。

對此,麥當勞中國官方微博在該視頻底部留言回應:感謝您的監督,我們正在瞭解視頻中這家餐廳的情況並進行覈實。我們已經要求全國所有餐廳總經理對食品安全的落地再次進行覈實,同時我們會增加對餐廳的非通知式檢查。

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網發佈消息,針對此事,安徽省市場監管局高度重視,迅速部署,立即組織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對全省各地麥當勞門店開展突擊監督檢查。

大品牌更要珍惜羽毛

不管是星巴克還是吉野家,都是知名連鎖餐飲品牌,按理來說管理經驗很成熟,但是仍然屢屢觸碰食品安全的紅線,令人匪夷所思。商家不能爲了謀求利益,就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爲代價。越是大品牌越是應該珍惜自己的羽毛,否則的話,只會和消費者漸行漸遠。

來源:央視財經、無錫市場監管微信公衆號、星巴克官方微博、光明網、新京報、新聞晨報、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網、@內幕糾察局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