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捷克人潘淑娜(Zuzana)來到廈門大學讀書,幾年生活後,她逐漸愛上這座城市。

她主動加入廈門市思明區篔簹街道官任社區外籍人士志願服務隊,協助社區組織夏令營、國際學堂等活動,後來被聘爲官任社區境外主任助理。不久前,她還印製了一本服務手冊,爲剛來廈門的外籍人士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信息。

“我願意當好橋樑,聯繫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廈門很溫暖,廈門‘不見外’。”潘淑娜說。12月14日晚,由廈門市委網信辦主辦的“2021年網絡全媒體廈門行”活動中的“篔簹夜話”主題沙龍召開,潘淑娜作爲在廈門生活創業的中外代表之一,向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家知名網絡媒體代表,分享了她與廈門的故事。

潘淑娜說,這兩年因爲疫情,她動員身邊的外籍朋友一起投入到志願服務中,並建立志願服務羣,招募社區內中外志願者一起抗疫。“很多外國人在一個城市,往往住上三個月、半年就走了,但廈門不同,大家都願意在這裏紮根,住上五年、十年,甚至更久,這就是廈門這座城市給予外籍人士愛和溫暖的體現。”

今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週年。“是廈門特區成全了我這樣一個打工仔。”分享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馮鴻昌真情流露,一度哽咽落淚。

馮鴻昌出生在漳州市南靖縣的一個小鄉村。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廈門被設立爲經濟特區。香港迴歸的那一年,他來到廈門海天碼頭實習。

他介紹,在廈門工作的時間,自己虛心向老師傅、技術人員學習,並利用業餘時間自費參加技術、業務、管理培訓,相繼獲得電大自考大專和本科文憑,取得高級鉗工、計算機操作員等數十個職業資格證書。

在學習中進步,在實踐中創新,25年來,馮鴻昌不斷鞭策自己,拿下產業工人的“諾貝爾獎”——“中華技能大獎”,成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級人才。他也獲得本科文憑,組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不斷攻克技術難題,爲中國傳統港口改造升級換代提供廈門方案。

開放、包容的廈門特區,也吸引了大量企業搬遷於此。其中就包括特步集團。

2009年,特步集團有限公司“牽手”廈門,把總部搬到了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來廈門這幾年,我們發展很快,感覺非常好。”特步集團總裁丁水波在言語之間不吝對廈門的喜愛。

丁水波用一組數據來例證:“2009年剛來廈門時,我們的年產值只有30多億。現在,我們的年產值已經達到80多億。”

在廈門12年來,特步一路發展成爲國內領先的綜合體育用品品牌公司,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跟後,特步還開啓多品牌、國際化之路,花了三億多美元收購多個國際品牌。丁水波說,觀音山總部吸引了一批外籍高管、設計師紮根工作。

談到未來計劃,丁水波信心滿滿,“未來五年,我們的目標是年銷售收入翻三番,達到240億元。”

分享會上,多名媒體主要負責人也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暢談了他們對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年來的感受。

澎湃新聞常務副總編輯李嶸介紹,他15年前第一次來廈門,之後又來過四五次。視頻中,他說:“廈門是一座令人心曠神怡的海濱城市。每一次來,都感受到了廈門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之美,這裏不愧爲海上花園城市的稱號。”

幾次廈門之行後,李嶸發現,廈門不只是島內城區發展迅速,島外幾個新城也建設得很漂亮,發展的速度令人讚歎。“這是得益於廈門堅持提升本島建設與跨島發展相結合,優化空間佈局,使得整座城市更加美麗,更加宜居,也更加有活力。未來,廈門這顆我國東南沿海的璀璨明珠,一定會更加閃耀它的奪目光芒,向世界展現自己的風采。”

“在廈門學習、工作幾十年,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是一個有大愛的城市。”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姚玉萍同樣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祖籍晉江的她十幾歲搬到廈門,在這裏學習、工作。她提及兩個記憶深刻的小故事。一個是莫蘭蒂颱風期間,一對母子爲抗擊颱風的武警官兵送去裝着紅雞蛋的福袋;一個是公交車上,一位陌生乘客用手機燈光爲寫作業的小學生照明。

姚玉萍說,“這是一個處處充滿愛的城市,不經意間,一個小小的細節、一個平凡的動作,就讓人很溫暖,很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