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在經濟下行與擇業“求穩”的大勢下,縱使2021年公務員報告人員再創歷史新高,也無法挽救國內公務員教育第一股——“中公教育”過去大半年的綿綿跌勢。

12月17日,因涉嫌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信息,中公教育遭證監會立案。受其影響,中公教育巨量低開低走,9.96%跌停收盤,至此,該股2021年內跌幅達75.04%,位居A股年內跌幅榜前列。

傍晚時分,中公教育龍虎榜數據出爐,五家買入席位總計買入1.18億元,僅一家“深股通專用”席位。五家賣出席位總計賣出2.11億元,除一家“深股通專用”席位外,其餘四家均爲“機構專用”席位。

36份券商研報無一“看空”

30份評級“買入”、6份評級“增持”——這是2021年以來,各家券商給出的36份研報,在連篇累牘式的一片“盛讚”下,中公教育全年仍下跌75%。

2022年全國公務員考試報名數據顯示,計劃招錄3.12萬人,過審人數爲212.3萬人,較去年的157.6萬人增加54.7萬人,報名及過審人數均創歷史新高,過審錄取率約1.5%。

據權威部門統計,今年高校畢業生909萬人,青年就業總量壓力較大,且受疫情、洪澇災害等影響,部分中小企業出現減招慎招的現象,招聘形勢相對緊張,青年羣體結構性就業矛盾日益突出,供需脫節、人崗不適、“慢就業”現象時有發生。

“我們認爲疫情後公職類就業機會對青年的吸引力增強,培訓需求短期受考試時間、招錄人數等因素影響有所波動,但長期而言仍會提升。”11月初,一家上市券商的研究員對中公教育在研報中稱。

上述研究員認爲,公司爲職業教育龍頭、招錄考試培訓先驅,是A股稀缺的股權結構清晰、治理結構合理的教育標的,且在品牌、管理、渠道、師訓方面具有深厚積累。

根據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該研報預計:中公教育2021-2023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3/12.8/19.6億元,EPS爲0.004/0.21/0.32元,對應PE爲2475/50/33x,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梳理2021年以來券商給出的36份研報,這家上市券商的研報觀點頗具代表性,即便到了2021年四季度,受政策和業績雙重利空影響,股價嚴重下跌,他們亦能找到未被市場認可的“閃光點”。

重倉基金從44家減至12家

自2011年上市以來,中公教育的股價走勢可謂一波三折。上市前幾年,中公教育一直跟隨指數漲跌,並未有獨立行情。即便在2015年牛市下“翻番”,又在隨後的幾年跌了回來。

中公教育開始爲市場所關注是在2018年之後,從2018年至2020年三年時間,該股連續三年走出“翻番”行情——2017年大漲104.52%,2019年大漲178.23%,2020年大漲99.15%。

中公教育的轉折點發生在魔幻與現實的2021年,年初作爲基金重倉股再次衝擊歷史新高至43元,春節後跟隨市場調整至25元附近企穩,“雙減政策”再次打開了下跌空間,目前該股跌破9元大關。

面對政策黑天鵝和業績下降,昔日抱團的機構也開始如鳥獸散。無論是龍虎榜數據看,還是基金持倉數據看,抑或是上市公司定期發佈的十大重倉股數據看,機構流出跡象都十分明顯。

全景網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9月30日,重倉中公教育的基金僅剩下12家,持股數量1747萬股,基金持股市值:1.89億元,相比二季度末27 家、持股14409萬股和市值29.96億元均明顯下跌。

覆盤近兩年重倉中公教育的基金數量,“峯值”出現在2020年一季度末,共有59家基金進入前十大重倉股,四季度降至36家,今年一季度再次回升到44家,而最新的12家的數量爲近年最低點。

另一家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末,412家基金持倉,合計2.336億股,佔流通股比14.22%,而到了三季度末,基金持倉僅剩下了9家,合計持股1330萬股,佔流通股比0.81%。

誰在出逃,誰在抄底?

從年初的高端白酒到新能源車產業鏈,再到最新炙手可熱的“元宇宙”,2021年“賽道股”大行其道,但受政策影響最大的教育行業,成爲這一年衆多景氣賽道中的失意者。

截止2021年12月17日,中公教育年內跌幅超75%,基本上回到了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初。當昔日基金重倉股股價再次跌回原點,是繼續奪門而出,還是逆向抄底?

在中公教育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銀施羅德新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消失不見,其上季度持股4382萬股,持股佔比2.67%。

以股東人數這一風向標看,股東數量已連續四個季度上漲,而最明顯的變化發生在2021年三季度,中公教育股東數量從二季度末的8.72萬戶上漲到三季度末13.2萬股,漲幅51.41%!

逆勢抄底者並不止散兵遊勇的個人投資者,亦有一直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機構投資人。以三季度末基金持倉數據爲例,儘管僅有9家基金重倉中公教育,但其中就有7家基金爲三季度新進。

具體來看,博時中證全球中國教育主題基金、富國穩健增強債券基金、富國泰享回報6個月持有、富國雙債增強債券基金、南方現代教育五隻基金,三季度淨買入均超“百萬股”。

以萬瓊管理的博時中證全球中國教育主題基金爲例,其三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中,中公教育資產佔比11.80%,相比上季度增倉10.66%,位於其“頭號”十大重倉股。

又如蕭嘉倩管理的南方現代教育基金,中公教育亦是其十大基金重倉股,儘管排位並不高(第十位),但三季度也進行了小幅加倉,同時還加倉了學大教育

相關文章